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尚宁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2021 年6 月25 日迎来了第31个全国土地日,自然资源部将“十四五”时期全国土地日的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高度重视。日前,笔者就广西如何开展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走访了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
陈建军指出,广西自然资源系统要以开展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提出的“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要指示要求,守牢耕地红线,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保护耕地是一个常谈的话题,而且要常谈常新。”陈建军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要素的源泉和依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只有从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去认识耕地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深刻领会严守耕地红线的重大意义。
2020 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山多地少的基本区情以及加快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广西自然资源系统一方面创新方式方法,全力以赴助力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稳增长;另一方面突出源头保护,着力破解耕地占补难题,强化耕地保护,先后完成了自治区级新增耕地备案审查544 个,水田指标入库超过1 万公顷,为历年之最。耕地提质改造承诺兑现率达85%,实现历史性突破;完成了763 个项目补充耕地方案审查,落实了占补指标0.71 万公顷,较好地解决了贵南高铁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占补难题。
<<<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图为广西宾阳县古辣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周燕芳/摄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广西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5.38 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完成9.68 万公顷储备补充耕地核查,成功挽回新增耕地指标库中近90%的新增耕地指标;累计完成7.56 万公顷补充耕地任务,连续21 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全区先后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63 万件,复耕耕地面积约866.67 公顷,有效遏制了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陈建军表示。“十三五”期间,广西自然资源系统每年坚持按照全国土地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节约集约用地。
陈建军介绍,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是广西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近五年来,广西自然资源系统以盘活存量土地为抓手,先后盘活存量土地11.61 万公顷,比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多4.53 万公顷;累计创建19 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率处于全国前列。近年来,广西大中型矿山数量从2016 年的232 座增加至2019 年的578 座,大中型矿山数量占比从7.4%提高至27.8%,建成的绿色矿山数量从2016年的17 座增加至2020 年底的407 座。
2021 年以来,广西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制度,实施新一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以存量拓空间,以集约增效益,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全区近五年平均供地率达71.85%,“增存挂钩”任务全面完成。此外,广西自然资源系统还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预留了合理的用地空间。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然资源部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开展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在全国率先推出用地指标核销制,用地用矿‘三级联审’,脱贫攻坚项目用地‘边建边报’,采矿临时用地、交通项目沿线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重大改革,较好地保护了耕地,促进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一些创新工作获得了中央、自然资源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陈建军概括道。
在充分肯定广西自然资源工作成绩的同时,陈建军也指出,当前广西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全区自然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学习理解还不够深入,对自然资源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创新举措办法还不够多。
展望未来,陈建军表示,广西自然资源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四个新”的总要求和“四个方面”的重要工作要求,全面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持续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三大方面聚焦发力,奋力谱写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凝心聚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自然资源力量,主要做到以下4 点。
一是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决落实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四统一”要求,立足自然地理格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版,完善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与约束作用,不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二是切实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结合广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确定2035 年耕地保护目标,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图斑,将责任落实到设区市、县政府并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提前介入引导各类非农建设避让耕地,特别是水田等优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从源头上带动保护。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压实耕地保护监督责任,严格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面建立“田长制”,实行耕地网格化监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监管全覆盖。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卫片执法工作机制,结合实地巡查等方式,定期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稳妥有序地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
三是着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要树立“亩产论英雄”理念,严格各类建设用地标准控制,积极推进土地复合利用,大力推广节地技术、节地模式,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启动新一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三年行动计划,对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利用工业用地加大盘活力度。严格把关入园项目用地规模,强化产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建立考核体系,实施严格考核,全面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四是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发现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等用地中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水资源受限的,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立足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相关规划任务安排和广西生态修复需求,科学编制全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分阶段提出生态修复目标和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