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艳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个节日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群众基础,都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和文学追思,寄托着民族的憧憬和愿望。我校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建设美丽和谐新家园——学校与社区共建德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要紧紧围绕节日主题,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学校与社区共建德育,即是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教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观,充分利用学校与社区共建德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文化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再认识,并且在践行中予以反思,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学校与社区共建德育——浓浓年味儿话春节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在2021年12月,我组织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学课——《咱们的节日“春节”》,课前我组织学生在社区、村、街道小区等地进行调查、访问、查资料。课堂上,通过写春联、包饺子、猜灯谜、穿上古装诵读古诗词等活动,使大家了解到春节多从腊月廿三/四的祭灶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期间举行的庆祝活动样式多,家家户户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庙会灯会、舞龙舞狮……吃团圆饭,发压岁钱、守岁、踩岁等。这些传统习俗无不透出浓浓年味儿。学校与社区共建德育活动,让大家感受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建设美丽和谐新家园使我们每个居民的責任。
二、学校与社区共建德育——清明时节话清明
清明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要祭祀、扫墓(“上坟”)、怀恩思远。
饮水思源不忘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校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清明时节话清明”主题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观看视频、到烈士陵园扫墓等形式,以寄托哀思和敬意;大家还了解到清明节起源于我国春秋时期。在清明节期间有着植树、放风筝、拔河、扫墓、插柳、踏青等传统习俗活动。
本次主题开展的目的是“小手拉大手,学校与社区共建德育”,与家长一道开展文明祭祀,树立文明新风,争做文明祭祀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三、学校与社区共建德育——主题教育话端午
端午节作为我们的重要传统节日,不仅只是包粽子、饮雄黄、拴彩线、佩香囊、采艾草、赛龙舟等节日仪式符号,它凝聚着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国之文化与家之情怀。
端午节前,学校通过举行国旗下讲话、传统节日文化展演和家长进课堂等活动,增进学生对端午节日文化的了解。
端午假期,组织学生进社区,与社区居民一起调查、收集资料,对端午节的来历、习俗、食俗、诗词文化、气候与物候进行探究;还积极参与社区实践,包爱心粽、学做香囊、插艾、制作节日手抄报等,以增进对端午节日文化的了解,在这良好的节日氛围中共创美丽和谐新家园。
假期结束,全校各班召开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总结会,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节日实践作业和假期收获,并积极参加“爱国诗篇诵读比赛”和“端午节习俗我来讲”活动。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节日文化生活,还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在良好的节日文化氛围中,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培育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共创美丽和谐家园。
四、学校与社区共建德育——月是故乡明话中秋
习近平总书记曾与不同的群体共度“中秋时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这么一句话,“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内在精神和情感寄托,中秋已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纽带,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
为建设美丽和谐家园,中秋节前夕,社区、村、居民小区等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向社区阿姨学习制作月饼,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大手小手齐做灯笼,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增进了亲子交流,让孩子们提前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中秋节后,学校组织开展中秋节主题教育活动总结会。活动前,各班老师组织学生搜集、整理材料。课上同学们分享收获,大家或讲中秋故事,或聊中秋习俗,吃月饼、赏明月等乡风民俗,欢乐的气氛中散发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通过“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建设美丽和谐新家园——学校与社区共建德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培育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在社区活动中,有效培育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涵养了学生“博文、约礼、善行”的品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达到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