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辅助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1-08-04 11:36张巾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病患偏瘫针灸

张巾

急性脑梗死是血管栓塞或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据统计由于我国老龄化的日趋严峻,脑梗死已经成为中老年人致死、致残主要疾病之一[1]。该病发病十分突然,数小时内将发生弥散性或局限性脑功能缺损,致使患者语言、肢体等功能产生障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抢救措施逐步完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发后易出现语言功能障碍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临床常见的急性脑梗死后遗症即为偏瘫,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发现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相应的作用,但有些患者因耐受性以及依从性不同导致康复效果也不尽相同[3]。临床发现,应用中医疗法针灸进行辅助治疗,通过针灸刺激经气运行,达到改善肌力和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减轻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4]。为了研究针灸辅助的效果,本院对86 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21 例;年龄45~75 岁,平均年龄(60.79±5.27)岁;患病位置:17 例基底节区,14 例脑叶,8 例后循环,4 例多发梗死。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龄47~77 岁,平均年龄(61.48±5.18)岁;患病位置:18 例基底节区,13 例脑叶,7 例后循环,5 例多发梗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所提示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患者均经CT 及核磁共振检查确诊;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有认知障碍性疾病的患者;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③有严重肝肾功能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①起坐训练:协助病患在坐椅或床边进行起坐训练,坐位时使患者髋关节屈曲且身体和头部前倾,当病患头部超过双脚前缘时指导病患起身站立,站立20 min/次,4 次/d;②行走训练:指导病患在平行杠内、拄拐以及独立步行,30 min/次,4 次/d;③上下阶梯训练:上阶梯时指导患者利用健侧肢体支撑,将重心移动至向上一个台阶,下阶梯时患足和健手进行支撑直至双侧肢体处于同一台阶,训练20 min/次,4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辅助治疗,针灸具体方法:头针位于病患的感觉区和运动区,入针后行针30 min,之后以200 次/min频率进行捻针,捻针5 min/次,进行3 次。软瘫患者对应穴位为曲池穴、血海穴、肩髃穴、手三里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及合谷穴;硬瘫患者分为2 种,只屈不伸者选昆仑穴、天井穴、曲池穴、外关穴、阳陵泉穴、凤市穴、肩髃穴及中渎穴,只伸不屈者选三阴交穴、内关穴、阴陵泉穴、合谷穴、尺泽穴及曲泽穴,针刺1 次/d,8 d 为1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NIHSS 评分改善56%~8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NHISS 评分改善11%~55%;无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改善幅度<11%或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和ADL 评分 采用NIHSS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评分呈反比[6]。采用ADL 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日常行走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和ADL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和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10.24±3.17)分和ADL 评分(77.19±8.98)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98±3.29)、(63.18±7.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和ADL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和ADL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脑组织血流供应障碍而引发的疾病,疾病会引起脑组织局部的缺氧和缺血,导致病患神经功能受损[8]。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肢体偏瘫、吞咽功能障碍以及语言障碍等并发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9]。目前临床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常采用康复训练的疗法方法,但由于患者对训练方法掌握程度和对康复训练耐受能力存在差异,导致治疗效果不尽相同。现今临床广泛使用中医针灸治疗该疾病,研究显示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病患的预后效果[10]。

针灸是中医特色外治法,艾灸与针刺结合可触发经气和疏通经络,使脏腑气机得到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属于“痿痹”、“中风后偏瘫”的范畴,是由于中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导致气滞、血瘀,引动肝风而致脑脉闭阻、气血逆乱以及半身不遂。行气活血、通络开窍为治疗的主旨,通过针刺百会穴、内关穴、太冲穴等穴位可以起到调节大脑功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功效。另外应用针灸辅助治疗抑制患者神经元凋亡,有效提高再生神经协调性,可以缓解患者肌肉的张力,从而有效的恢复肢体功能。针灸辅助治疗还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促进大脑血液循环系统。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修复缺失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给患者预后的生活带来希望。

猜你喜欢
病患偏瘫针灸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