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燕
[摘 要]教师上好语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一节课的好坏,如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激发、问题的导学、作业的布置、创设的情境等。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教师要注重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只要教师肯研究和尝试,就一定能总结出更多令语文课“堂堂精彩”的好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语文;有效课堂;方式方法
没有一种实践活动,能像教育这样充满了智慧和挑战。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一种极富创造乐趣的生活、一种充满爱意的生活,这是一种思想境界,也是一种道德境界,更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快乐的人生境界。对教师而言,享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幸福,对学生而言,接受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有积极心态的人,能够从不同方面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挖掘自身潜在的力量。俗话说得好“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教育亦是如此。教师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教育才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一、教师语言风格幽默有趣,是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前提
做为一名语文老师,专业素质精湛,教学方式娴熟,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风趣的语言作衬托,其语文课也会枯燥无味。幽默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挖掘、积累幽默素材,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幽默,并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
例如,在讲授《陋室铭》一文时,我在拓展延伸环节引用了《学生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在笑声中,学生们既理解了“韵”的内涵,对原文加深了记忆,又端正了学习态度,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教师激发并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
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不是源于外界,而是源于内心。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唤醒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新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充满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與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品万种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种人、说真心话、写性情文、做善良事。
例如,《背影》一文处处洋溢着父子间深沉的感情,但学生难以体会,原因在于他们平时对于亲情感知的麻木与迟钝。因此,在教学该文时,当分析到父亲蹒跚地为“我”买橘的背影时,我动情地向学生讲述了我的父亲关心我的事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沉,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需要用心体会。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述说自己的父亲,于是我就顺势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回家后为自己的父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做饭、洗脚、按摩、讲故事等。看得出来,学生们都很兴奋,也都饱含真诚,我的一课也起到了促进家庭和谐的作用。
三、教师设置问题导学,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
如今,教学模式渐渐由教师导学转变为问题导学,把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意识和方式嵌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达到“退”的境界,“退”到学生旁边,“隐”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一定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新课标也提出“要放手让学生质疑”。疑是争论的起点,学生有了疑问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想法,才会最终形成独特的见解。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总结说: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愚实智,智叟用停滞的眼光看问题,形智实愚。话音刚落,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愚公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我认为愚公还是‘愚,他可以在山上凿一个洞,这样比搬掉一座山更省时、更省力。”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认为他说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认为他说得有点道理。我听后笑着说:“你见解很独特,其他同学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个个情绪高涨,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个好办法,有的说当时科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更有的说愚公确实是“蛮干”而不知“巧干”……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份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运用了发散思维。事后,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形成“针锋相对”的两大阵营,并让其他学生用文字表达本小组的观点。虽然,学生的语言还是很青涩、稚嫩,但大部分学生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处理学生的各种质疑,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四、教师布置别具特色的作业,是巩固语文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业的价值,布置特色作业,如发挥想象续写小说或文言文结尾;改编唐诗宋词,自弹自唱自编视频;走出课堂,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为家人或社会做一件好事等。教师可以从特色作业中发现学习的带头人,寻找教学的独特灵感,也可以利用优秀作业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只有这样,才会让作业变得有情、有趣、有味。
语文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也符合新的学生观。学生都喜欢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事物,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例如,教学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一课,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明星的资料,课上大家都积极踊跃地交流明星故事,唱代表歌曲,讲喜欢的理由,我则顺势引导学生正确地追星,结合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写出好的文章来。这样,不仅轻松地完成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任务,也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自身素质。
五、教师努力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是学好语文的捷径
契诃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学习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比如,在进行《写作——抓住细节》作文教学时,我用了两课时,第一节课在讲述完写作技巧之后,我设计了实战演练环节——“淑女与猛士吃东西”,要求学生观察细节,展开合理的想象,活动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同学交流。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表演结束后,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仅讨论热烈,还能互相补充句子、润色词语。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交流顺畅,各有所得。有了这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生就有了深厚的生活体验,写作时就不再感叹无内容可写了。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情境的设计非常直观生动,调动了学生们的感官,所以,学生在描写的时候就特别细腻,能抓住人物的具体特征,把人物最特别的地方表现出来。我深深感受到,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适应教改而采取的花哨形式,而是有助于缩短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进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提高语文素养。
成功的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教育,它是以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途径,以表扬、鼓励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模式。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语文教师要启发学生读懂人生这本大书,启发他们走好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晓明.中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皮连生.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阎立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