老年人心理健康的3个坎

2021-08-06 06:56王冰洁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7期
关键词:丧偶身心情绪

●王冰洁

“最美不过夕阳红”,但当真开始体会变老时,不少老年人却不知所措。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勇指出,退休、患病、丧偶是老年人普遍面临的3个“心理坎”,哪一个没处理好都可能带来不小的情绪阴霾。

老年人面临3个“心理坎”

心理坎1:退休后找不到价值感。

退休是人生一大转折,失去了原有施展能力的平台,离开了多年的工作伙伴,社会交流减少,价值感、荣誉感、使命感等需求无从实现,易使人产生“老而无用”的失落感,导致抑郁情绪,易陷入空虚、苦闷中。

从职场回归家庭,老人内心的价值感、被需要感无法被满足,一时难以适应是正常的,老人与家人都不必过于心急。大多数老人需要一点时间,正视那些涌现出的负面情绪,如“无力感”“空虚感”。

当发现退休并不意味着社会、家庭、子女不需要他们,只是“需要”的方式变了,老人就能坦然面对、慢慢接受,并适应新的生活节奏,摸索新的生活习惯,给自己的“新生活”设定新目标,转向新的领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心理坎2:大病小病找上门来。

“多病共患”是老年疾病的一大特征。多数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长且难完全治愈,一旦确诊,老人常陷入无力感,从而产生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

有疾病并不代表生活能力丧失。健康不是没有疾病,而是身心处于功能良好的状态。良好的情绪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引起或加重疾病。

衰老是生命的必然趋势,接纳而非抗拒,能让人心态更加平和。比如,出现“老花眼”,不与年轻时比较,而是需要配一副合适的老花镜,积极解决问题。

心理坎3:难以接受老伴走了。

亲人尤其是爱人的死亡,对老年人来说是十分沉重的打击。研究显示,晚年丧偶是老人抑郁症的一条“导火索”;不在婚姻关系中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明显更高。其中,丧偶者抑郁发生危险最高。

“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到晚年,配偶是最亲密的人生伴侣。一旦遭遇伴侣亡故这样强烈的生活事件,便不易重新建立心理平衡;持续下去,容易引发抑郁症等精神疾患,加重原有的躯体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丧偶初期,老人应尽量少呆在家里,减少对往事的回忆,坦然接受亲人的离去。逐渐将感情转移到子女孙辈,或者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找到情感的抒发口。

积极应对,让身心充实起来

遭遇坎坷是人生常态,积极应对,让自己的身心充实起来,就能让“坎儿”晚来一些,来的时候有能力面对。

1.终身学习。老年人应尽可能保持学习,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比如学习使用手机等新技术和微信等新型沟通手段,从而充实生活。

2.发挥价值。通过新的社会参与和新的角色投入,可以改善老人因社会角色变化而引发的情绪低落,实现对自我的重新认识,保持其生命的活力。参加志愿活动会起到潜在减轻丧偶之痛、帮助他们从中恢复过来的作用。家庭成员可根据不同情况,为老年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家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及家庭有价值。

3.自娱自乐。不知道该做什么时,就做能让自己开心起来的事。喜欢与他人交流,就多和小区内的其他老人交朋友,多跟老朋友交流;喜欢安静地做事,就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摄影、烹饪、花艺、手工等。让自己动起来,既有益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又能为自己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事件。

猜你喜欢
丧偶身心情绪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给身心降个温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