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美
6 月9 日,2020 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公示,晋能控股集团共有19 项成果通过初审。
这是晋能控股集团科技创新取得的又一批高科技成果,是晋能控股集团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0 年11 月26 日,晋能控股山西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晋能控股集团打造国内一流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山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力量迈出实质性步伐。晋能控股集团科技工作者无不酝酿着科技创新再迈新步伐、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在科研岗位上干了30 多年,现任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技术创新高级总监、同大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双创中心主任的田利军便是其中一员。每天一大早,田利军都会早早赶到双创中心重点实验室,带着技术人员来回穿梭在2600 吨真三轴刚性压力机实验检测平台、5D 虚拟仿真平台、三维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平台、石墨烯连续制备实验平台、煤泥提取稀土元素实验平台……多项科技研发同步开展,一片繁忙的喜悦。
“日前,双创中心已建成6 个具有首创性和前瞻性的科技研发实验平台,研制的功能最全大吨位高开口真三轴刚性试验机,已经圆满完成从液压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到数据传输、采集的全部调试运行,其动载冲击试验功能属国内首创。建设的石墨烯连续制备实验平台圆满完成了全套设备调试,成功制备出首批高品质石墨烯粉体材料,达到年产吨级制备能力。”田利军说,“我们将大力弘扬科学严谨,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潜心科研,培养更多拔尖创新型人才,创造更多高科技成果,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双创中心是晋能控股山西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一个创新平台。晋能控股山西科学技术研究院整合了原同煤、晋能、晋煤三大集团的研发机构,注册资本4 亿元,资产总额10 亿元,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中心、双创中心、双创园等众多创新平台。
目前,晋能控股集团正与太原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全力推进具有全球引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国家实验室承建;与省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与中煤科工合作建设水害、瓦斯、顶板、煤炭、煤炭清洁开采利用、智能化、生态、掘进等8 个研究所,发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智能化建设科研攻关,不断优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促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打造跨学科跨领域、产学研用协同的高效科技攻关体系,为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成果转化提供了硬件条件,为吸引创新团队和培养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6 月18 日 早上8 时,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煤矿综采队副队长曹平来到该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操作台,在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工作面安全可靠后,通过5G 可视通信设备发出指令,没过几秒,正在井下智能化工作面巡检的技术人员便用5G 可视手机传来回应。他轻点鼠标,通过远程操控,井下的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等综采设备,相继联动运转,滚滚乌金便离开地底,顺着运输皮带奔向了地面储煤仓。
去年以来,晋能控股集团瞄准煤炭、电力、装备制造、金融、煤炭交易各大板块的“卡脖子”问题,在深化产学研合作、用好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开展智能矿井、智慧电厂、装备智能制造项目等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引导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增强大型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和产品的可靠性为目标,不断加大智能化成套装备、掘进支护及装备等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六新”产业的科研攻关,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高端产品、优质服务和市场竞争力。加大水害、瓦斯、顶板、煤炭品种开发、生态、井下空间利用晋控电力塔山发电公司多场景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在汽机厂房巡检设备(高海峰/摄)等科技攻关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创造经济效益。
晋控电力塔山发电公司多场景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在汽机厂房巡检设备(高海峰/摄)
目前,晋能控股集团已建成塔山、沙坪、寺河等18 座矿井27 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塔山、同忻、麻家梁3 座矿井实现了井上下安全、生产、经营等领域5G 网络全覆盖;启动8 座智能化矿山建设。今年年底前,将建设完成塔山、同忻、麻家梁3 座智能化矿山,塔山、同忻2 座矿井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化示范矿山,23 座矿井建成50 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推动100 个掘进工作面的智能化建设。
特别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晋能控股集团100 多个工作面全面推进小无煤柱开采技术,研发的国内首台煤矿危险气体巡检机器人在塔山煤矿“上岗”,在寺河矿、岳城矿、成庄矿推广应用了低浓度煤层气直燃技术及装备;在麻家梁进行地热研究、燕子山矿试验了水力切割技术,为坚硬顶板强矿压显现提供了新的治理手段。
在特厚煤层智能放煤、煤矸精准识别、国产惯导等技术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晋能控股集团专有技术。一大批适应企业需求、市场需求,具有市场交易价值的晋能控股集团科技知识产权正在形成。
入夏以来,天气开启了汗蒸模式。但晋能控股山西科学技术研究院双创中心“煤矸石混凝土掺合料制备技术”课题负责人、博士后李亮却一点也不轻闲。作为晋能控股集团引进的双一流博士,李亮每天都埋头在实验室里,把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矿采集的煤矸石进行筛选、破碎、磨粉、然后进行原料的检测,配料,混料,配置水泥砂浆,制备混凝土试块,之后再进行不同条件的试块养护,对养护好的试块进行相关检测。为了达到实验要求,寻找最优试验结果,他每天在实验室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研究煤矸石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既节省水泥使用量,又消耗了煤矸石;研究煤矸石掺合料制备混凝土,不仅进一步提高煤矸石掺合料固废利用率,而且研究成果可以进行相关技术转化,产生经济效益。”李亮说,“企业给了我们很好的发展平台,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归属感。”
而像李亮这样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晋能控股集团共有4596 名。在他们的带领下,一大批技术取得新突破,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成效显著,多项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让企业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
为了吸引一流团队、培养一流人才,晋能控股集团外联内聚,引育并举,广栽“梧桐树”,实施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制定出台了《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层次专业人才及科研团队聘用管理办法》,面向晋能控股集团煤炭、电力、煤机装备等领域,通过聘用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新能源行业煤层气开发等相关的各种高、精、尖专业人才及项目团队,根据科研等工作需要,对外以市场化方式引进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以返聘方式留住已退休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引进招聘高层次专业人才、招募科硏项目团队;建立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打破人才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方面的限制,依法与之签订聘用(劳动)合同或者工作项目协议,通过调入、聘用、咨询、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来企业工作,使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得以聚集,促进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同时,着力发掘培养本土高层次创新人才、学科带头人、科技创新团队和专业技能人才,形成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人才队伍结构,并大力推进创新型人才、领军型人才、拔尖人才及首席技师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晋能控股集团科技管理办法》《晋能控股集团科技奖励办法》等制度,建立起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能力水平评价)、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首席技能大师定期评选等制度,形成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考核、评价、聘用、激励工作体系。通过重奖科学技术杰出贡献者、科技创新标兵人物,让创新的人才有位子、有面子、有帽子、有票子,让“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崇尚人才、崇尚创新”之风大行其道。同时,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为广大员工打造才华展示、技能比拼、成才晋级的宽广舞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员工学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现已培养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167486 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的人才力量,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目前,晋能控股集团秉持开放包容的科学大格局,正在与省内金智新、黄庆学,行业内谢和平、武强、康红普、王国法、彭淑萍等国际国内尖端科技团队密切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等上百家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广泛的科研攻关合作。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寻求无通风开采、流态化开采、细菌生物开采,煤电化多联产、碳捕集、碳封存、碳基新材料,智能智造、特种机器人研发等方面寻求科技突破。在科技动力的强力推动下,晋能控股集团这艘山西能源航母正乘风破浪,加速起航,奋力为煤炭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为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再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