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先平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3)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双高计划”正式启动。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正式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高校及建设专业名单,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共计197所,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5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141所。“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
“双高计划”的实施,是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高职教育自身发展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从产教融合、师资建设、服务水平等多维度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有针对性地破解高职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形成类型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国模式,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
“双高计划”不仅仅限于入选的学校和专业群,应是高职战线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每所学校都应在高水平目标引领下,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办出特色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学校教育重要部分组成的高职体育教育,其典型特征就是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但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岗位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学生综合素养和身心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应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独特功能,注重与专业群的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现代企业对职业人的基本身体素质需求,构建以服务于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职业实用体育模块化教学模式,这不仅是高职院校“职业”性质与特征对体育课程的要求,也是在争创双高计划学校背景下,赋予体育教育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双高计划”的实施是基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在全面提高高职院校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作为未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具备未来职业岗位体能胜任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岗位工作标准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方式。曾经早9点晚9点,一周工作6天的“996工作模式”刷爆网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对工作者的身心耐受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考验。作为新时代下的高职体育,如何为未来劳动者实现“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保驾护航,是高职体育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另一方面,也是贯彻“双高计划”提出的“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职业性实用体育课程开发与建设。但是,在职业性实用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整体设计时,缺乏与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岗位的相关企业、专业(群)充分调研,课程目标未能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性体能和职业素养相结合;两者的培养目标并没有有效融合,契合度不高。
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是以服务学生专业发展、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职业体能与职业素养为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普遍沿用传统的、过于竞技化的体育教学内容,缺乏职业针对性。课程内容创新力度不足,尤其是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创新创业精神、职业精神、国际化视野等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内容。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创新活动的引导者,但也是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瓶颈。在实践中,教师缺乏现代教学理念与手段,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与发展,尤其是对新时代下对人才培养目标、能力需求不了解,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课堂教学缺乏对教学结构和对教学内容合理性编排,教学过程简单、枯燥,缺乏互动性,学生缺少探究机会。教师缺乏创新思维与教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课程改革与创新发展。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职业实用体育课程也应围绕这一目标,以服务学生专业发展、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职业体能与职业素养为目的。依据不同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体能的不同需要,对学生将来就业所从事职业岗位的相关行业、企业、专业(群)充分调研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基础上,剖析具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体能需要,制订与专业群相契合的职业实用体育课程目标,使两者的培养目标有效融合,服务学生未来在相关行业内职业生涯发展的体能储备,使人才培养更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真正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是为学生构建起通往职业岗位系列的学习途径。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未来就业是从事生产或技术一线的工作,这就要求他们需要具备比普通人更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课程内容设置时要与就业目标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紧密结合,使学习内容与工作需要相对接。基于此,在剖析具体职业岗位(群)职业体能需要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群岗位特点,构建以终身体育锻炼、身休活动技能与职业体能、职业综合素质三大模块的职业实用体育课程体系。终身体育锻炼模块,以体育俱乐部与阳光长跑为载体,也是学生第一、二、三学期课外体育的延伸;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和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拥有未来职业所需的体能储备,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身休活动技能与职业体能模块,以队列队形、安全防卫、形体训练为载体,是在原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已发展的身体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职业岗位所需身体活动能力与体能,为将来工作岗位有良好的健康水平和特殊的身体素质储备、运动技能储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保障。职业综合素质模块,以拓展训练和救生救护为载体,对标就业岗位职业素养,培养爱国敬业、团体合作、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等;同时,还应掌握救生救护的基本知识,具备应急救护的能力,提升职业综合素养。
如图1所示。
图1:职业实用体育课程体系
“双高计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背景下的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需要解决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在引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上都具有新时代的特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在今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资讯发布会上,曾将“双高计划”建设要求概括为“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因此,以“三化(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三元素(思政、英语、应用)”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满足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高,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在职业实用体育课程中,融入“三化(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三元素(思政、英语、应用)”,是贯彻落实“双高计划”提出的高职院校要成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措施。课程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单纯的体育内容不再是课程的唯一组成部分,而是各学科知识互动与整合的综合性课程,拓宽了课堂知识领域,提升了课堂教学内涵,能全面、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是培养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有效手段。
(1)以“三化”(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引领课程设置,使课程教学紧跟时代发展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要。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时,是通过市场调研,在剖析具体职业岗位(群)的体能需要基础上,结合专业群岗位特点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等科学设置的。选择的教学内容与项目载体不但满足学生发展身体素质需求,而且也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储备职业体适能;突出教学内容既有“市场”又能满足“市场”需要。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实现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现代化。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运动软件APP,开发立体化教材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突出“教”与“学”现代化理念。提升国际化水平,培养国际化理念。课程相关内容设置向国际化看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取最新体育新知识和最先进的锻炼方法,及时更新体育相关知识、技术动作、规则规程变化、制度和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人才。
(2)以“三元素”(课程思政、课程英语、课程应用)贯穿课程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内涵,是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的主阵地,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独特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项目载体,加强课程思政、课程英语、课程应用“三元素”的应用。强化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结合体育各项目,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课程英语。将课程英语融入课堂教学,掌握运动项目英文专业词汇和英语日常表达要求,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展示英语能力搭建平台,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英语、用英语的意识,多方面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国际化交流能力。强化课程应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等,能进行自我锻炼或指导身边同学锻炼,以及能代表班级竞赛和基层裁判工作,学以致用,体现理论与实践一体、知行合一的思想。
“双高计划”是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教师是第一资源和关键性建设主体,教师队伍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需的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作为新时代下的高职教师,要增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要与时俱进,并不断自我提升、学习新知识,同时要及时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改革能力和团队协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措施,“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实用职业体育课程创新模式,围绕着“满足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为目标,其核心是解决好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首先,课程的目标与专业群培养目标高度融合,是以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职业体能与职业素养为目的,使人才培养更有前瞻性和针对性,注重于专业群协同发展,提升学生岗位用任力和就业竞争力。
其次,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全面接轨。终身体育锻炼模块,以体育俱乐部与阳光长跑为载体,既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升了运动技能,又培养了终身体育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活动技能与职业体能模块,是为将来就业岗位具有良好的健康水平和特殊的身体素质做储备,同时也培养了基于未来岗位所需的运动技能、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综合素质模块,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团体合作等的教育,并掌握救生救护知识技能。整个教学内容全面覆盖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体能与职业素质教育,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健康工作五十年”提供健康支撑。
再次,实施课程“三化三元素”创新教育理念与手段,是时代发展对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理念上强调课程设置的先进性,教学内容上体现时代元素和有效性,推动课程质量整体升级。实施课程内容“三化三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提升国际化水平,是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手段。满足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综上所述,“双高计划”的实施,不仅是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经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也为职业院校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实用职业体育课程创新模式,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注重与专业群的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突显高职体育的特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其体质,强健其体魄,提升职业综合素养,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更好的为祖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