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制度 特征 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保障国家稳定运行的基础性单位,在国家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优化也成了助力社会发展的必要工作,为了获得更好的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优化效果,内部控制制度开始被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行中,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体系构成,也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效率。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就成为当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容及价值
(一)内部控制的内容
历史上最早有关内部控制的记录出现在1972年,它之所以被称为“内部控制”,就是因为这一工作作用的主体是单位内部各部门、人員,随着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人们对这一工作的定义也愈发更新,截至目前,研究领域对内部控制的解释可归纳为“是单位为获得更高经营效率、达成既定目标而设计、制定并实施的各种制度”,也是一种能通过优化单位内部结构而帮助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价值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体系建设中比较特殊的组成,这些单位大都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运行的职责,虽然这一职责特性削弱了市场经济为其带来的压力,但在社会体系高速发展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模式也应随之做出改变。鉴于此,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价值如下:首先,能帮助单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展开,规避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帮助单位紧跟时代潮流而发展;其次,内部控制能提高单位财务信息的准确度,为后续财务信息的使用奠定基础;再次,内部控制能加强单位工作人员的紧迫感,督促工作人员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素养,为行政事业单位后续工作创新提供素材。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恰当、高效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对于单位发展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定和特征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定
随着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普及,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与其相匹配的制度就出现在了行政事业单位制度体系中。通常情况下,这一制度设定即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也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阶段性发展的目标,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效果的关键。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
就过去数年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实行的制度来看,笔者认为这一制度的特征大都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能约束权力的特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内容、性质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严格遵崇国家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人员的权责范畴,在源头上避免出现滥用职权等不符合国家要求的问题,进而凭借这一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国家基层“代言人”的完善度,提高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认可。
第二,有能评估绩效的特征。就以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的情况来看,任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都实行着大同小异的考核评估制度,这一考核评估制度能帮助管理者更清晰地了解单位日常运行情况和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完成度,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职工参与单位工作的动力,为单位提高运行效率贡献一份助力。
第三,有能监督制度的特征。这一特征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比较基础的特征,也是内部控制比较常见的作用主体,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能对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种种事项作出明确,从而确保后续所有控制工作都有据可依、有据可循。比如基于此特征,工作人员在实践内部控制制度时可以组建专门的监督团队,监督团队可以把控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实际情况,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
第四,有能合理预算的特征。对于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支撑其日常工作的资金都来源于政府预算,所以内部控制制度也具备一定合理支配预算的特征。比如在此制度督促下,工作人员需要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资金使用的情况逐笔登记造册,以便后续确定这些资金的使用合理、合法,并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上能满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需求,但由于其普及的时间比较短,也没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作出优化,就导致这一制度在实际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制度宣传不到位
虽然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已经普及了一段时间,但其普及范围仍局限在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这两个层面,很多基层职工都没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更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清晰的理解,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日常工作中的落实。比如,当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时,他们就很少在日常工作中遵循内部控制制度展开工作,从而影响单位内控制度产生的效果。
(二)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度不够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单位工作人员对这一制度落实不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单位没有围绕其设计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一机制上的不足让我国传统思想理念里的“中庸”占据了单位日常工作思想的主流,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比如,在该理念的影响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时秉持“得过且过”的原则,这样不仅会影响内部控制开展的效果,更会为单位埋下风险因素,威胁单位的高效、有序运行。
(三)信息传递效率低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虽然在现代化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各项信息流转、传递的速率大幅攀升,但这一攀升速度是远远无法满足单位内部控制需求的,尤其是近年来,这一信息传递效率低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内部控制的准确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控制的实效性,为单位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更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等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四)内部控制制度人员不专业
内部控制工作作为近年来新受到重视的工作,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内部控制培训,这种情况致使他们不仅专业性有待提升,创新性也存在明显不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制定的效果势必不会太好,也延缓了这一工作开展的成效。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的路径
针对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建议单位管理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应对如上不足。
(一)深化内部控制制度普及工作
只有让更多工作人员意识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重要性,这一工作应用的意义才能被完全彰显出来,所以,在后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时,本文建议工作人员应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内容宣传的过程中来,凭借此类活动的开展提高单位管理者、内部控制人员以及单位基层职工对这一工作的理解,进而保障工作的落实。
首先,本文建议单位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在明确管理者、内部控制人员以及单位基层职工在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时所承担的不同角色、任务后,有针对性地为上述群体设计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让他们通过这一讲座活动的展开深化对其的理解,为后续参与、创新这一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本文建议单位从新媒体平台出发,为各层级工作人员提供更生动、有趣的内部控制知识和内部控制制度解读,以此帮助更深层级了解的基础上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实践中来,推动单位此项工作的落实程度。譬如,单位可以紧跟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单位内报、单位公众平台以及单位抖音号上同步共享有关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知识、视频,以此让更多人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从中收获优化制度内容、推动制度普及的目的。
(二)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在单位工作人员意识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等内容重要性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机制做出进一步完善,以此督促各项内部控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并在实践中实现對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
首先,建议单位尽量提高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被重视程度,尽量保证这一部门、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以此确保内控控制、审计结合的相对中立,为后续依据这一结果制定相应制度提供参考。比如,在组建单位内部控制监督部门时,这一部门人员应尽量选取被控制工作的非直接受益人,遵循回避原则的同时,保证这一监督团队的相对中立,以此确保其后续工作的效果。
其次,建议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深化自身与税务、财务、银行等公立监管机构的关联性,邀请这些机构参与到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中来,凭借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打造最为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后续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比如,单位可遵循“引进来”的战略方针,定期邀请上述单位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深入到自己单位中来,监督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优化意见。
再次,建议单位可定期邀请第三方专业内部控制机构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中来,凭借他们专业上的优势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提出与社会市场接轨的意见,以此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度,保障后续这一制度应用的效果。比如,后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时,单位可邀请第三方内部控制团队对单位制度作出核检,提出与外部市场脱节的部分,并设计优化解决方案,以此实现对这一制度的完善。
(三)打造信息流转平台
在信息化技术普及的今天,本文建议行政事业单位也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融入到内部控制制度中去,凭借设计现代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相关信息的流转速率,借此提高内部控制工作展开的效果。比如,建议单位各部门之间完善现有的信息流转平台,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沟通的效率,也让信息在各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借此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度,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注意,对于条件比较好的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自主设计符合自身要求的信息流转平台,以此确保这一平台各项功能都贴合单位需求所展开,进而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对于条件比较差的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则可以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增设内部控制板块,借此实现对内部控制各项制度的优化、实践,从中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建议单位首先应从强化现有人才队伍创新思维、风险防控思维的建设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现有内部控制人才团队成长的方向与单位后续内部控制工作发展的方向相匹配。比如,在后续人才队伍建设中,单位可以为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其在平台学习、交流中深化自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认知,以此为其后续创新这一工作提供素材;其次,单位应选拔一些具备内部控制专业、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入到单位内部控制队伍中来,借此提高队伍的创新力,为后续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提供助力。
五、结语
综上,只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作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这一控制工作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从以往参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出发,思考上述种种问题,并提出了四个方面能解决以往制度缺陷的路径,希望能对未来行政事业单位这一工作展开提供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财会学习,2020(36):193-194.
[2]王伟刚.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及对策[J].会计师,2020(24):43-44.
[3]丁维国.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构架的思考[J].中国产经,2020(24):155-156.
[4]董培林.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难点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4):8-9.
[5]陈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2):198-199.
[6]李红梅.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探析[J].时代经贸,2019(25):96-97.
[7]韦运菊.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财会学习,2018(31):254.
[8]薛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9):36-37.
[9]李显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金融内部控制制度分析[J].时代金融,2017(29):238+241.
[10]李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26):33-34.
[11]高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分析[J].经贸实践,2016(17):179.
作者单位:珠海蓝龙劳务派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