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并重”模式在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1-08-05 08:00杨宇飞
世界中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结直肠癌防治模式

摘要 近年来结直肠癌西医治疗飞速发展,但其治疗仍然存在短板,亦在随访期、康复期、终末期存在方案空缺,因此,以改善疾病相关症状为疗效评价标准,以治人为核心理念的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如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提到的“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的协同作用和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现通过回顾近25年本团队在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中“中西并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该模式在其他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以期能够促进中西医并重中国特色医疗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结直肠癌;中西并重;防治;实践;模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estern medicine for colorectal cancer has developed rapidly, but it still has short board in treatment, and there is still a vacancy in the follow-up period, rehabilitation period and end-stage. Therefo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takes the improvement of disease-related symptoms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the core concept of treating peop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Just as the 2016 Outline of the Strategic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2030) clearly mentioned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the synergy of major diseases and the core role in rehabilitation”, this paper looked back on the author′s team′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quity Chinese and Western” model in the entir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past 25 years,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in the treatment of other major diseas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ed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at emphasize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Keywords Colorectal cancer; Emphasis 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ractice; Mode

中图分类号:R273;R2-031;R2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9.001

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坚持中西并重,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十三届四次全国政协全会医卫教育界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告诫我们:“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醫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我们团队20多年以来致力于结直肠癌单病种全程防治,充分体会到“中西并重”医疗模式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拟以结直肠癌单病种为切入点,探讨“中西并重”医疗模式的构建,助力祖国现代医疗体系建设。

1 结直肠癌治疗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结直肠癌位居全球癌症发病率第3位,死亡率第2位[1]。随着工业化飞速进展,结直肠癌作为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近20年,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从第7~8位上升至第4~5位[2]。根据2018年我国癌症统计报告,我国新增结直肠癌患者37.6万例,新增死亡病例19.1万例[3]。结直肠癌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妨碍健康中国实现的“拦路虎”之一。目前的西医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结直肠癌各分期5年生存期分别为:Ⅰ期93.2%,Ⅱ期72.2%~84.7%,Ⅲ期44.3%~83.4%,Ⅳ期8.1%[4]。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主要以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对于高危Ⅱ期及Ⅲ期患者20%~50%会出现复发转移[5],这也是影响早中期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原因。尽管有研究表明,晚期结直肠癌经西医最佳方案治疗后生存期可达33个月[6],但是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得到的真实世界注册研究表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中位生存期仅14个月[7],且西医治疗并未覆盖所有群体,仅病变在左半结肠、RAS基因野生型等患者可从治疗中获益[8],而RAS突变、高龄、体质差、经济状况差和治疗意愿不强、西医疗效不佳或不能规范治疗的群体仍是西医治疗的灰色地带。化疗作为早中期手术后的预防性化疗以及晚期结直肠癌的姑息性治疗的主要手段,始终是肿瘤科医生治疗结直肠癌的最得力武器,但是其不良反应也是影响患者能否顺利完成治疗的最大阻力。另外,相比于1976年到2014年美国肠癌死亡率降低51%[9],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降低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早期筛查体制不够完善,50岁以上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比例仅有15%[10]。

2 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现状及短板

中医药治疗遵循整体合一、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注重因人制宜,治疗过程注重生命质量的提升。在我国,中医药综合治疗已经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团队既往及正在进行的系统评价表明:中医药可以降低息肉的复发率[11];放化疗期,在西医常规术后辅助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亦可减缓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变,提高化疗完成率;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比较,可延缓晚期结直肠癌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但总体而言,中医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临床研究整体质量偏低,在前瞻、随机性、可比性和可信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12],且大多是单一阶段、单一情况的中西医结合干预研究,缺乏总体中西医并重模式的理论研究及诊疗路径归纳。

中医要想走出国门被世界接纳,必须要紧迫地广泛开展设计严格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对中医治疗结直肠癌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提供中医治疗结直肠癌的客观科学的证据。而中医要想真正地应用于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中,则必须拥有科学明确、行之有效的诊疗路径与方案。因此我们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围绕中医药治疗在抗复发转移、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命质量及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几个方面进行一系列的队列研究、随机对照研究,并探索中西并重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建立临床诊疗方案及规范。

3 25年以来在“中西并重”模式下进行的临床实践及探索

我们自1996年创建西苑医院肿瘤科以来,一直将结直肠癌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做系统评价,发现国内中医研究水平尚不能符合国际标准,因此开始从理论研究到疗效标准、辨证分型的研究,从一、二级预防入手围绕各个分期开展临床研究,重点关注早中期和晚期的中医疗效,在国内外方法学王家良、刘建平、易丹辉等专家的指点下,全方位不间断地研究,取得同行认可。2008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结直肠癌专病组长单位,带领全国42家单位联合攻关,1 140例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在疗效上得到了肯定。“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专科(编号:ZK0101ZL004)建设支持,在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间断支持下,我们初步建立了“中西并重”模式并在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中进行应用,现分述如下。

3.1 “中西并重”模式下从综合治疗模式建立到肿瘤康复多学科建立,从治病向治人的转化

中医综合治疗肿瘤不仅是综合治疗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要强调多种中医治疗方法的合理应用,其确切含义是:在肿瘤治疗全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各种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力争中医在肿瘤中的全程治疗,恢复机体动态平衡,以期提高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抗肿瘤转移和复发,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这一定义,强调了中医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强调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全程作用,明确提出在现代医学体系下,中医治疗肿瘤各阶段的优势点。

肿瘤专科医生着眼于肿瘤常规治疗,而肿瘤患者的康复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达到治疗病模式向治疗人模式的转化以及满足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岗位需求,我们自2014年起就开始对肿瘤康复,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领域进行探索,具有很好的前瞻性视野。时至今日,通过扎实的前期基础工作、国内外深入调研,搭建了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临床及科研协作平台,构建了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体系的服务模式,并且通过肿瘤康复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向全国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北京、西安等地建立了8家康复基地,通过在其所在医院开设多学科肿瘤康复门诊,将理念、科研转化为让老百姓切实受益的临床实践方案,真正造福广大肿瘤患者。

3.2 “中西并重”模式下的结直肠癌中医理论创新

通过把握结直肠癌从癌前到术后、放化疗期等不同阶段的核心规律,结合古籍与临床经验,提出了结直肠癌全程中医病机演化理论,近25年来在“中西并重”模式下,致力于探索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将结直肠癌的核心病机总结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为脾、肾、肝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为湿、瘀,湿邪易寒化及热化而致病。现代中医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多以健脾扶正为主加以解毒抗癌类药物。在整理大量中医古籍治疗积聚的方剂基础上,提出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为局部络脉闭阻,痰、湿、瘀、毒阻于肠腑,在此基础上提出结直肠癌当属“阴瘤”的理论,以“温阳通下法”治之。基于“先后天之本论”,又提出早中期结直肠癌术后中医辨证以脾肾两虚为主;对国内近20年的文献归纳总结,证实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本虚以“脾虚”“肾虚”为主。在20余年临床和科研过程中,根據化疗期2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创新性提出中医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两阶段三部曲”理论:化疗第一阶段第一周健脾和胃来减轻消化道反应,第二阶段第二周脾肾双补以减轻骨髓抑制;期间如果骨髓抑制导致感染发热,正气亏虚外邪侵袭,及时给予清热解表之剂,可以阻断感染进程。通过以上理论创新,创制了“健脾补肾解毒法”,化疗期根据此理念化裁出了口服的六君安胃配方颗粒及芪菟二至配方颗粒以减毒增效,临床应用研究十余年,疗效显著。

3.3 结直肠癌临床有效方剂研究

从治疗积证的经典名方“阴阳攻积丸”中化裁出的祛邪胶囊,临床研究显示其可以有效减少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复发转移,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通过多项基础研究挖掘其治疗机制,印证中医理论。

3.3.1 祛邪胶囊在早中期、晚期的研究

2005年,在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CSCO-丽珠中医药肿瘤研究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中药祛邪胶囊减少Ⅱ、Ⅲ期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前瞻队列研究。选取西苑医院与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共计101例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病例,进行同期队列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0、2.7%和14.8%,对照组为25%、24.2%和30.8%,2组2年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祛邪胶囊在根治术后Ⅱ、Ⅲ期结直肠癌的后续巩固治疗中有减少复发转移,改善生命质量的作用[13]。2014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资助下,开展了60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祛邪胶囊干预较安慰剂延长中位生存期可达9月,证实祛邪胶囊可以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14]。

3.3.2 祛邪胶囊的机制研究

根据前期基础研究,祛邪胶囊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自噬和凋亡有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完成的“基于Toll样受体家族调控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平衡调节的中医扶正祛邪理论对mCRC疗效机制研究(8157140845)”目前处于结题阶段,其中临床试验部分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入组4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s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观察组与对照组比例3∶1,观察组用祛邪胶囊+扶正治疗,对照组安慰剂+扶正治疗,干预1个月后的肠道菌群分析显示祛邪胶囊+扶正组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减少,厚壁菌增多,F/B比值上升;机会菌中志贺菌、大肠杆菌以及过路菌中变形菌含量明显减少。

3.4 “中西并重”模式下的结直肠癌临床理论及实践探索

3.4.1 疗效标准研究及中医优劣人群探讨

通过引入中医综合疗效标准,完善晚期结直肠癌预后评价体系;探索中医优势人群,优化临床路径规划。

国内期刊发表的关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临床研究,只有很少可以达到系统评价的高质量要求,无法得出让西医十分信服的结论。采用回顾性连续病例研究方法,将多个影响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建立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综合疗效标准模型,结果显示,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综合疗效标准的评价指标为:瘤体大小、体质量、Karnofsky(KPS)评分及主证变化4项,发现中医综合疗效标准不仅可以更好地评价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预后作用,更能体现患者生命质量[16]。通过此研究让我们认识到,要寻找中医优势人群,充分发挥中医疗效优势,以此来找到适合中国人的最佳治疗方案。

我们转变思路开始进行中医优势人群的探索,2012年在“十一五”国家科技合作项目期间,开展了“最佳-最差”病例研究。2015年的第九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年会上,提出了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概念,表明了只有中医治疗生存期超过西医治疗最高水平,结果才能使人信服。2017年一项关于9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中,根据生存期分为中医优势人群组(76例)及中医劣势人群组(19例),结果发现二者在证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优势人群中以血瘀型为主,中医劣势人群中以肝脾不和型为主[17]。在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中进一步对优势病例探讨,发现中医治疗优势人群特征为:KRAS基因突变型、脾肾亏虚型,40~59岁。2016年依托首都卫生发展基金开展“真实世界注册研究基础上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幸存者中医优势人群特征分析”,对随访的68例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受益人群的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中医优势人群特征为:有较高比例的黏血便史,KPS≥80分,未行靶向治疗,主证及症状较稳定,长时间口服中药汤剂[18]。我们所在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协作组组长单位,自2007年开始组织全国27家协作单位对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诊疗方案进行了认真梳理,在2009年设计了针对结直肠癌首诊有瘤患者的纸质版临床路径,于2010年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目前形成了早中期结直肠癌2条诊疗路径及晚期结直肠癌5条诊疗路径,通过电子化临床路径系统,提出中医对结直肠癌信息化的诊疗模式,最终证实,临床路径的实施,明显降低了住院日及医疗费用,明显提高了中草药以及中成药在治疗中的使用比例[19]。

3.4.2 循证医学下临床研究的探索

3.4.2.1 降低早中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发挥中医药在围手术期中的协同作用

在刘建平等方法学专家指导下开始从队列研究进行尝试探索,旨在探讨中医综合治療方案对减少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2000年在首都发展基金的资助下,在西苑医院肿瘤科和北京军区总医院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Ⅱ、Ⅲ期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222例队列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中医综合治疗在Ⅱ、Ⅲ期结直肠癌西医常规治疗后续巩固治疗中可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20]。但由于队列研究的周期较长,存在资料收集不齐、有大量的变动等问题,因此造成一定的失访率。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临床治疗的干扰,又进行了更加科学可行、严谨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探索。2006年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资助下,分别在挪威及中国8个研究中心,对312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5年随访观察,结果说明更长的中药使用时间与改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结局相关,1年以上的辨证论治中药治疗可降低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转移复发率[21]。本研究发现脾虚证为临床常见证型,奠定了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治疗的重要地位。这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为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提高患者生存期提供了I级科学可靠的证据。在此基础上,2014年在“十二五”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临床研究资助下开展队列研究,探讨古方六味地黄汤和四君子汤对早中期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过程的作用,将人群分为脾虚队列、肾虚队列及非脾虚肾虚队列,在西苑医院及北京某三甲西医院分别纳入100例患者,结果发现根治术后服中药9个月以上,即常规治疗后达3个月以上,中药可能开始发挥作用;2年内连续服药达到18个月以上,可明显发挥抗复发转移的作用;充分说明了中医经方的使用与更长的无病生存期和更低的复发转移率相关[18]。通过以上研究,为中医综合治疗和“中西并重”模式在防治结直肠肿瘤的术后转移中取得重大成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证据,显示了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巨大优势和前景。

3.4.2.2 延长晚期结直肠癌生存期,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

晚期结直肠癌几乎无法治愈,最主要的目标是通过西医常规治疗等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仍有很多患者无法接受或者耐受长期标准西医治疗。在长期与肿瘤抗争中,患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及身体压力。为延长晚期生存期,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我们早期从系统评价荟萃分析入手,发现已发表的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质量较差,合格文献太少,纳入病例不足以得出结论。因此,开始致力于随机对照研究。2008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的资助下,开展的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40例)发现,祛邪胶囊能降低晚期结直肠癌病死率,延长中位生存期4个月,延长肿瘤进展时间,提高生命质量[19]。2014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资助下,开展了60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祛邪胶囊组较安慰剂组延长9个月中位生存期[20]。2013年进行了110例队列研究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主要为:病位在右半结肠、RAS基因突变、无化疗,中西医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降低52%的死亡风险[21]。

3.4.2.3 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发挥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绝对地位主要是基于大数据与循证医学证据的化疗方案的不断优化。作为组长单位,2017年项目团队承担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胃肠恶性肿瘤二级预防、协同化疗与抗转移复发的中医药方案循证评价研究”,其中,由项目团队负责的课题“健脾补肾序贯方对结肠癌辅助化疗协同作用及机制研究”,基于既往20余年的临床及众多科研项目,在国内12家医院开展400例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旨在验证健脾补肾序贯方在提高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完成率、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提高化疗期间生命质量的疗效;观察其对无疾病生存期的影响,为中医药在协同化疗增效减毒方面的作用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健脾补肾序贯方在肠道菌群-宿主免疫这一网络系统的作用靶点的研究,进一步以健脾补肾序贯方为干预措施进行临床观察,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中医药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3.4.2.4 “中西并重”模式在结直肠癌三级预防、早诊早治中的探索

2006年《國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肿瘤防治原则:策略前移,重心转移到预防干预和早诊早治方面来[22]。2015年《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结直肠癌的早诊率达到50%的目标[23]。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24]。《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提出了早诊量化目标:到2020年,总体5年生存率提高5%,高发地区重点癌早诊率达到55%[25]。

根据政府政策导向,2016年8月在西苑医院成立北京市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与北京市中医药大数据创新实验室。通过北京市中医药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建设,以结直肠癌为切入点,完善结直肠癌中西医规范化诊治方案和随访方案。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连续3届编写年鉴,2019年入选北京市地方志。

在早诊早治方面也进行探索性的实践。在首都发展基金的资助下,搭建了结直肠癌中医综合治疗筛查平台,目前利用平台初步实现了三级医院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在社区医院进行结直肠癌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在二、三级医院进行高危人群的全结肠镜的诊断性筛查,并对筛出的高危人群进行中西医的干预,实现了社区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的动态监测。并且在三级医院实行结直肠癌诊疗的临床路径,使结直肠癌的诊疗进一步规范化。2009年开始初步建立了基于信息协作平台的结直肠癌三级防治体系,增强了结直肠癌监测与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6]。

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工作”项目的资助下,2015年以来,以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西邵渠村及玉渊潭社区为试点,经过义诊、健康科普讲座等工作,已完成了对西邵渠村947户、1 972名村民中10岁以上的1 746名常住居民的问卷筛查,并免费发放便潜血试剂1 000余份,筛查出160例高危人群,6例结肠癌患者(发病率0.4%),且6例结肠癌患者均在中医肿瘤防治工作开展前发病。经过4年余的中医肿瘤防治工作,至今未发现1例新发结直肠癌患者,降低了该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自开展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工作至今,改变了村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降低了发病率[27]。通过健康乡村计划及随访,推动结直肠癌早诊及高低危癌前病变患者的中医健康管理,为“中西并重”模式下中医药在结直肠癌防治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助力。

4 “十三五”重大疑难建设

从“十三五”开始,在专病建设基础上,我们以开展重大疑难疾病研究为新的试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等3部门部署。旨在以解决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治疗难点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促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部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鼓励中西医结合”。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拟通过探索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克服“单兵作战”的局限性,发挥“两条腿走路”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是落实“中西医并重”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任务,对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意义重大。同时在满足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减缓医药费用上涨、减轻患者和医保负担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本结直肠癌项目,联合西苑医院、北京肿瘤医院相关科室及人员,设定九个子项目:1)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中医协同方案;2)结直肠癌术后快速康复中西医结合方案;3)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预后;4)早中期结直肠癌常规治疗后中医干预方案;5)一线和难治晚期结直肠癌中西医诊疗路径方案;6)结直肠癌疼痛规范化治疗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7)结直肠癌康复管理中西并重方案;8)结直肠癌随访管理计划;9)心功能异常老年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综合评估及生存获益的临床研究。拟通过该项目形成覆盖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围化疗期、抗转移复发、晚期、症状控制、随访等全方位的中西医并重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进一步优化形成指南并进行推广,为制定面向全国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中西医并重结直肠癌诊疗方案奠定基础。

5 讨论

目前,中西并重的治疗方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五千年华夏文明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交融,使得中国有一只独特的中西医结合医疗队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医生针对肿瘤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既可以参照最新临床指南应用西医方法治疗,同时也能够综合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长期的临床实践已经证实中西医的诊疗方法有机地结合能够使患者受益,但前期的研究大多存在样本量小、非多中心等不足,亦没有规范的临床诊疗路径及指南。因此,亟需科学、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研究来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形成高质量的临床诊疗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近25年,在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模式探索中不懈努力,把握预防、治疗及康复全程,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并重。虽然目前中西医结合领域仍存在一些争议性的问题,但通过灵活应用辨证分型、简化中医专业术语、规范中成药应用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贴近临床实际,贴近中医人员和西医人员共同认知;选取结直肠癌诊疗过程的几个重大节点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文献梳理,希望能够制定出能同时在中医医院和西医专科医院指导临床应用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中医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能够促进恢复胃肠功能,化疗期能够减毒增效,早中期患者的随访阶段能够发挥抗转移复发作用,晚期及康复期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对上述关键环节需要深入研究和梳理,拿出强有力的证据,这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结直肠癌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与此同时,亦可通过完善结直肠癌诊疗数据存储平台、随访平台,收集北京市中西医院门诊和病房结直肠癌诊疗数据等方法,为制定肿瘤数据标准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中医临床数据标准化研究。希望通过梳理对结直肠癌单病种的研究,能够为“中西并重”医疗模式在其他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助力祖国当代医疗体系建设,实现现代医疗从治病向治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Freddie Bray,Jacques Ferlay,Isabelle Soerjomatara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2018,68(6):394-424.

[2]Zhang SW,Sun KX,Zheng RS,et al.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15[J].JNCC,2021,1(1):2-11.

[3]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2020,58(8):561-585.

[4]Edge SB,Sobin LH,Page DL,et,al.Re:Colon cancer survival rates with the New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ixth edition staging[J].J Natl Cancer Inst,2005,97(6):463-464.

[5]徐洪麗,胡俊杰,魏少忠.结直肠癌精准治疗发展趋势[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8,10(5):273-277,282.

[6]Qiu TZ,Chen WS,Li P,et al.Subsequent anti-VEGF therapy after first-line anti-EGFR therapy improved overal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Onco Targets Ther,2018,11:465-471.

[7]Castleberry AW,Güller U,Tarantino I,et al.Discrete-improvement in racial disparity in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stage Ⅳ colorectal cancer:a 21-year population based analysis[J].J Gastrointest Surg,2014,18(6):1194-1120.

[8]Suzuki S,Li XK,Enosawa S,et al.A new immunosuppressant,FTY720,induces bcl-2-assoeiated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human lymphocytes[J].Immunology,1996,89(4):518-523.

[9]Siegel RL,Miller KD,Fedewa SA,et al.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2017[J].CA Cancer J Clin,2017,67(3):177-193.

[10]戴冬秋.不惑之年体检别忘肠镜[J].医药与保健,2013,21(4):19.

[11]杨宇飞.大肠癌治疗现状和中医治疗系统评价[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国际中西医结合、中医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4:7.

[12]杨宇飞.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22):3481-3483.

[13]杨宇飞,雒琳,张建伟,等.中药祛邪胶囊减少Ⅱ、Ⅲ期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前瞻队列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6:5.

[14]张彤,许云,何斌,等.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9:2.

[15]Chen D,Yang Y,Yang P.Quxie Capsule Inhibits Colon Tumor Growth Partially Through Foxo1-Mediated Apoptosis and Immune Modulation[J]. Integr Cancer Ther, 2019,18:1-12.

[16]朱尧武,何小宁,杨宇飞.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2353-2356.

[17]孙凌云,张达,郝洁,等.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中医体质与生存结局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9):1059-1062.

[18]徐钰莹,孙凌云,张长,等.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受益人群特征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7):804-809.

[19]郑丽,杨宇飞.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综合治疗电子化临床路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发挥中医优势,注重转化医学——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5.

[20]关佳慧,杨宇飞,吴煜,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Ⅱ~Ⅲ期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222例队列研究的再随访[J].癌症进展,2010,8(2):193-195.

[21]Xu Y,Mao JJ,Sun L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al Therapy and Surviv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 and III Colorectal Cancer: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 Natl Cancer Inst Monogr,2017,2017(52):19-25.

[22]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J].科技促进发展,2009,5(4):41.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J].中老年保健,2015,30(12):4-5.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中国肿瘤,2019,28(10):724.

[25]林晓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4):14.

[26]杨怀中,李秋艳,贾小强,等.基于信息协作平台的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三级防治体系的研究初探[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6):934-937.

[27]徐钰莹,闫蕴孜,郝洁,等.北京市乡村结直肠癌一、二级预防模式探索与实践——乡村吹哨,三级联动,中西医并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943-949.

(2021-03-10收稿 责任编辑:徐颖)

猜你喜欢
结直肠癌防治模式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近期效果及随访结果分析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