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丽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因听力损失,听障儿童缺失了正确儿童语言发展中语言准备期(0-1岁)听觉敏感迅速发展以及语言发展期(1-6岁)正常听觉言语能力自然形成过程,从而导致言语听觉链中听觉反馈异常,语音听辨能力弱,语音构音能力差。构音(articulation)是指声波通过构音器官之间的灵魂运动而转变为言语声的协调过程。构音系统中下颌、舌、唇、软腭之间灵活、协调运动是产生清晰和有意义的言语声音的必要条件,只有这些器官的运动在时间上同步,在位置上精确,才能保证准确构音。说出来的“话”才具有可懂性。但实际上,经过康复训练后听障儿童在听觉识别能力上有较大进步,但语音构音方面仍存在许多障碍,构音器官的运动异常或未理解目标音位的发音特征等,构音语音障碍仍是听障儿童言语能力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声母作为普通话音节的起点,声母时长短、能量小、动程复杂的特点,导致声母成为听障儿童构音语音障碍康复训练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对听障儿童普通话声母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听觉感知识别能力、发音清晰度、构音障碍病理分析、构音语音能力评估方面。已有的研究参与者多为医学或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角度多以结果为视角,反观或评估其构音能力,分析产生障碍的病理因素,对语音习得过程的考查较少。同时,已有研究其考查对象几乎全是第一有声语言为普通话的听障儿童,对第一有声语言为汉语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的听障儿童普通话语音习得的研究鲜见报道。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分布有粤语、西南官话、平话等多种汉语方言以及壮语、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各语言使用区域参差交错,语言之间相互渗透和影响。这是广西普通话推广工作难点之一。这一因素对该区域的听障儿童的普通话康复训练是否产生影响,值得探讨。习近平总书记曾嘱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在此背景下,了解广西学前听障儿童普通话声母发音特征、习得规律及错误类型,更精准地实施康复矫治显得尤为重要。
选取广西10名(男女各5名)有汉语方言或壮语背景,在某听力康复中心(区级)进行普通话语音康复训练0.5~1年的学龄前听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被试平均生理年龄为5,8岁(最小的4,3岁,最大的6,12岁)。均属于语前聋,植入人工耳蜗前助听器佩戴史达1年以上,第一有声语言为广西汉语方言(8人)或少数民族语言(壮语2人)。被试均具备一定的发音能力。普通话康复训练前,均植入耳人工耳蜗,对侧耳佩戴助听器。重建听阈或助听听阈均在合适或最适范围,不伴随其他功能障碍。
黄昭鸣、韩知娟《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被广泛用于评估听障儿童汉语普通话语音构音能力、清晰度研究。该词表由50个单音节词组成,包含21个声母、13个韵母和4个声调。每一个词均有配套图片。基于研究目的,本研究只采用词表中用于考查普通话声母的前21个词语作为测试材料。
1、语料采集
通过专业设备进行录音、录像,记录和采集语音材料。测试环境噪声低于45分贝,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在室内进行录制。测试者普通话达国家二级甲等水平,通过提问、提示的形式诱导被试自发语音,如不能诱导自发语音,则采用模仿跟读的方式让被试发音。通过展示词表配套图片,要求被试对每个测试词语发音3次,时间间隔1秒以上。测试前,先通过2张示范图片让被试熟悉测试规则。
2、语料分析
采用听觉感知判断方法,分析者通过专业的语音听辨,用国际音标详细记录发音特征。分析者普通话水平达一级乙等,有汉语语音学专业背景,熟悉并掌握国际音标,能够专业听音、辨音、记音。首先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用严式国际音标记音,其次用正确√、歪曲×、遗漏⊖、替代四种方式记录每一次发音结果,辅助简单文字记录,如诱导方式、发音正误、错误趋势走向等,以便分析时作参考。将以上内容填写在词表中。分析时,语料优先以录像为主,如录像不够清晰或存在别的问题,再根据录音进行听辨。
被试3次发音中2次以上完全正确视为发音正确;2次以上发出的音为非普通话声母系统内辅音视为歪曲;2次以上发出的音声母整体被删除发出类似零声母音节的音则视为遗漏;2次以上发出非目标音而是普通话音系系统中其他辅音音位视为替代(系统替换)。根据不同的错误趋势走向,替代可分出发音部位前置、发音部位后置、塞音化、塞擦音化、擦音化、不送气化、h[x]软腭音化、舌根化、平舌化、舌面化等多种类型。单个声母习得正确率=该声母正确发音数量/该声母发音总数*100%。它可以反映被试习得情况以及该声母在系统中习得的难易顺序。
根据发音部位,充当普通话声母的辅音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和舌根音7类。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对每一类声母音位的发音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10例被试对b[p]、p[p]、m[m]3个双唇声母的习得情况为,100%习得了声母b[p]和m[m]。送气声母p[p]正确率为40%,错误类型为替代,用同部位不送气声母b[p]、舌尖中音不送气声母d[t]以及舌根擦音声母h[x]来替代比例分别为20%。错误走向为不送气化、发音部位后置、塞音h[x]软腭音化。
10例被试对普通话唇齿擦音声母f[f]习得正确率为40%。错误类型有替代和歪曲两种,发音部位前置且塞音化,用双唇音不送气声母b[p]替代占50%;发音歪曲,发出非系统内音位占10%。
10例被试对d[t]、t[t]、n[n]、l[l]4个舌尖中声母习得的正确率分别为60%、30%、50%和70%。不送气声母d[t]的错误类型为替代,其中舌面化,将舌尖放在下齿背或下齿龈,用舌面前部略向硬腭前部方向抬起发音占30%;发音部位前置,用双唇不送气音b[p]来替代占10%。送气声母t[t]的错误类型为替代。错误走向有四小类,其中发音部位前置,用双唇不送气音b[p]替代占40%;不送气化,用同部位不送气声母d[t]替代占20%;舌根化,用舌根音声母g[k]替代占10%;h[x]软腭音化,用后舌面-软腭擦音h[x]来替代占10%。鼻音声母n[n]的错误类型为替代,其中发音部位前置,用双唇鼻音m[m]替代占30%;舌面化,变鼻腔成阻为口腔成阻,鼻音口音化,发出类似零声母y[j]的音占20%。边音声母l[l]的错误类型为歪曲和替代两类。其中歪曲,发出非系统内音位占20%;h[x]软腭音化,用舌根擦音h[x]代替占10%。
10例被试对ɡ[k]、k[k]、h[x]3个舌根声母习得的正确率分别为60%、60%和20%。不送气塞音ɡ[k]的错误类型有替代、歪曲和遗漏三种。其中,发音部位前置,用b[t]或d[t]来替代各占10%,歪曲和遗漏各占10%。送气塞音k[k]的错误类型为发音部位前置型替代,有时伴随不送气化。其中送气音d[t]来替代占50%,用不送气音d[t]替代占30%。擦音h[x]的错误类型以塞音化替代为主,用同部位不送气塞音g[k]来替代或持阻时长短、摩擦持续时间过短发出类似g[k]的音,占30%;歪曲发音占10%。
康复训练1年以内10例学前听障儿童普通话声母/b/、/m/习得正确率均为100%,表明该康复年龄已习得这两个音位;70%有/l/,50%~60%的有/n/、/d/、/ɡ/、h/;30%~40%的有/t/、/p/、/f/;30%以下的有/k/、/zh/、/j/、/x/、/z/、/c/、/s/、 /q/、/sh/、/r/、/ch/。从发音部位上看,习得难易顺序为双唇音>舌尖中音>舌根音>唇齿音>舌面音>舌尖后音(卷舌音)>舌尖前音(平舌音)。从发音方法上看,习得难易次序为鼻音>不送气塞音>边音>送气塞音>清擦音>不送气塞擦音>送气塞擦音>浊擦音。综合以上3个方面的因素,得出被试普通话声母音位习得难易顺序为:/b/、/m/>/l/> /d/、/ɡ/、 /h/、/n/> /p/、/f/、/t/> /k/、/zh/、 /j/、/x/> /sh/、/s/、/z/> /q/、/ch/、 /c/、/r/。
进一步分析发现,被试在普通话语音习得上总体表现出并非“音可见性较高、发音方法简单”就易习得的特点。同时,在相同发音部位声母发音上,错误类型差异化明显;在相同发音方法上部位相近声母则表现出趋同化、规律性强。发音错误类型以替代和歪曲为主,遗漏的现象可忽略不计。同一个音位多种错误类型交织并存。
(1)发音部位前置、发音部位后置以及发音歪曲是听障儿童声母音位习得最典型的错误类型。舌尖中音、舌尖后音和舌根音的错误走向均为发音部位前置,而舌尖前音和舌面音的错误走向则一致表现为发音部位后置。发音部位相同的同组音位错误趋势规律性强,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如舌面音组3个音位一致存在发音部位前置现象。在发舌面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时,一致存在发音歪曲的现象。
(2)塞音、塞擦音或擦音声母音位非送气化、塞音化、塞擦音化、擦音化错误趋势明显。送气音均表现出非送气化错误趋势。塞音较少擦音化或塞擦化;而5个擦音塞音化或塞擦音化特点突出;发音部位处于上齿龈、硬腭前部的舌尖塞擦音,擦音化特点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