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彭一纯,余鹏,郑世信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耳鼻喉科,广东 深圳518036)
声带白斑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是由于声带黏膜上皮生长异常或成熟异常及过分角化引起的喉炎症性改变,在声带黏膜表面呈白色斑块状隆起且不易被去除的病症[1]。因声带白斑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在临床上常归纳为喉癌的癌前病变,其不典型增生程度可能是声带白斑复发和癌变的危险因素[2]。现代医学治疗声带白斑多选用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采用电子喉镜下或显微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但因声带白斑反复发作的特点,术后还需要予以药物对症治疗[3]。近年来,各项循证医学及Meta 分析已经证实声带白斑与咽喉反流关系密切[4]。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抑酸剂对伴有咽喉反流的声带白斑术后的影响,探讨抑酸剂在声带白斑术后治疗的重要作用。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声带白斑并伴有咽喉反流的患者5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 例。患者均行声带白斑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单侧或双侧声带白斑。纳入标准:①24 h 双探头食道pH 值检测,证实伴有咽喉反流;②电子喉镜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声带表面白色斑状病变;③年龄18~70 岁;④患者同意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孕妇或者哺乳期患者;②未行手术治疗患者;③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不符合声带白斑患者;④合并有严重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⑤精神病患者或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实验过程中参与者、实施者均受到严格正规培训。
研究组常规治疗加上口服抑酸剂艾司奥美拉唑,20 mg/次,2 次/d。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8 周,患者出院后继续按照原治疗方案治疗。
1.3.1 一般安全性指标记录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事件,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心慌胸闷、皮疹、腹痛腹泻等事件的发生,记录发生的次数、处理方法等,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一般指标有无异常。
1.3.2 咽喉反流评价指标记录治疗前后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及体征指数量表(RFS)。RFS 包括8 项喉镜检查所见的临床体征,>7 分说明存在咽喉反流。RSI 包括9 项患者自我评估,>13 分说明存在咽喉反流。
1.3.3 嗓音评估指标记录治疗前后嗓音障碍指数-10 量表(VHI-10),该量表包含10 个问题,患者自我评估嗓音障碍的严重程度,总分0~4 分,总分越高表示对患者的影响程度越大。0 分表示嗓音问题从未发生;1 分表示嗓音问题很少发生;2 分表示嗓音问题有时发生;3 分表示嗓音问题经常发生;4 分表示嗓音问题总是发生。用计算机分析治疗前后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评分。电子喉镜观察治疗前后声带振动对称性(0 分表示正常,1 分表示轻度不对症,2 分表示中度不对称,3 分表示重度不对称)、声带黏膜波(0 分表示正常,1 分表示轻度减弱,2 分表示中度减弱,3分表示重度减弱,4分表示基本消失,5分表示完全消失)。
1.3.4 生活质量评价记录治疗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 个方面。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一般资料及复发、癌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复发、癌变情况比较 (n=25)
两组治疗前后RSI、RFS 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于对照组,而两组治疗前后VHI-10 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RSI、RFS、VHI-10的差值比较(n=25,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RSI、RFS、VHI-10的差值比较(n=25,分,±s)
组别RSI RFS VHI-10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5.12±3.44 1.92±3.14 3.429 0.001 3.32±2.56 1.40±2.50 2.682 0.010 4.56±2.33 3.00±3.78 1.755 0.086
两组治疗前后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及声带黏膜波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于对照组,而两组治疗前后声带振动对称性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嗓音功能、声带振动对称性、声带黏膜波的差值比较 (n=25,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嗓音功能、声带振动对称性、声带黏膜波的差值比较 (n=25,分,±s)
组别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0.045 0.001 0.000组别声带振动对称性声带黏膜波6.08±1.78 5.08±1.66 2.058 1.61±0.24 1.21±0.47 3.779 0.19±0.04 0.14±0.04 5.101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1.54±0.52 1.31±0.49 1.563 0.125 2.85±0.32 2.63±0.30 2.500 0.016
两组治疗前后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小于对照组,而两组治疗前后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量表的差值比较(n=25,分,±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量表的差值比较(n=25,分,±s)
组别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8.76±7.72-3.56±5.62-2.723 0.009 P 值0.010 0.122 0.026组别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研究组对照组t 值-22.48±9.15-16.12±7.43-2.699-18.80±14.32-10.88±20.64-1.576-8.80±16.10-0.20±9.55-2.297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17.92±8.05-10.68±9.39-2.927 0.005-11.00±6.66-5.60±9.79-2.279 0.027-7.52±18.10-2.16±13.67-1.181 0.243-6.84±9.69 0.36±8.86-2.741 0.009
咽喉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继则引起咽喉部异物感、咽干、咳嗽无痰、咽喉疼痛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或体征。而声带白斑的形成则是与刺激因素长期作用于声带上皮有关[5]。有研究认为,咽喉反流与声带白斑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胃食管咽喉反流为咽喉鳞癌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6],亦有调查显示,在声带白斑及癌前病变患者中咽喉反流发生率达80%~85%[7]。同时国外有报道表明[8]予以单纯抗酸治疗声带白斑伴有咽喉反流的患者,患者的声带黏膜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程度。亦有报道认为部分声带白斑合并有反流性喉炎的患者经抑酸剂正规治疗后,声带白斑消失,嗓音有很大程度改善,证实咽喉反流和声带白斑有着密切联系[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RSI、RFS、VHI-10指标评分均明显下降,予以抑酸剂治疗的研究组RSI、RFS 评分降低更优于对照组。周霓等[10]采用抑酸剂雷贝拉唑治疗21 例声带白斑合并反流性喉炎后显示咽喉反流得到控制。艾司奥美拉唑通过与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系统,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物最后通道,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11]。据报道[12]在声带白斑伴有咽喉反流的患者中约有80%~95%的患者合并有声音嘶哑等嗓音损害的临床症状。研究组嗓音评估余指标中,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声带黏膜波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张帆等[13]研究证明规范抑酸治疗的声带白斑术后咽喉反流患者嗓音疾病改善症状明显优于单纯抑酸治疗。两组术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有不同程度升高,经抑酸剂干预后,研究组改善更显著。术后予以抑酸剂治疗可以显著缓解声带白斑术后咽喉反流引起的系列症状,故予以规范的抑酸剂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声带白斑术后伴有咽喉反流患者除予以规范抑酸治疗外,还需术后予以健康教育指导[14],才能改善患者咽喉反流症状及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