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1-08-05 06:38郑梓茵宋生瑛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优惠补贴税收

郑梓茵,宋生瑛,何 晴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党的十九大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2019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深入开展“双创”活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认为创新是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将企业创新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当前,学者们对企业创新发展相关问题的探讨,大多集中在评估研发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这种影响效应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的差异性,即侧重于政府创新补贴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条件性问题。而对于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内在机制和效益性问题关注较少,对当前政府实施的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为核心的一系列研发补贴政策的绩效评估研究较少。本文研究我国政府研发补贴政策能否有效激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企业绩效,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展现政府创新扶持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全过程,更好地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并为政府制订扶持企业创新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和政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

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本身存在外部性,即企业的创新成果容易被模仿和复制,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会对另一企业产生知识溢出。另外,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等特点,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会减少自主创新研发投入,导致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减弱。在此背景下,政府通过某些政策进行干预,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市场失灵,弥补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正外部性,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益,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政府的干预政策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创新行为实施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府有选择地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重点支持,为其提供财政资金补贴、返还以及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可以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率。

早期,学者们大多从企业研发投入角度入手,研究研发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果。王刚刚等(2017)、张娜和杜俊涛(2019)、李香菊和杨欢(2019)、赵莹等(2020)、孟丽(2020)研究发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措施能够释放信号引导市场资金和投资者,弥补市场行为的不足,补偿技术创新企业研发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降低企业对研发活动的预期风险并缓解财务预算对技术创新企业的约束,促使企业获得更多外部融资,提高企业研发投资的意愿,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肖兴志和王伊攀(2014),Boeing(2016)则认为政府推行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会使企业对政府研发投入过度依赖,助长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寻租行为,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赵玉林和谷军健(2018)指出,由于当前政府补贴的偏好倾向,以及补贴政策结构性失衡,导致企业研发投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对创新活动来说,研发投入仅从单一视角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过程,在测度自主创新政策的影响效应时,创新产出更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因此,大部分研究将专利数量作为衡量企业创新产出的指标,测度自主创新政策的产出效应。经验证据方面,彭若弘和苏玉苗(2019),寇明婷等(2019)发现自主创新激励政策促进了企业专利数量的提升。杨国超等(2017)、张杰(2020)从政府补贴分配倾向、企业研发操纵等视角,研究政府补贴等扶持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

综上,研发补贴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产出影响的研究,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结论。持续的创新激励政策和创新驱动下研发补贴政策如何影响企业自主创新,仍有待于进一步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首先,从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视角分析研发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作用效果;同时,区分直接研发补贴和间接研发补贴,从政策综合角度系统性分析其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其次,分析研发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考虑到异质效应,分析不同企业规模、不同企业性质以及不同市场化水平下,研发补贴如何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最后,从企业经济后果视角探讨研发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研发补贴、企业研发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企业绩效纳入统一框架中,考察研发补贴是否促使企业将创新产出转化为生产率的增长,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一)研发补贴、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

研发补贴具有弥补市场失灵,驱动企业自主创新等功能。研发补贴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降低自主研发风险和成本。创新活动的高风险和高成本特性意味着企业自主创新投资活动未必能够获得可观的利益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研发补贴可以直接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有效降低了研发企业的“试错成本”,因此享受研发补贴的企业对投资创新活动和风险承担的意愿更加强烈。第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一般来讲,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等需求,不得不通过外部融资来维持创新活动的持续性。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投资金额大、周期长等特征,外部融资约束成为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障碍。研发补贴不仅能够促使企业获得外部资金支持,还可以向外部投资者释放利好信息,吸引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研发企业,缓解企业内部融资的约束。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研发补贴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研发投入。

假设2:研发补贴能够显著推动企业创新产出。

(二)研发补贴、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异质效应

不同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竞争环境,都会影响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作用。国有企业在资源分配上具有相对优势,一方面,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偏好扶持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本身具有独特的融资优势,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存在预算软约束,国有企业获得政府研发补贴之后,更倾向于扩大企业规模,以获取产业链的垄断利润,这反而削弱了其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获取创新利润的内在动力。不同规模的企业,发展战略及成长能力不同,对政府研发补贴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大规模企业更倾向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对创新活动的风险容忍度更高,更注重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小规模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具有规模经济和互补性优势,风险承担能力较弱,研发投入水平受限。此外,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管理制度更健全、更合理,各类生产要素流动性更强,降低了企业的“寻补贴”行为,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利用所获得的创新资金提高创新质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研发补贴能够激励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

假设4:研发补贴能够促进大规模企业的创新活动。

假设5:在政府研发补贴政策激励下,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创新活动。

(三)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2-2017年沪深两市A 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剔除上市以来有重大违规行为、ST 企业以及大部分数据缺失的企业,最终得到1284 个有效样本;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 数据库和CSMAR 数据库。为了避免极端值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本文对企业主要连续性指标数据进行了1%的缩尾处理。

2.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本研究从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产出两个视角度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一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用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自然对数衡量。二是企业专利授权数量(Patent)。专利授权数量或者专利申请数量不能完全代表创新成果的质量水平,但专利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通用性,且考虑到专利申请并不一定能被审批通过,采用专利申请数量指标可能会间接夸大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因此本文以专利授权数量度量企业创新产出。

(2)解释变量:本研究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两个维度区分直接研发补贴和间接研发补贴。一是财政补贴(Sub),用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与期末企业总资产之比来衡量;二是直接税收优惠(Pit),参考程曦和蔡秀云(2017)的做法,以实际所得税优惠作为衡量直接税收优惠的指标,用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之差表示,其中,名义税率为0.25,实际税率为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之比;三是间接税收优惠(Rtf),参考柳光强(2016)的度量方法,采用“收到的各项税费返还/(收到的各项税费返还+支付的各项税费)”作为衡量间接税收优惠的指标。

(3)控制变量:本研究选取企业大小(Size)、企业年龄(Age)、企业负债水平(Lev)、净资产收益率(Roe)、股权制衡度(Z)和经营活动现金流(Cf)作为控制变量。

(4)其他变量:一是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借鉴鲁晓东和连玉君(2012)的研究,采用LP 法估计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总产出用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衡量,资本投入以固定资产净额的自然对数衡量,劳动投入以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自然对数衡量,中间投入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折旧摊销-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自然对数衡量;二是营业毛利率(Profit),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之比来衡量;三是企业风险承担能力(RI)。借鉴余明桂等(2013)的研究方法,采用盈利波动性指标度量风险承担水平,对企业每年的资产收益率进行行业均值调整(ADJ_ROA),滚动计算观测期三年内的标准差;四是银行贷款(Debt),采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之和与总资产比值作为衡量指标;五是融资约束(KZ)。借鉴魏志华等(2014)的做法,根据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等财务指标综合构建融资约束指数。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选取经营性净现金流/上期总资产、现金股利/上期总资产、现金持有/上期总资产、资产负债率以及托宾Q 五个变量进行分类,前三个变量低于中位数时取1,否则取0,后两个变量高于中位数时取1,否则取0。其次,将五个变量的取值相加后计算出KZ指数,并采用有序逻辑回归,得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最后,运用上述回归系数,计算出每家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指标。

(5)虚拟变量。一是现有研究表明,企业产权性质(State)、企业大小规模(Scale)以及地区市场化水平(Market)等因素均会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选取上述各项相关指标,深入研究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各项因素。二是年份效应和行业效应。

各变量含义与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与说明

3.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作用效果,本文参照已有研究,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i和t分别表示企业个体和年份;Rdi,t表示企业技术创新投入;Patenti,t用来衡量企业创新产出情况。Subi,t表示企业所享受的财政补贴;Piti,t和Rtfi,t表示税收优惠的两种不同形式,分别为实际所得税优惠和各项税费退还;Controli,t表示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企业负债水平(Lev),净资产收益率(Roe),股权制衡度(Z),企业年龄(Age)和经营活动现金流(Cf);μt和λind表示年份固定效应和行业固定效应;εi,t表示随机干扰项。

研发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会通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融资约束以及企业外部现金流传导,为进一步检验其中的影响机制,设定模型如下: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变量的主要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2可知,核心被解释变量企业研发投入(Rd)的平均值与标准差,最大值与最小值存在较大的差额,表明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具有差异性。专利授权数量(Patent)的最大值为6.342,最小值为0,说明不同企业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创新产出也存在明显差异。从其他控制变量的标准差来看,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可能受到这种差异影响。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创新产出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基于模型(1)和模型(2),检验研发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列(1)反映了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政府补贴(Sub)、直接税收优惠(Pit)和间接税收优惠(Rtf)与企业研发投入(Rd)在1%的置信水平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表明政府研发补贴能够激励企业研发投入。上述结果与假设1 所预测的一致,假设1 得到验证;从列(2)可以看出,核心解释变量对企业创新产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激励企业提升创新产出。这个结果与假设2 所预测的一致,假设2 得到了验证。但是,直接税收优惠在1%水平上显著,而间接税收优惠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不同类别的研发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不同,实际所得税优惠政策激励效果更好。这主要因为直接税收优惠实施税收豁免,而间接税收优惠必须全额交税才能够享受返税政策。因此,企业在短期内无法从间接税收优惠获得收益,从而降低了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表3 研发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关系

(三)作用机制检验

基于模型(2),检验研发补贴是否通过企业外部现金流(银行贷款)、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以及融资约束等表现形式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从列(1)的回归结果来看,研发补贴可以影响银行的信贷决策,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现金流入企业;从列(2)可以看出,研发补贴可以帮助企业承担部分创新风险从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从列(3)可以看出,研发补贴对企业融资约束在10%的置信水平上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表明研发补贴能够降低企业融资约束。

表4 作用机制检验

(四)异质效应回归结果

基于模型(1),检验企业和区域异质性如何影响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作用,实证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列(1)和列(2)以及列(7)和列(8)的结果来看,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在5%的置信水平上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创新产出,其对非国有企业的正向作用效果显著优于国有企业。假设3 得到验证。

从表5列(3)和列(4)以及列(9)和列(10)的结果来看,大规模企业研发投入在财政补贴和间接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呈显著正相关,且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研发补贴对大规模企业创新行为的激励作用更为有效,假设4 得到验证。此外,直接税收优惠,即实际所得税税收优惠与小规模企业研发投入在1%的置信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直接研发补贴政策对小规模企业具有显著挤入效应。而在创新产出方面,研发补贴对小规模企业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小规模企业一般缺乏高端科技人员,无法有效地将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产出的系数为负数,可能由于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作用具有短期激励效应,而创新成果转化时期较长。

表5 企业异质性、区域差异实证分析结果

从表5列(5)和列(6)以及列(11)和列(12)可知,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表现更显著,假设5 得到验证。

(五)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本文实证结果稳健和可靠,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一是更换实证模型,考虑到被解释变量企业研发投入(Rd)和创新产出(Patent)为非负数,在0 处存在左归并,采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 进行回归,其结果如表6列(1)和列(4)所示,核心解释变量财政补贴(Sub)、直接税收优惠(Pit)以及间接税收优惠(Rtf)系数符号未发生变化,且都通过显著性检验。二是控制年份和行业交乘固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随行业与时间变异的补贴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回归结果如列(2)和列(5)所示,可以看出,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挤入效应显著。三是在主回归中,为了降低指标极端值对本文估计结果的影响,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但在稳定性检验中,本文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回归,其结果如列(3)和列(6)所示,核心解释变量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在10%的置信水平上依然显著正相关,由此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表6 稳健性检验

(六)经济后果检验

本文以营业毛利率(Profit)衡量企业绩效情况,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代入主回归模型(1)做回归分析。与此同时,将研发投入(Rd)、创新产出(Patent)、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以及营业毛利率(Profit)纳入统一框架中,并在主回归模型(1)的基础上依次做因果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企业自主创新的经济后果

从列(1)的结果可知,研发补贴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高;从列(2)至列(4)可以看出,研发投入对企业专利产出、企业专利产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在1%的置信水平上呈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绩效在5%的置信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基于前文分析可知,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激励作用。由此,可以直观判断研发补贴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了创新产出,创新产出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而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带动了企业绩效的提高。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具有增强企业风险承担、缓解融资约束以及增加企业现金流的作用,对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直接研发补贴的正向作用效果更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对处于市场化水平较高、非国有及大规模企业的研发创新具有显著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显著提高了企业绩效,且形成政府创新激励政策—企业研发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

(二)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研发补贴的“杠杠效应”,促进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一方面,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尚不健全,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政府有必要对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既可以借助研发补贴弥补自身流动性不足,也可通过研发补贴的信号传递机制,促使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获得“光环效应”,引导社会闲置资源向企业集聚。因此,应建立和形成以政府研发补贴资金为基础,大力吸收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企业创新活动,放大政府研发补贴杠杆效应的新机制,推动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

(2)实施差异化的补贴政策,提高研发补贴资金使用效率。首先,不同研发补贴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因此,应考虑提高以财政补贴与所得税税收优惠为主体的研发补贴比重,完善研发补贴政策的种类与层次分布,发挥其优势作用。其次,应兼顾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研发资源配置上的公平性。例如,对国有企业应该逐步减少政府研发补贴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对非国有企业的政策激励。最后,提高大规模企业的补贴力度,鼓励大规模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发挥创新竞争优势,实现研发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3)注重研发补贴质量效应,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在提高研发投入的同时,不但应该关注研发补贴的直接效应,即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而且更应该注重研发补贴的质量效应,即促使其通过激励企业创新产出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绩效,并最终发挥研发补贴—研发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绩效—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作用,使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猜你喜欢
优惠补贴税收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有优惠!有靓货!房企铆足劲的“金九银十”来袭!
优惠订阅
读者优惠购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把“优惠”做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