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对新闻翻译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

2021-08-05 08:32李媛媛
记者观察 2021年15期
关键词:目的论译者译文

文 李媛媛

翻译目的论指的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本文主要探究翻译目的论对新闻翻译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新闻翻译是把更多的本国文化介绍给世界,其目的明确,所以翻译目的论对新闻翻译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新闻翻译方法该如何选择。

翻译目的论归属于德国功能学派,由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开创。汉斯·弗米尔在赖斯的指导下,在其具体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目的论。“目的论的基本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论的提出,也解决了翻译界关于翻译策略的争论,不用再探讨直译好还是意译好或者归化好还是异化好,而是把焦点放在了翻译的目的上,即翻译的目的语文本想要在目的语读者中达到的目的,译者要根据目的语读者的情况,来选择翻译策略,继而选择具体的翻译方法。翻译的成功与否,由接受者能否以一种语义连贯的方式理解译文,同时在意义语形式上不引起任何不适应作为基本依据。

关于新闻的定义能找到很多种理解,无论定义如何变化,有三个基本要素:够新、够快、报道性。这些要素意味着新闻必须具备真实、及时、公众性这三个特征。新闻的种类也分多种,例如财经类、时事类等,各有其报道的特点和语言特色。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也有所提升,人们对新闻翻译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因为外宣资料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交际效果,质量好的外宣资料有助于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看到一个正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新闻翻译不是文学翻译,新闻报道讲求的是客观实际,而非文学的虚构性,在翻译时也要顾及目的语新闻写作规范。由于此类新闻翻译有着较明显的目的——让世界了解中国,故而本论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其对新闻翻译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

目的论指导下新闻翻译方法的选择

上文提到,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需要根据翻译目的来选择翻译方法。汉斯·弗米尔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个总体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在汉斯·弗米尔的论述中,三者的重要性呈递减关系,原则中心还是围绕“目的”,目的原则主要指要把译文的交际目的看作是最重要的,即要让读者或听者明白原文或说话者的意思。连贯原则针对的是目的语文本内是否连贯,这个针对的是译文语篇内部的问题,即译文内部和目的语文化间的关系;忠实原则即译文应该忠实于原文,但这个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不能高于这两者。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比较。翻译必定会涉及到文化和文化的特殊性。由于汉英双语中间有巨大的文化差异,为达到新闻翻译目的——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外国人对中国有一个客观真实的了解,译者会根据原文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同时也要考虑到目的语的相关问题,例如文化本身的差异性等问题。翻译方法常见的有释译、替换、改写、省略等。实际上,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译者通常需要根据翻译目的,综合采用多种方法,而不是只采用某种方法。本文则要分别讨论其中两种翻译方法——释译和替换,并辅以例子分析。

释译

释译,即翻译时在译文中加上对一些词汇的解释说明,例如一些文化负载词,对外国人而言可能很陌生,如果翻译时行文中加上解释说明,可以方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可用于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方法。

例1

源文本:在温州,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糕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姑嫂饼。

目的文本: Confectioners offer a large variety of sweets, the most famous of which is Gu Sao cake. Gu and Sao mean sister in law(a husband’s sister and the elder brother’s wife). It is said that Sao, angry with Gu, addedd salt into her sweets. However, the sweets sold better.(China Today, May, 2006)

此例中,译者首先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将“姑嫂饼”音译为“Gu Sao cake”,类似于“月饼”的翻译方式——Moon Cake。音译是文化传播中很重要的手段,如果原文某些词在目的语文化中是缺失的,则只好音译,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经常会采用该方法。随后,译者担心文化差异使得读者只凭音译很难理解原文意思,便采取了释译的方法,先对“姑嫂”这个词进行了解释,姑嫂在中国,指的是丈夫的姐姐或妹妹与妻子的合称;随即对“姑嫂饼”的故事也进行了解释,即由于嫂子很生气,在小姑子做的甜点中加了盐,但这样的甜点反而销量比以前更好。这样的“音译+解释”的翻译方法,不但让外国读者易于理解,还让他们觉得有趣味性。对于一些特定的文化负载词,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替换

替换,源文本中的某些词汇,在目的语文本中找不到相同含义,或是目的语中相应概念缺失,则需要替换成类似但不对等的信息,并且要注意三个原则中的连贯原则,“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以下辅以两个例子来论述:

例1

源文本:市政府的“菜篮子工程”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而且稳定了物价。

目的文本:The “Shopping basket project”, a program aimed to improve the market supply of non-staple food,implemented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not only ensured a bountiful market supply but also stabilized the prices.

“菜篮子工程”是文化负载词,指政府颁订的一个政策,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而制定。如果直译为“vegetable basket project”,意为“蔬菜篮子项目”,英语读者或许会感到疑惑,因为英语中没有这种说法。所以译者采用了替换方法,把“菜篮子”替换成了“shopping basket”,即“购物篮”,随即又在后面给出了这项政策的详细解释,减少了读者在处理信息中的负担,从而更易达到最佳关联。

例2

源文本:保和堂——一座勾人情丝的小楼

目的文本: Herbal Medicine Shop(China Today, May, 2006)

这个新闻是在介绍杭州著名的建筑——保和堂。大多数汉语读者都知道,保和堂背后蕴藏了《白蛇传》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白蛇传》故事中讲,男主人公许仙经营了一个中药店,名叫保和堂。如果直接把“保和堂”按字面意思译为英语,许多英语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这个店名很有中国文化特色,英语中没有类似接近的文化负载词。如果在翻译中能够把保和堂的实际功能翻译出来,把原有的词汇替换掉,能够让目的语读者花费较小的力气来理解原来意思。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例如功夫、中药、孔子等这些概念,对外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如果把“保和堂”翻译为“herbal medicine shop”,可以方便读者理解,从而更好地达到翻译目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新闻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中英翻译目的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让外语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客观地看待中国。目的论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有其目的,主张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中英新闻翻译的目的明确——让世界了解中国,所以目的论对新闻翻译应该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翻译目的论遵循的三个总体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三者重要性呈递减关系,在这三个原则的指导下,在具体翻译过程中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本论文结合实际例子讨论了两种翻译方法的异同。当然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绝不只有两种方法,只是从两种方法的层面,来探讨目的论对新闻翻译的指导意义。并且,翻译时也不是只能选择一种方法,有时出于文化差异的问题,可能需要综合几种方法来处理具体情况,不能局限于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翻译的问题。

猜你喜欢
目的论译者译文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