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积极性提高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2021-08-05 10:45闵亚东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做作业作业同学

闵亚东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221011)

练习在学习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落实在笔头纸面上的作业则是练习的最主要形式.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功利地说,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也正因为这样,“题海战术”、“刷题”被当成制胜的“法宝”,而广泛采用.同时也因其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饱受诟病.笔者在设计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业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希望能做到“内容与形式比翼,兴趣和效果齐飞”,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例说如下:

一、创新作业呈现方式,让学生想做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容易忽略作业中兴趣的培养.通常都是让学生完成练习册、学案或者PPT上的仿真考试题,反复训练,天天“马铃薯炒土豆”,形式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对化学作业乃至化学学科的兴趣就会减弱,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若能创新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地完成作业,必定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元素符号的记忆是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必需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在布置这一作业时,笔者采取用谐音补全成语的方式,像 “雪中送____”等,找一个发音含有常见元素名称的成语进行设计.他们竟然举一反三,又临时编制了一些填空,像“冰____不容”之类.甚至有些同学开起了玩笑,把中央电视台说成是“碳碳TV”. 这种“题目”对学生来说很新鲜,参与热情高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常见的元素符号.再比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时候,布置一项手工作业:用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制作原子模型,借助牙签搭建出不同分子的模型,利用分子模型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这项作业不仅架起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还通过拆分和组合的过程,深入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世间万物本质相同,是微观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宏观性质的不同.一项看似游戏化的作业,实则是在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科观念.作业设计时少一点机械和重复,多一点生动和趣味,让作业有些烟火气,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让他们不再排斥做作业.

二、降低作业坡度,让学生会做作业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全体学生.这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可是学生之间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而考试对全体同学提出的要求是一样的.既然这样,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就很难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这样就会造成部分同学对有难度的题目无从下手,不利于从作业中获得成功体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中国的先贤早已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提出:“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美国人奥苏伯尔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而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有水平之间的差异叫做最近发展区.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作业设置合适的坡度,让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续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层层递进逐步加深,从而实现螺旋式上升.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成就感.比如,在酸碱盐学习之后,有一类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的问题.

例1 下列离子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这类问题对于刚接触酸碱盐的九年级同学来说,是很具有挑战性.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做艺术性的处理,防止因为作业难度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不妨在例1前面设计一个问题串:

问题一:要想发生一个复分解反应,生成物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

问题二:根据“酸碱盐溶解性表”,找出不能溶解的碱和盐.

问题三:如果把碳酸钙投入水中,会不会产生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

问题四:如果把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混合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问题五:可见,什么样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你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在解决了这一组问题之后,例1便能够迎刃而解.通过分解问题来降低难度,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新知识顺利生成.这种方式普遍适用于有难度的作业设计,让学生会做作业,从一个很低的起点,逐步走向知识的深水区.

三、注重知识整合,让学生做好作业

随着学习的进行,知识储备日趋丰富,在复习阶段,怎样在保证作业中多个知识点之间关联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创设指向学科观念的整合情境,从而设计出让学生得到高效训练的作业,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是九年级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也是高频考点之一.在复习阶段,笔者整合了相关知识,给学生重现了这道题.

例2 某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了一些深入地研究,已知集气瓶容积为125mL,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1.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测量得知有20mL水进入集气瓶,则由此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

2.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7%以下的时候,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是____.

3.小航同学提出,不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为什么?____,____.

4.小强同学提出,如果把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用木炭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小恒同学不同意小强同学用木炭进行实验的观点,他的理由是____.

由于是复习阶段,通过问题情境把相关联的知识点呈现出来,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不仅会做作业,还能够把作业做好,通过有效的训练,使作业成为学生自我超越的平台.

四、增强评价仪式感,让学生“好”做作业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通过仪式活动来达到教化功能的传统.这种情感体验的活动同样能够在作业设计中发挥巨大作用.通常情况下,作业布置以后学生解答,教师批改、讲评.起初,学生对老师和学科知识充满新鲜感,也很在意老师的评价,作业会认真完成,书写工整、作图规范……可是时间久了,做作业的热情难免会减退,质量也会相应下降.为了能够长久的保持学生作业的新鲜感,笔者尝试了许多方法,比如限时训练比速度、评分训练比精度、作业展览比美感、相互批改找差距等.一首歌中唱到:“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通过一些仪式感较强的作业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态度进行“保鲜”,虽然未必能让学生爱上作业,至少可以让他们喜好做作业.

清代的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对于学生来说,作业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延续,更是和老师平等交互的对话,也是提升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改进作业设计的实践过程,让笔者感触颇深,只有教师从思想上改变陈旧的作业观,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建立学生和作业“相看两不厌”的和谐关系,才能让学生摆脱“题海”之苦,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做作业作业同学
不爱做作业的丁多
做作业
独立做作业,我可以!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作业
我想要自由
做作业(2则)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