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祥
◆摘 要:今年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中的核心目标。公民意识是高中生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符合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还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将高中生逐步培养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本文将对公民意识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高中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公民意识;教育;策略
高中阶段是建立正确人生还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公民意识教育,将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公民素质,让高中生积极参与到公共社会活动中,逐步培养高中生用于担当的个人品格,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1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概述
1.1公民意识的内涵
所谓公民意识指的是高中生作为社会公民的意愿,是国家和社会主人,其个人对自己所应当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的认知和认同,是对自身与国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理性认识。公民意识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是作为社会公民享受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要基础。公民意识主要表现在高中生参与政治、法律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1.2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2主体意识教育
当前社会是公民社会,高中生作为社会公民之一,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公民社会中,小充分重视个人的权益和公民思想、行为的自由,让高中生具有较为开阔的自我空间。近年来,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高中生在社会中的主体性精神确实比较严重,加强高中生公民意识教育,其本质就是重新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过程。因此,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培养高中生公民意识,需要将主体意识教育作为核心,让学生能够从发展的角度正确看待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
2.1规则意识教育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一名社会公民都需要适应国家的法治,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则。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和理念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和本领,还需要具备与其身份和地位相符的规则意识,具备契约精神和相应的价值理念,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2公德意识教育
公民的综合素质反应了社会进步程度,高中生作为社会公民中的一员,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对他人具有正确的态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行公民意识教学,能够逐步培养高中生公德意识,让高中生能够在社会群体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成为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建设的重要支撑。
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意识教学策略
3.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3.2认真钻研教材,找到公民教育契合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阶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教材中与公民意识教育有关的教学素材,准确找到公民教育的契合点,让高中生在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续上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公民意识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课程教学中,在涉及到“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新文化运动”的组织结构作为公民意识教育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李大钊、鲁迅、胡适和刘半农等人在推进新文化运动中所做出的贡献,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以及对以后的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通过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认知,让学生从革命先驱身上感悟到自己作为社会公民中的意愿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了解每个公民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从而让高中生明确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逐渐形成自身的公民意识,积极参与到社会各类活动中。
3.3从教材中选取经典事例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从教材中精选出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经典案例,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公民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推动作用,从而增强高中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自信心。
例如: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五四运动”经典事例,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十几所学校,共有3000多名大学生在天安门前聚集,掀起了爱国运动的高潮;继大学生运动之后,于6月5日,上海举行了工人罢工和工人罢市运动。在全国公众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教师精选了“五四运动”作为典型史料,让学生能够“以史为鉴”,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需要社会广大公民对社会发展成果加以珍惜,也能增强高中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相信自己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员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4丰富公民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公民教育滲透的方法比较多,包括讲授法、探究法等。相对而言,讨论法在实现公民教育渗透中应用较为普遍。
讨论法是在“合作学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具有异质化的小组,引入与公民意识教育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沟通哈交流中提高公民意识。
例如:在“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南昌起义”、“汉口会议”以及“井冈山会师”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合作讨论,能够让学生领悟到社会公民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公民只有发挥出自身的主体精神,才能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从而让学生在历史事件讨论中逐渐形成公民意识。
4结束语
公民意识是高中生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准确把握历史教学与公民意识教育的契合点,丰富公民意识教育的渗透方法,这样才能增加历史教学知识含量,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月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途径初探[J].新课程导学,2020:85-85.
[2]赵君梅.试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意识教育[J].中外交流,2018:74.
[3]刘磊.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意识教育[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