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丝万缕锦绣乾坤

2021-08-04 16:53杨程程
奇妙博物馆 2021年8期
关键词:河灯乞巧织锦

杨程程

月令花语

元代画家、诗人倪瓒在一首诗中写道:“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农历七月,暑气已经消散,兰花绽放,馨香无比,因此农历七月又被称为“兰月”,除此之外,它还有初秋、孟秋、肇(zhào)秋、鬼月等别名。初秋、孟秋、肇秋,都是指农历七月是秋天的第一个月;而鬼月这个名字,则来自古人认为每到七月,鬼门会打开的传统。

月令风物志

农历七月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一个是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传说在这天,牛郎会踏上由喜鹊搭成的天桥,去和织女相会;另一个重要的节日则是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古人是怎样度过这两个节日的呢?

女子乞巧

七夕节的夜晚,穿着新衣的女子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古代的女子会参加各种有意思的乞巧活动。各地的乞巧风俗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如对月穿针,祈求传说中的纺织高手——织女能赐以高超的女红巧技;又如捕一只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果蜘蛛已结网,便是“得巧”。

坐看牛郎织女星

在七夕的夜晚,坐看牛郎织女星是民间的一个传统。古代的孩子们会望着空中的牛郎织女星,听老人摇着蒲扇讲述牛郎与织女的神话传说。

送河灯

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古人会在江边为故去的亲人送河灯。一盏盏造型各异、摇曳着光芒的河灯,顺着江水悠悠荡荡地向下游漂去。古人相信,河灯会给故去的亲人带去自己的思念与祝福。

蜀锦织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项目名称:蜀锦织造技艺

传承时间:2000 多年

起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传承地:四川省

成都市

入选时间:2006 年入

选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贺老师:四川成都古时候被称为“蜀郡”,那时成都地区出产的特色锦被称为“蜀锦”。蜀锦是具有多种色彩花纹的丝织物,它的外观瑰丽多彩,花纹精细高雅,质地坚韧丰满,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我与传承人面对面

同学们好,我是蜀锦织造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贺斌。我从十六七岁便开始织锦了,每当我坐在织机前,伴随着“吱呀吱呀”的节奏声,将木梭在细线中来回穿梭,就感觉自己把岁月的美织进了锦里。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品味蜀锦的奇妙,感受传统织锦技艺的魅力。

贺老师,怎样才能织成一幅蜀锦呢?

贺老师:一幅蜀锦的完成,要经过设计定稿、织造等一系列工序。每道大工序又包含无数道小工序,如果要把所有流程一一列举,有上百道之繁复。就拿织造来说,这看似简单的一个步骤,涉及的技艺却有十余门之多,相当复杂。如果没有十足的耐心和热情,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常说学做蜀锦是“三年学艺,五年出活儿”,织成一幅蜀锦可是不容易呢。

原来一幅蜀锦的诞生需要经历“重重关卡”。贺老师,您为什么能坚持织锦这么多年呢?

贺老师:给你讲个故事吧! 1985年,我和同伴被邀请到美国波士顿表演蜀锦织造技艺。表演时,全场寂静无声,19岁的我忐忑极了。结果,表演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观众看着那美艳夺目的蜀锦作品,都难以相信这竟是用2000多年前的技艺做成的。那时,我便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能让蜀锦织造技艺被埋没,我一定要传承这门手艺,守住这份工匠精神。

人们常说“锦上添花”“繁花似锦”,我也想一睹蜀锦的真容。贺老师,在哪里才能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蜀锦作品呢?

贺老师:想要欣赏蜀锦,你可以和小伙伴們到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参观。在那里,你可以了解蜀锦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还可以现场观赏织锦表演。在这3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内,蜀锦精品异彩纷呈,历代锦绣纹样琳琅满目,相信大家定能饱览古今蜀锦,品味锦绣乾坤。

猜你喜欢
河灯乞巧织锦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潭山乞巧
传承
藕断丝连
河中灯,灯上愿
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
中元节放河灯
这是天上的街市,还是银河的天灯?
七夕,向织女乞一双巧手
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