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灿花 罗俭权 陈火娇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且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再狭窄的情况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仍然会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再狭窄,对患者的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1,2]。红细胞参数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中的药物洗脱支架、裸金属支架导致的再狭窄有较大的相关性[3,4]。本次研究针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情况与患者外周静脉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分析红细胞参数对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再狭窄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166 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132 例)。观察组中,男13 例,女21 例;年龄39~61 岁,平均年龄(47.61±8.03)岁;病程12~46 d,平均病程(30.12±6.08)d。对照组中,男63 例,女69 例;年龄37~62 岁,平均年龄(46.94±8.14)岁;病程13~43 d,平均病程(31.06±6.04)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已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病程≥7 d;②患者在手术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是否存在再狭窄;③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者在本次研究前接受过其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术;②患者出院后未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③患者肾脏功能以及肝脏功能出现损伤;④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其他免疫性疾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
1.2 方法
1.2.1 外周血相关指标检测 患者于入院第2 天清晨抽取外周静脉血液5 ml,血液采集后使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放置在抗凝管中充分混匀后进行抗凝操作,抗凝后即刻送至检验中心进行实验室指标检验,检测仪器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日立株式会社),检测过程严格按照临床实验室检验标准进行。
1.2.2 治疗评估及再狭窄评估标准 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诊断标准均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医师行桡动脉或者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动脉、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动脉等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以及钝缘支动脉、对角支动脉等主要分支的管腔直径狭窄程度≥70%的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②再狭窄诊断标准: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血管支架边缘5 mm 以及支架部位范围内的血管狭窄程度≥50%,当患者的多支血管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则定义任意的血管发生再狭窄为发生1 次再狭窄。
1.2.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外周静脉血相关指标:红细胞参数(HGB、RBC、RDW、MCH)、血小板计数及血肌酐水平。②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对比患者后扩张压力、支架长度、分叉病变、病变血管数量、支架数量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③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后外周静脉血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MCH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及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GB、RBC、RDW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外周静脉血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外周静脉血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两组后扩张压力、支架长度、分叉病变、病变血管数量、支架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n(%)]
表2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2.3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是影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式,其中手术方式、支架工艺等在医疗技术进步下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术后仍然会出现再狭窄的情况[5],这也导致再狭窄成为影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6]。因此若能够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发生再狭窄的可能性[7]。静脉血常规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常用的辅助诊断检查项目,对于临床医师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8]。RDW 是常见的红细胞参数,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9]表示RDW 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围术期死亡、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是与长期患者死亡率相关性较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MCH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及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GB、RBC、RDW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是心血管疾病中RDW 指标与患者机体脂质代谢、铁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糖代谢异常、慢性炎症等具有较为密切的相关性[10],但是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注意排除贫血相关因素。两组后扩张压力、支架长度、分叉病变、病变血管数量、支架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再狭窄后造影结果未出现较大变化,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如红细胞参数等检测项目辅助诊断[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是影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可能原因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再狭窄不仅是机体动脉壁内的一种脂质积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血管损伤后导致的慢性炎性疾病,而慢性炎性疾病容易导致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斑块破裂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MCH 是近年来被应用于临床检测的红细胞参数,且有临床学者在研究中发现MCH 能够有效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的预后[12],因此在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MCH 红细胞参数进行判断,从而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与患者红细胞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红细胞参数不是导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红细胞参数对于再狭窄发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