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居民生育意愿的提升吗

2021-08-04 13:52刘冰徐碧姣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育意愿城镇职工城乡居民

刘冰 徐碧姣

【摘要】在考虑基本养老保险不同制度框架的基础上, 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模型,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实证分析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育意愿的影响, 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对不同参保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 研究表明: 基本养老保险总体上降低了居民的生育意愿, 尤其对城镇职工的生育意愿存在更为明显的挤出效应。 此外, 从参保群体角度来看, 中青年参保群体、高学历参保群体、高家庭收入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明显提升。 因此, 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考虑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重点关注养老金待遇水平与居民生育意愿之间的平衡。 针对不同参保群体, 应从提高制度灵活性的角度出发, 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辅助提高参保居民生育意愿的政策工具。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城镇职工;生育意愿;有序Logit模型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1)08-0154-7

一、引言

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养儿防老”一直是我国居民生育的主要动机之一,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分散了居民养老风险, 冲击了传统生育观念与生育行为, 淡化了家庭养老功能, 生育率也随之下降[1] 。 同时,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 我国少数地区的生育率已经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生育率持续低迷导致了劳动力人口不足[2] 、人口老龄化[3] 、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4] 等问题。 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我国于2013年放开“单独二孩”政策, 继而于2016年正式启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 但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并没得到有效遏制[5] 。 2018年, 我國人口出生率为10.94‰, 较2017年下降了1.49‰①。 已有文献在分析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时, 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 其中, 基本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生育意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生育需求, 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 它可以为预测生育水平提供重要参数[6] 。 有关生育意愿的内涵学者们的观点基本相同, 仅对生育意愿外延的认知存在差异, 认为生育意愿应包含“生育数量、生育性别、生育时间”“生育质量及生育动机”等[7] 。 已有研究成果在利他主义假设和非利他主义假设的前提下, 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 一方面, 在利他主义假设条件下, “养老”被认为是生育的主要动机之一。 随着基本养老保险的完善, 居民改变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子女的养老效用逐渐弱化, 家庭养老的功能也不断被社会养老所取代, 居民的生育意愿也随之降低[8] 。 基本养老保险通过提供养老金, 降低了人们对子女的依赖, 从而对生育意愿产生了挤出效应[9] 。 另一方面, 在非利他主义假设条件下, 完备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的生育意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且生育子女与储蓄均是养老资源, 增加生育可应对未来的养老风险[10] 。 因此, 基本养老保险对生育政策的影响是有益的, 既可以指导节育, 又可以鼓励生育[11] 。 然而, 也有学者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微乎其微[12] 。

尽管国内外研究成果颇丰, 但仍然存在不足, 要么局限于特定假设前提进行理论研究, 要么局限于特定历史环境, 得出的结论迥然不同。 此外, 国内研究也没有考虑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差异或对居民生育意愿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 而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 居民生育意愿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 本文利用动态抽样调查数据, 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模型, 从两个层面来实证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 一是基于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差异, 考虑个人和家庭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分析不同类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及是否存在差异; 二是分析不同参保群体生育意愿的差异。

二、研究数据与变量定义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 该调查是一项全国性的大型调查项目, 调查对象是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 该调查项目采用多层次分析方法进行随机抽样, 在全国一共抽取100个县(区), 加上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天津五个大城市, 作为初级抽样单位。 在每一个初级抽样单位中, 随机选择4个居民委员会或村委会, 并在其中随机调查25个家庭, 最后在抽取的家庭中随机抽取一人进行调查。 考虑到数据的实用性, 本文选取2015年与2017年两期CGSS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对应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时间节点; 二是采用相邻两期调查数据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三是基于对样本充足性的考虑。 两期数据包含的样本总量约为23550份, 剔除数据中“不知道”“不适应”和“拒绝回答”等异常样本, 最终选取21303份作为分析研究样本。 充足的样本数据能够保障本文的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

(二)变量定义

本文涉及的变量包括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1. 被解释变量——生育意愿。 采用调查问卷A部分第37题——“如果没有政策限制, 您希望有几个孩子?”来描述生育意愿。 居民生育意愿的强弱通过其意愿生育数量进行定量化描述, 并将居民的生育意愿分为四个层级: 当居民的意愿生育数量为0时, 表示无生育意愿; 意愿生育数量为1时, 表示生育意愿一般; 意愿生育数量为2时, 表示生育意愿适中; 意愿生育数量为3及以上时, 表示生育意愿较强。

2. 解释变量——基本养老保险。 采用调查问卷A部分第61题“目前您是否参加了以下社会保障项目?”来描述参保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 社会保障项目分为“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城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和“商业性基本养老保险”四个项目。 根据研究需要, 选择“城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调查数据来描述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情况。 解释变量为二分类变量, 将参保者赋值为1, 未参保者赋值为0。

3. 控制变量。 除基本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有影响外, 生育观念对生育意愿也有一定影响。 生育观念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 主要包括个人层面和家庭层面的因素。 因此, 除解释变量外, 本文引入个人和家庭层面的控制变量。 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通过性别、年龄和教育背景来描述。 性别为二分类变量, 将女性对象赋值为0, 男性对象赋值为1; 年龄为多分类变量, 将年龄45周岁及以下的定义为青年, 赋值为0, 年龄在45到60周岁之间的定义为中年, 赋值为1, 年龄60周岁及以上的定义为老年, 赋值为2; 将教育背景分为低学历和高学历两类, 大学以下的划分为低学历参保群体, 赋值为0, 大学及以上的划分为高学历参保群体, 赋值为1。 家庭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通过家庭收入来描述, 将家庭收入分为两类: 年收入低于8万元的为低收入群体, 赋值为0; 年收入8万元及以上的为高收入群体, 赋值为1。

三、居民生育意愿的差异性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A部分第A58和A59j题, 本文将居民划分为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两类。 城乡居民是指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市和农村居民, 而城镇职工则包含了企业工作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两类居民无论是否参保, 其生育意愿都可能不同。 此外, 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主要由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度覆盖城乡居民, 以下简称“城乡居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度覆盖城镇职工, 以下简称“城镇职保”)②两类组成, 两类制度在覆盖人群、制度模式、待遇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 居民参加不同类别的基本养老保险, 其生育意愿也可能存在差異。 首先, 分别计算2015年和2017年两期的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生育意愿的均值和标准差, 结果如表2所示; 其次, 对同类居民在不同期生育意愿的均值和方差是否具有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如表3所示; 最后, 对同期不同类居民总体生育意愿的均值和方差是否具有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2可知,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均值呈下降之势, 而城镇职工生育意愿的均值则保持相对稳定。 并且,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均值在2015年高于城镇职工生育意愿的均值, 但到2017年,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均值却明显低于城镇职工生育意愿的均值。 分析表3可知, 城乡居民在2015年和2017年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性差异, 因为在方差齐性检验中, 显著性水平Sig.的值为0.000<0.05, 拒绝原假设方差相等, 得到相应的均值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的值为0.000<0.05, 则认为城乡居民在2015年和2017年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性差异; 而城镇职工在2015年和2017年的生育意愿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因为在方差齐性检验中, 显著性水平Sig.的值为0.000<0.05, 拒绝原假设方差相等, 得到相应的均值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的值为0.472>0.05, 则认为城镇职工在2015年和2017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同理, 分析表4可知, 同期不同类居民总体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性差异。

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 一方面, 新农保与城居保于2014年并轨成为城乡居保, 人社部随即于2015年1月颁布了《关于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5号), 确保了城乡居保待遇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 城镇职保中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只在2016年5月启动了降低单位缴费率的微调, 但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力图破除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双轨制, 确保所有城镇职工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上的一致性。 此外, 2015年城镇职保基本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达到了历史新高10%, 不过2017年的上调水平降至5.5%, 但城镇职保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之势。 综上所述, 居民生育意愿的差异似乎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节点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 接下来, 本文试图探究居民生育意愿的差异及其变化是否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关。

四、模型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居民生育意愿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模型

由于居民的生育意愿存在着强弱的次序关系, 即被解释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 因此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模型来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 假设被解释变量生育意愿为y, 解释变量基本养老保险为x, 控制变量为zi (i=1,2,…,t), 其中t为控制变量的个数。 y是具有四个等级的有序变量。 y=j(j=0,1,2,3)表示居民生育意愿的等级, 即y=0表示无生育意愿, y=1表示生育意愿一般, y=2表示生育意愿适中, y=3表示生育意愿较强。 x为二分类变量, 即x=0表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x=1表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 设p(y≤j/x)表示生育意愿等级为j的累加概率。 则建立生育意愿的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方程如下:

Logit(pj)=[lnp (y≤j/x)1-p (y≤j/x)]

=-αj+βx+[i=1tγizi]

在回归方程中, 可生成三个累积Logit回归模型, 每个模型均可看作一个二分类的Logit回归模型。 而且, 三个累积Logit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具有差异性, 即αj的取值不同, 但是对于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而言, 三个累积Logit回归模型的系数均相同, 即β、zi在三个累积Logit模型中的回归值相同。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前的系数为待估参数, 表示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取值每提高一个等级, 被解释变量生育意愿提高一个等级的优势比(Odds Ratio, OR), 即OR=exp(β)和OR=exp(γi)。

(二)实证分析

接下来将根据两期的CGSS调查数据, 通过回归方程, 从两个方面来实证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 一是分析参保与否对两类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 二是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对不同参保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

1. 参保与否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 通过三个具体的回归模型来分析参保与否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 即比较未参保居民和参保居民之间生育意愿的差异。 在模型1中, 只有基本养老保险作为解释变量, 无控制变量; 在模型2中, 加入了控制变量性别和年齡; 在模型3中, 加入了控制变量教育背景和家庭收入。 两期的回归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为了获得有效的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结果, 在进行回归分析前必须对回归模型进行平行性假设检验。 从表5和表6中平行性检验一行可知, 在两期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各自的三个回归模型中, 其显著性水平Sig.的值均大于0.01, 每个模型都满足平行性假设条件, 即满足生育意愿的三个累积Logit回归模型系数均相同的假设条件。 从模型的拟合信息来看, 每个模型都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 其显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0.05。

由2015年的回归结果(见表5)可知, 在未引入控制变量的模型1中, 无论是城乡居民还是城镇职工, 解释变量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的生育意愿均具有显著影响。 但是基本养老保险对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育意愿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 在模型1中,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回归系数为-0.240, 其优势比OR值为0.787, 表明城乡居民中未参保群体相对于参保群体有更低的生育意愿; 然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回归系数为0.139, 其优势比OR值为1.149, 表明城镇职工中未参保群体相对于参保群体有更高的生育意愿。 在引入控制变量性别和年龄后, 在城乡居民中, 解释变量基本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回归系数缺乏显著性(其显著性检验P值=0.599>0.05)。 在引入控制变量教育背景和家庭收入后, 在城乡居民中, 解释变量基本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仍具有显著性影响, 而且未参保群体相对于参保群体仍然具有更低的生育意愿。 对于城镇职工而言, 在引入控制变量性别和年龄以及控制变量教育背景和家庭收入后, 解释变量基本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均具有显著影响, 而且未参保群体相对于参保群体仍然具有更强的生育意愿。

由2017年的回归结果(见表6)可知, 除城镇职工中在引入控制变量性别和年龄后, 解释变量基本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外(其显著性检验P值=0.120>0.05), 其他的回归解释变量基本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都具有显著影响。 而且, 无论是城乡居民还是城镇职工, 解释变量养老保险的回归系数均为正, 其优势比OR值均大于1, 表明未参保群体相对于参保群体有更强的生育意愿。 如在城乡居民的模型1中, 解释变量基本养老保险的回归系数为0.384, 其优势比OR值为1.468, 表明在城乡居民中, 未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是参保群体生育意愿的1.468倍。

对比分析两期回归结果可知, 从2015年到2017年, 由于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发生了显著性变化, 即城乡居民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从高于未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变化为低于未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 然而, 城镇职工的生育意愿却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 即在2015年和2017年, 城镇职工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均低于未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 由此可知, 一方面,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职工的生育意愿始终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正在加强。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与城乡居保制度发展的时间节点互相呼应。 一般认为, 基本养老保险对传统家庭养老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 即基本养老保险存在“替代效应”。 城镇职保制度具有较高的保障水平, 且从2005年至今, 养老金一直保持着连年增长, 因此, 城镇职保对生育意愿产生了挤出效应。 而城乡居保制度从试点到并轨再到全面覆盖, 其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尤其各级政府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力度日益加大, 增强了参保者的制度信心,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乡居民对于“养儿防老”的依赖, 城乡居保的替代作用逐渐显现。

2. 基本养老保险对不同参保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 在参保群体中, 以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家庭收入和参保制度类型为解释变量, 以生育意愿为被解释变量, 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模型来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对不同参保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效果。 对2015年和2017年两期调查数据进行回归, 结果分别如表7和表8所示。 值得说明的是, 每个分析变量中都包含了三个累积的Logit回归模型, 其中省略了回归模型中的常数项, 由于三个累积Logit回归模型的系数相同, 因此三个累积Logit回归模型就表示为一个回归模型。 从表7和表8中平行性检验一列可知, 每个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水平Sig.值均大于0.01, 即模型都满足平行性假设条件。 从模型的拟合信息来看, 除性别之外, 其余回归模型都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 显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0.05。 从参数的显著性检验来看, 除性别之外, 其余参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对比2015年和2017年的回归结果后发现:

首先, 不同年龄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且从2015年到2017年中青年参保群体相对于老年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有显著提高。 2015年青年和中年参保群体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836和-0.577, 其优势比OR值分别为0.433和0.562, 表明中青年参保群体相对于老年参保群体有更低的生育意愿。 而在2017年, 青年和中年参保群体的回归系数分别为8.788和4.314, 其优势比OR值分别为6555.109和74.739, 表明中青年参保群体相对于老年参保群体有更高的生育意愿。 代际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和抚幼需求是中国家庭的重要特征之一,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的逐步提升, 使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替代效应”显现, 降低了中、青年参保群体赡养老人的成本, 因此, 中、青年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得以提升。

其次, 不同教育背景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且从2015年到2017年高学历参保群体相对于低学历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有显著提高。 2015年和2017年低学历参保群体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71和-8.517, 其优势比OR值分别为1.770和0.00019, 表明在2015年低学历参保群体相对于高学历参保群体具有较高的生育意愿, 而在2017年高学历参保群体相对于低学历参保群体有较高的生育意愿。

再次, 不同家庭收入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也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从2015年到2017年高收入家庭参保群体相对于低收入家庭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也有显著提高。 2015年和2017年低收入参保群体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836和-6.982, 表明在2015年低收入家庭参保群体具有较高的生育意愿, 而在2017年高收入家庭参保群体具有较高的生育意愿。 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 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呈上升之势。 根据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及中国邮政总公司共同开展并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 “越穷越想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改变。 因为子女抚育成本的不断上升, 迫使多生孩子的意愿最终可能会因担心力不从心而无法实现。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 “收入效应”的影响将对低收入家庭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

最后,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也对居民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并且两期的回归结果均显示, 城乡居保参保群体相对于城镇职保参保群体有更高的生育意愿。 两期中城乡居保参保群体生育意愿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96和0.343, 其优势比OR值分别为1.815和1.409, 表明城乡居保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比城镇职保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分别高出1.815倍和1.409倍。 基本养老保险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养儿防老”, 但是不同类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其替代作用存在差异。 城镇职保具有较高的保障水平, 因而其替代作用较强。 而尽管得益于基础养老金标准的提高, 城乡居保的待遇水平也随之上涨, 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使得城乡居保的替代作用有限, 因而城乡居保参保群体生育意愿更为强烈。

五、结论及建议

目前, 我国人口结构严重失调, 生育率的降低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大隐患。 本文基于2015年与2017年的CGSS调查数据, 实证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 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 基本养老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养儿防老”, 降低了居民的生育意愿。 其次, 因为制度差异的存在, 不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不同, 即城乡居保和城镇职保均降低了居民的生育意愿, 但城镇职保对其参保群体生育意愿的挤出效应更为显著。 此外, 受到年龄、教育背景、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居民生育意愿也存在差异。 在参保群体中, 中青年群体、高学历群体、高收入群体的生育意愿在提高。

通过实证研究, 证实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生育意愿产生了挤出效应, 且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不同类居民及同类居民中不同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 因此, 未来持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需要在考虑制度差异的前提下, 强调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契合, 尤其要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与生育意愿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养老金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和有效促进居民自愿生育方面找到平衡。 另外, 基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不同参保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 未来应着力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实施的灵活性, 可根据不同参保群体, 有针对性地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或待遇水平上给予区别对待, 进一步提高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

【 注 释 】

① 数据来自《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 本文所称的“城镇职保”包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方面,国务院于1997年出台了《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从此拉开了企业职工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序幕;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2014年前是无需缴纳养老保险的。为了破除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双轨制,国务院于2015年出台了国发[2015]2号文件,决议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J].人口研究,2008(4):1 ~ 12.

[2] 张川川,陈斌开.“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 J].经济研究,2014(11):102 ~ 115.

[3] 张许颖.破解人口数据难题 构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基础数据新平台[ J].人口研究,2018(2):11 ~ 14.

[4] 張川川,李雅娴,胡志安.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预期和出生人口性别比[ J].经济学(季刊),2017(2):749 ~ 770.

[5] 石智雷,杨云彦.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 J].人口研究,2014(5):27 ~ 40.

[6] 靳永爱,宋健,陈卫.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中国城市女性的生育偏好与生育计划[ J].人口研究,2016(6):22 ~ 37.

[7] 庄渝霞.不同代别农民工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厦门市912位农村流动人口的实证研究[ J].社会,2008(1):138 ~ 163+225 ~ 226.

[8] 杨政怡.替代或互补:群体分异视角下新农保与农村家庭养老的互动机制——来自全国五省的农村调查数据[ J].公共管理学报,2016(1):117 ~ 127.

[9] 秦雪征.社会安全网、自我保险与商业保险:一个理论模型[ J].世界经济,2011(10):70 ~ 86.

[10] Ehrlich I., Lui F.. Intergenerational Trade, Longe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5):1029 ~ 1059.

[11]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未来发展[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5):2 ~ 14.

[12] 孟令国,李博,陈莉.“全面两孩”政策对人口增量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1):26 ~ 35.

猜你喜欢
生育意愿城镇职工城乡居民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全面两孩”政策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从生育文化角度论“全面两孩”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