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研究

2021-08-05 04:11薛亚妮张伟靖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薛亚妮,刘 瑞,陈 彭,张伟靖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数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密切联系,相关研究发现,炎症细胞侵润参与粥样动脉硬化的整个过程[1]。近年来,有学者指出,颈动脉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标志[2]。颈动脉狭窄及硬化作为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在早期检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对其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预测,且颈动脉硬化的微小进展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最终诱发急性脑梗死发生[3]。临床对炎性因子与脑梗死的相关联系已有报道[4,5]。为给临床诊治进行脑梗死患者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及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 ligand,sCD40L)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sCD40L、Lp-PLA2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发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均经影像学(头颅MRI)检查证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入院前未采取治疗措施;②结合脑脊液检查,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6];③年龄41~76岁;④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入院后72小时内均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缺失或不完整;②因精神障碍或沟通不畅无法配合治疗;③因药物、外伤、脑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脑梗死;④年龄在80岁以上。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头颅MRI检查 仪器为美国GE1.5 T磁共振扫描仪及配套头部线圈。90例患者均行头颅MRI 平扫后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平扫:矢状位行T2 WI序列扫描,轴位行T1 WI、T2 WI序列扫描后行SE-EPI序列扫描。

1.2.2颈部超声检查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3天内完成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颈动脉斑块性质及情况。选用频率为8.0 MHz的超声探头,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及性质。斑块超声诊断标准[7]: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1.2 mm,凸出于管腔内,或局限于内膜增厚高于周边 50%为有斑块组;若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斑块组。根据超声影像图特征判定斑块的类型(不稳定斑块即混合斑块、软斑块;稳定性斑块即扁平斑块及硬斑块)。

1.2.3血清sCD40L、Lp-PLA2检查 空腹抽取受检者静脉血3 ml,将其离心、分离血清,-80 ℃保存待测(42 h内完成)。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浆sCD40L、Lp-PLA2质量浓度进行检测,相关的生化全套检查采用贝克曼公司的全自动生化仪及试剂盒测定,具体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sCD40L正常值范围:1.64~2.69 ng/ml[8];Lp-PLA2正常值范围:175~207 ng/ml[9]。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预测价值分析采用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CD40L、Lp-PLA2水平比较观察组sCD40L、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CD40L、Lp-PLA2水平比较 (ng/ml)

2.2 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稳定颈动脉斑块与不稳定颈动脉斑块患者性别、BMI、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合并高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吸烟、管腔狭窄程度、sCD40L、Lp-PLA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

2.3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甘油三酯(高)、合并高血压、总胆固醇(高)、吸烟、管腔狭窄程度(重度)、sCD40L(高)、Lp-PLA2(高)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sCD40L、Lp-PLA2及二者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的预测价值sCD40L及Lp-PLA2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见表5及图1。

表5 sCD40L、Lp-PLA2及二者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的预测价值

图1 sCD40L、Lp-PLA2及二者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疾病对老年患者危害极大,其中以急性脑梗死发病率排名靠前,因该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沉着的经济负担。多种原因引发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部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引发脑梗死,进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等临床症状,而导致患者脑梗死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10]。颈部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会引发动脉栓塞已被较多学者所证实[11]。近年来,颈动脉彩超技术已成为神经内科医生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常规检测手段,且该方法得到国际医学的认可[12]。

有报道,处于不稳定期的斑块易发生破裂和脱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参与脑梗死的进展过程,随着斑块破裂和脱落加剧,易发展为脑梗死[13]。研究指出[14,15],全身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炎症因子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机体内炎性因子的监测来明确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

sCD40L是一种由261个氧基酸组成的跨膜糖蛋白,与CD40 结合后改变其结构,诱导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合成,并刺激炎性因子及促凝物质的分泌,会加速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血管内血液凝集,对患者脑组织内炎性程度具有提升作用[16]。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均可产生Lp-PLA2,在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下将分泌水平提升,在血循环中与高、低密度脂蛋白结合,与患者脂质代谢及相关炎性反应有明显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sCD40L、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7]。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吸烟、管腔狭窄程度(重度)、sCD40L(高)、Lp-PLA2(高)与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有相关性。也有报道指出[18],颈动脉粥样硬化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引发颈动脉血管壁的生理性变化,但在本研究中,患者年龄并非独立危险因素,考虑原因为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过少,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倚所致。

sCD40L及Lp-PLA2水平升高,会损伤人体内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其凋亡,并诱导大量巨噬细胞进入血管内皮下形成泡沫细胞,最终导致动脉粥样产生[19]。当这两者在不稳定颈动脉斑块患者体内水平升高,说明不稳定颈动脉斑块患者炎症活动剧烈[20]。另外,采用ROC曲线分析sCD40L、Lp-PLA2及二者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的诊断价值,发现sCD40L、Lp-PLA2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最大,反映二者联合检测价值相对较高。分析其原因:随着sCD40L、Lp-PLA2水平的增高组织因子表达增加,凝血、纤溶机制及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因此受到影响,容易破溃形成栓子阻塞血管,发生脑梗塞的概率大。当炎性反应增强时,sCD40L及Lp-PLA2水平升高,斑块稳定性越差,容易发生破裂,脱落。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研究时间较短,未研究sCD40L、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后续将扩大样本了,延长研究时间以进一步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Lp-PLA2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综上所述,血清sCD40L、Lp-PLA2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有较大预测价值,二者可作为评估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提示临床工作中可通过积极检测患者sCD40L、Lp-PLA2水平,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Gray-Weale分型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