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杰、宋晓明、薛超群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
新技术、新理念、新应用、新范式所引导的新时代拥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正引领世界历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迭代变革,更牵引全球遍历产业变革的席卷澎湃。国际局势纷繁多变,不确定性因素的累积进一步加大了发展格局的多变性与复杂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均面临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作为国有大型高科技科研院,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深刻把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基础上,面向建设新时期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务企业的战略指引,由战略管控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管控模式及管控机制的设立是发展过程的重要工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研究院应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并以此为根本依据谋划中长期发展战略。
作为我国空天防御事业的骨干力量,近年来研究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经营发展面临新要求,研究院应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既追求质量效益,又考虑规模提升,以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科技创新面临新机遇,研究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按照中央部署,主动肩负起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军事技术变革的重担。三是装备建设面临新形势,党中央做出了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的战略部署,要求研究院围绕军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履行强军首责,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四是研究院科研生产中心工作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由武器装备技术指标要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彻底、质量验证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逐步演变为世界一流军队建设需求与高质量高水平的武器装备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五是建设目标呈现新内涵,按照国资委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研究院应瞄准“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的标准,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务企业。这些新的变化标志着研究院已步入新发展阶段。
通过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推动技术创新,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可控核心竞争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协同共享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管理创新,深化国企改革,探索构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集团化企业管控机制,通过管理提升手段实现对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叠加赋能,构建创新型企业。
通过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立研究院所属全国范围内各发展主体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实现研究院在北京、成都、武汉、南京等多地产业协同联动、共同发展。推动研究院所属各单位协调平衡发展,研究优化“十四五”期间各单位发展定位,持续深化总体部牵引专业所、产业龙头单位带动服务保障单位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研究院整体能力提升。
通过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立研究院所属全国范围内各发展主体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实现研究院在北京、成都、武汉、南京等多地产业协同联动、共同发展。推动研究院所属各单位协调平衡发展,研究优化“十四五”期间各单位发展定位,持续深化总体部牵引专业所、产业龙头单位带动服务保障单位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研究院整体能力提升。
通过坚持绿色发展,将环保不达标作为考核否决项予以坚决杜绝;同时强调绿色安全发展,实现战略安全、经营安全、财务安全、安全生产、保卫保密等。
通过坚持开放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加快实施全国区域布局战略,在京外设立空间产业、信创产业、网信产业等区域总部,建设成都分院,实现产业发展“走出去”,推动研究院发展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在技术和人才合作方面,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圈,促进技术、人才“引进来”,实现外部优质资源为我所用。
通过坚持共享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 心” 的 思想,健全分配制度,提升职工收入水平,完善民生保障措施,帮助职工解决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难题,实现职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氛围,支撑并牵引职工向往与企业愿景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发展格局是符合当下时代特征并适应国情、社情的重要发展格局,是研究院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参照系。
研究院应贯彻中央要求,结合自身特点,研究构建以军用产业为核心、民用产业为重要支撑、全产业体系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新发展格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坚持创新在企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二是牢固树立“强军首责”意识,聚焦主责主业,做强做优做大军品基业;三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动军民两大产业板块协调发展及配套的体制机制变革,整体性推进全产业体系质量效益提升;四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产品功能性能,实现供给侧品质提升与效率提高,满足国家发展、军队建设的新需求。
研究院必须立足于国家战略需要,从需求侧出发,深化推动装备建设;同时结合自身定位,发展实体经济,强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升供给能力,推动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切实实现高质量发展。
研究院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国资委确定的“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的世界一流企业标准和“对标管理提升行动”的部署要求,认真开展了对标研究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研究工作。通过对标洛马、雷声等世界一流军工企业综合防务业务,研究院得出无论在产品技术水平还是经营质量及经营规模方面都还存在一定差距,于是制订了如下战略目标:到2025 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务企业,到2035 年建成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务企业,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务企业。该战略目标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国防和军队建设进程完全匹配,同时也明确了“十四五”发展目标,支撑2027 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研究院确定了“坚持发展质量比发展速度更重要,坚持战略地位比规模水平更重要”两个原则,目的就是在“十四五”期间,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关注营业收入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质量效益指标,科学统筹发展规模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研究院确定了“体系化建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三个着力点,努力提升空天防御装备体系化能力,成体系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提升重点产业领域引领全球发展方向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着力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推动研究院跨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努力提升数字产业化能力和产业数字化能力,推动研究院成为高品质高效率高效益的典范。
研究院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专业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经营管理结构四个结构布局,主要内容包括优化防务装备、航天产业、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服务业等产业结构布局,优化战略性工程、新质装备等牵引衍生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等专业技术结构,优化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国家空间战略高地打造的区域布局结构,优化新时期适应研究院发展的新型经营管理结构。
研究院坚持创建“创新型、开放型、产业型、数字型、质量效益型”的现代化企业。创新是研究院发展的不竭动力。研究院作为航天高科技企业,始终将创新摆在首位,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拓展发展布局,突出战略预置,推动科技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等战略性任务取得突破,整体带动技术、产品、能力取得提升,推动主流装备、主要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开放是研究院聚合资源、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未来研究院要加快实施全国区域布局战略,打造技术、产业开放共享生态,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产业要素“引进来”。产业化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所必须积淀的重要前置条件。研究院通过加快建设四维同步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市场化转型,优化产业体系,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打造产业型的新型现代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必然选择。研究院将数字化转型融入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数智研究院建设,以数字技术支撑战略目标实现。
建设质量效益型现代化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研究院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也是“五型”现代化企业建设的最终指向。
研究院实施防务装备产业化推进工程、百亿产业集群化发展工程、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工程、数字化转型系统工程、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党建与人才培养工程六项工程。
一是防务装备产业化推进工程。聚焦国家安全战略,做强做优军品基业,争取国家重大工程,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国家战略性工程牵引的研发新格局,整体带动研究院全产业链各单位能力跃升。坚持实战化标准,构建低成本规模化的生产制造新模式。构建系统预防的“零缺陷”质量管控新模式,推动装备产品由“能用”向“好用”“管用”转变。
二是百亿产业集群化发展工程。围绕航天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雷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航天、智慧等产业为主体,强化技术、资本、人才等产业要素协同发展,打造规模化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网络信息产业、软件产业、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成长型产业,构建产业发展新增长点。拓展新时期全国区域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全国多地技术、人才、政策等优势,促进实体产业发展。
三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贯彻“核心自主、协同共享、支撑产业、引领未来”的创新理念,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可控能力。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培育前沿基础技术,打造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立足研究院当前国家创新平台能力,构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建设质量效益型现代化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研究院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也是“五型”现代化企业建设的最终指向。
四是数字化转型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院落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数字航天战略,以MBSE 等先进理念方法为指导,构建数据和模型驱动的数字化研发体系、一体化的精益运营体系、统一高效的服务支撑体系,深化数字化转型。
五是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研究院深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围绕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运营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补齐短板弱项,建设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探索构建集团化企业经营架构,提升企业治理能力。
六是党建与人才培养工程。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夯实与深化党的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建强党的组织体系,构建高素质人才体系,打造战略科学家,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支撑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务企业建设。
“十四五”时期是研究院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院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两个大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坚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科学谋划中长期发展战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务企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