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主任医师 李宁
什么样的包皮该切,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为了把这个复杂的问题简化一下,且把情况分为三类:必须切的、不能切的、可切可不切的。
必须要切包皮的,只有病理性包茎和反复泌尿系感染两种情况。
而与之相对应的生理性包茎是不需要处理的。生理性包茎是指儿童在出生时包皮会完全覆盖龟头,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出生时没有包茎反而可能有异常。一般到3岁以后,随着生长发育,龟头会逐渐显露出来,到7岁时90%都会自然显露,到16岁时这个比例达99%。这个过程中包茎都是生理性包茎,会自然缓解,是不需要手术的。
而病理性包茎是指由于包皮炎症(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等引起)、不正确的翻包皮、手术后粘连等原因,导致包皮疤痕狭窄而不能显露龟头,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包皮有疤痕狭窄。这样的包茎不会随着年龄增大而缓解,必须要手术。
有家长问,只有包茎需要手术吗?包皮过长需不需要?
这里要强调一下,包皮过长只是一个现象,而不是病!目前并没有严格的标准界定包皮多长是“过长”。WHO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在最新的第十版中也已去掉了包皮过长这一疾病名称。
那是不是因为包皮太长而切包皮就完全没有道理呢?也不是。
这里就要说到需要切包皮的第二种情况——泌尿系感染。如果有反复泌尿系感染,并且还有再次发生的可能,也应该切包皮。因为对于这类孩子,包皮环切可以显著降低泌尿系感染的概率,收益大于风险。
对于有阴茎或尿道畸形的孩子,是不能做包皮环切的。如尿道下裂、尿道上裂、阴茎下曲、两性畸形等,这些疾病手术的时候需要包皮来做尿道或者覆盖创面。
好在这些病都容易辨认,医生也不会轻易去切这样的包皮。但是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叫隐匿性阴茎,这种孩子的阴茎体发育正常,但是埋藏于皮下,不能很好的显露,因此看起来阴茎比较小而包皮相对过长,很像包皮过长或者包茎,但其实它的包皮不但不长,当手术中将阴茎体“拔出来”后还常常会出现包皮不够的问题。这时包皮是手术的重要材料,不能轻易切除。
另外,很多“小胖子”阴茎比较小,也是因为皮下脂肪比较厚,阴茎显露不良。这时也不建议因为外观问题切包皮,切除后阴茎会显得更小,反而更不好看。
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是,那么就属于可切可不切的,这类孩子几乎占了99%的比例。
什么叫可切可不切呢?简单来说,不想切就不切,包皮留着也不会有太多影响;想切就切,切了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是否切包皮需要衡量手术的风险与收益。
1.收益。切包皮有什么好处?一句话总结,就是可以保持卫生。
(1)降低泌尿系感染风险:包皮切除后阴茎更容易清洁,能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
(2)降低性传播疾病感染率:研究显示,切包皮可以降低艾滋病、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感染的概率;不仅降低自己的感染率,还降低性伴侣的感染率,不论同性还是异性伴侣都可以降低。
(3)降低肿瘤发生率:包皮环切后,因为阴茎卫生情况好转,不仅能降低男性阴茎癌发生率,还降低女性宫颈癌发生率。
2.风险。切包皮的风险一句话总结,主要来自于手术相关并发症。
(1)外观不理想:包皮切多了、包皮切少了、包皮水肿、疤痕、阴茎头粘连。
(2)其他并发症:出血、感染、阴茎头损伤、尿道损伤。
此外,有研究显示,切了包皮之后阴茎头的敏感度会下降。坏处是感觉不那么灵敏了,好处据说是房事时间延长了。但这样的研究尚有争议,毕竟只是主观感觉,是好是坏只有自己知道。
综合收益和风险看起来,好像都比较严重,更加无所适从了。先别急,更关键的是各种后果发生的概率!
首先,不管是泌尿感染还是肿瘤,总体发病率都是很低的,而且包皮环切的预防效果也是有限的。据统计,男人一生发生至少一次泌尿感染的概率是32%,行包皮环切后这个概率可以降低到9%,即平均切4.3根包皮可以预防1个泌尿系感染。不过,预防泌尿系感染并非只有包皮环切一种方法,每天清洗包皮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阴茎癌的发生率更低,只有约2万分之一。研究预估,需要切909根包皮才能预防1个阴茎癌,而却可能导致2例以上并发症。再来说预防性传播疾病,拿艾滋病来说,切包皮虽然可以把艾滋病感染率下降60%,但连避孕套的作用都不如,洁身自好才是最好的防范方法。
其次,包皮手术虽说并发症看起来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小问题,如伤口出血、感染、水肿等,且大多是可以恢复的。所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在一起总共只有1%~2%,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还会越来越低。
所以,能给出的结论就是,绝大多数包皮是可切可不切的;要坚持“我的包皮我做主”的原则,不要因为周围人意见就一定要去切包皮。如果想尽量保持卫生,找个靠谱的医生切了不会有多大问题。如果担心手术并发症,或术后疼痛、护理麻烦,那就注意局部清洁,先等等看。切包皮的年龄没有严格限制,从刚出生后到成年人都可以切。等小孩大了自行决定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