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翻译与拉祜族婚姻习俗文化相关的典籍中,作者发现很多承载着拉祜族文化的文化负载词很难在译入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词汇。为了能更好地可以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本文主要对拉祜族婚姻习俗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拉祜族婚姻习俗文化
云南拉祜族文化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拉祜族民俗文化的译介,有助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文化负载词能够直接反映出民族特色和文化,这些词汇大都经过长时间的运用和提炼,其丰富独特的内涵,特征鲜明且具有独特的民族语言色彩。更好的文化负载词英译不仅可以使目标语读者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异域风情,体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可以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文化负载词的分类
1988年许国璋提出“文化负载词”的概念(万江波,2012)。一些词汇中蕴含着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我们称之为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特征鲜明,具有独特的民族语言色彩,是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学者包惠南(2004)在其书中指出:“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即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世界各民族文化如此缤纷多彩,百花齐放,文化空缺是在所难免的。正是由于文化空缺,词汇空缺的问题,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确是一大难点,它不仅要求译者对文化负载词背景意义的正确理解,而且要求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灵活掌握。因此,译者在本文对拉祜族婚姻习俗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策略进行探析。
根据文化负载词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学者对文化负载词进行了不同的分类。美国学者尤金·奈达根据文化分为生态、物质、社会、宗教和语言文化,将文化负载词分为生态文化词、物质文化词、社会文化词、宗教文化词和语言文化词(章璐、王富银,2020)。在尤金·奈达的文化负载词分类法指导下,作者从文本内容出发,将拉祜族婚姻习俗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三类分别进行探析。
2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拉祜族婚姻习俗文化是在拉祜族特定的地理环境、文化历史社会、宗教文化等条件下产生的,它与其他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体系,在其他的民族文化中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习俗。因其独特的文化习俗而造成的文化空缺,一些有关拉祜族文化习俗的词汇无法在目的语中寻找到相对应的词汇,这种现象在翻译学术语中叫“词汇空缺”。因此一些学者通常将文化负载词和词汇空缺相等同,用来描述载有深厚文化信息的源语词汇在目标语中缺失“对等语”或“对应语”的现象(包惠南,2004)。为了向目标语读者传达源语文本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译者正确对待源语文本中的文化特色词汇,尽可能地保证译文的可读性的前提下保留源语文化。因此,译者从文本的实际内容出发,主要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将拉祜族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进行探析。
2.1物质文化负载词
物质文化负载词是指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与服饰、食物、独特物品等有关的特色词汇。在拉祜族婚俗习俗文化中,有着一些独特的与服饰、食物、独特物品有关的文化特色词汇。对于这样的词汇,译者认为直译法能够很好地直观地传达出词汇的文化内涵。如:松鼠干巴—squirrel jerky,糯米粑粑—glutinous rice cake,包头—kerchief,织锦挎包—brocade satchel。直译法不仅可以有效地保留源语言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使目标语读者一目了然。但是直译法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的,对于一些具有深层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在目标语文化中并不能找到相对应的词汇,这时直译法便无法传达出其具体的内涵意义。这时便可以采用音译加注法。如:葫芦笙—Hulusheng,a folk musical instrument,客扎急—Zhakeji,the meat was sent to brides house to entertain the guests。以上采用音译可以有效地保留拉祜族婚俗文化中一些独特物品的内涵义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目标语读者接受异域文化。而意译又可以很好地向目标语读者阐释其文化具体含义,使目标语读者一目了然。
2.2社会文化负载词
社会文化负载词是指表达民族独特的社会风俗、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称呼等的词汇(孟荣静,2020:147)。拉祜族生活文化习俗中保留着大量传统文化习俗,比如拉祜族婚姻习俗中的“特邀代表”,“抢进家门”和“摆礼”等社会文化负载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拉祜族的婚姻习俗文化特色。译者认为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可以很好地保留源语言文化,可以灵活地使用直译法、音译加注法等方法。直译能够很好地传达文化负载词的内涵义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直译。例如:特邀代表—special representative,拴福线—tie the blessing thread,抢进家门—scrambling for the entry of the door,对唱婚礼曲调—sing the wedding tunes。此处采用直译法,能够让目标语读者很好直观地理解文化负载词的内涵意义。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婚姻习俗文化和拉祜语英译术语可以也可以采用音译加注法,如:摆礼—Baili,showing betrothal presents,卡些—Kaxie,the head of the village。“摆礼”是拉祜族独特的婚姻习俗,而“卡些”是对拉祜族首领的称呼,这里采用音译加注法可以保留源语的形式,让目标语读者眼前一亮,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了解更多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传播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宗教文化负载词
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信仰的宗教,而那些能够体现其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信仰的词被称为宗教文化负载词。拉祜族人也具有其信仰的宗教,在拉祜族的婚姻习俗文化中也渗透着其宗教文化信仰。拉祜族宗教文化负载词主要包括了拉祜族人民对祖先崇拜和鬼神的敬畏。在翻译宗教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同样地首先采用了直译法。如:吉日—lucky day,看卦—make divination,先拜祖先神灵—pray to the ancestors and gods。然而,宗教文化负载词是在浓厚的宗教信仰环境下产生的,因此有时候直译法也无法传达其含义,需要提供一定的文化背景环境。因此,采用音译加注法可以有效地提供背景文化信息,如:厄莎—Esha, the god of Lahu people。“厄莎”是创造拉祜族的神,为拉祜族人民所信仰,这里采用音译加注法既保留了拉祜族宗教信仰文化,给予目标语读者一种异域宗教文化冲击,又能使目标语读者理解其所蕴含的独特文化背景内涵。
3总结
拉祜族婚姻习俗文化负载词体现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独有的习俗文化,从前面的拉祜族婚姻习俗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可以看出,由于文化负载词的丰富内涵,文化空缺和词汇空缺是不可避免。如何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出来,使得译文既保留源语言的文化色彩,又使目标语读者能充分了解其意义和丰富内涵,这要求译者讲究一定的翻译策略。在翻译少数民族特色词汇时,译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翻译策略,实现跨文化交流,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孟容静.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研究——以纳西族婚俗文化为例[J].大众文艺,2020(19):146-147.
[3]万江波.双语词典文化负载词目翻译的补偿策略[A].辭书论集(二)[C].上海辞书学会,2012:127-139.
[4]章璐,王富银.“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研究——以《中国文化读本》为例[J].汉字文化,2020(13):177-180,187.
作者简介
梁敏(1995.10—),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人,昆明市呈贡区云南民族大学 英语笔译专业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