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P 与ESW 联合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研究

2021-08-04 11:36谭洛卿何锦安李胜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患处病程影像学

谭洛卿 何锦安 李胜松

本研究旨在通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体外冲击波(extrocorporeal shock wave,ESW)联合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非感染性骨不连,观察此非手术治疗方案对提高骨愈合质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下肢长管状骨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一次手术(包含: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以及支架外固定)后随访6~12 个月,均发现骨折处无愈合迹象,符合骨不连的诊断标准;排除感染性骨不连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 组、PRP 组、PRP+ESW 组,每组30 例。ESW 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9~55 岁,平均年龄(37.84±6.87)岁;病程8~12 个月,平均病程(10.54±0.85)个月。PRP 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28~56 岁,平均年龄(38.01±6.90)岁;病程8~11 个月,平均病程(10.38±0.80)个月。PRP+ESW 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8~55 岁,平均年龄(38.99±5.93)岁;病程8~12 个月,平均病程(10.41±0.81)个月。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骨不连诊断标准[1]:治疗6 个月后失败,且>3 个月无任何愈合倾向,X 线显示:①骨折端间有间隙且间隙清楚,甚至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②骨折端硬化,骨折面光滑、清晰;③骨折端萎缩、疏松;④骨髓腔封闭,骨痂间无任何骨小梁形成、通过;⑤关节形成,临床上通常认为骨折端硬化和骨髓腔闭塞是骨不连的先兆。

1.2 方法 ESW 组患者采用ESW 治疗,PRP 组患者采用PRP 治疗,PRP+ESW 组患者采用PRP、ESW 联合治疗。具体如下。

1.2.1 PRP 治疗 PRP 制备方法:用预置(抗凝剂:全血为1∶9)的50 ml 注射器,抽取患者50 ml 静脉血放在离心管中,离心半径15 cm,转速2000 r/min,进行10 min 的离心。离心后弃去底层红细胞,摇匀剩余液体。再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离心,再将3/4 的上清液弃去,余液即PRP。用注射器A 抽取备用;在5 ml 10%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牛凝血酶粉末8000 单位,取4 ml 备用。PRP 组与PRP+ESW 组应用PRP 治疗,方法:在影像学辅助下,从不同的方向将两支注射器穿入骨折端,针头在骨折端中央碰触,再在骨折区域注入,使患处有血小板凝胶生成。

1.2.2 ESW 治疗 移植后第7、14 天,ESW 组与PRP+ESW 组行ESW 治疗。ESW 治疗方法:患处接受ESW治疗(瑞士EMS 的Swiss Dolor Clast 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在患处涂耦合剂,将ESW 治疗头垂直于患处,设定压力4.0 bar,频率为6 Hz,冲击次数为2000 次。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压力,每次治疗后由物理治疗师辅助进行一次深度的跖筋膜及小腿腓肠肌拉伸治疗。ESW 治疗1 次/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后前6 周的每周同一天接受ESW 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骨痂、骨折线影像学评分。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X 线诊断结果以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判定[2],治愈:拆除固定装置后下肢平地连续行走10 步;局部无肿胀、压痛及纵向叩击痛;骨不连部位无异常活动;X 线诊断骨折线并有连续骨痂出现。好转:未达到治愈的标准,但X 线摄片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可见明显骨痂。无效:骨不连部位无明显骨痂生长,无愈合迹象,骨髓腔封闭。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3.2 骨痂影像学评分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3、6、8 个月后骨痂影像学评分。其中骨痂影像学评分标准为:1 级为0 分,即骨折端无骨痂;2 级为1 分,即有云雾状骨痂在骨折端出现;3 级为2 分,即有骨痂在骨折端一侧出现;4 级为3 分,即有骨痂在骨折端两侧出现;5 级为4 分,即有结构性骨痂形成;6 级为5 分,即外骨痂中度吸收;7 级为6 分,即外骨痂完全吸收[3,4]。

1.3.3 骨折线影像学评分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3、6、8 个月后骨折线影像学评分。骨折线影像学评分越高,说明患者预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 ESW 组与PRP 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P+ESW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ESW 组的60.00%、PRP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三组治疗前后骨痂影像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骨痂影像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8 个月后,三组骨痂影像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PRP+ESW 组骨痂影像学评分显著高于ESW 组、PR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个月后,三组骨痂影像学评分较本组治疗6 个月后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骨痂影像学评分比较 (,分)

表2 三组治疗前后骨痂影像学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6 个月比较,bP<0.05;与PRP+ESW 组比较,cP<0.05

2.3 三组治疗前后骨折线影像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骨折线影像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8 个月后,三组骨折线影像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PRP+ESW 组骨折线影像学评分显著高于ESW 组、PR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个月后,三组骨折线影像学评分较本组治疗6 个月后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骨折线影像学评分比较 (,分)

表3 三组治疗前后骨折线影像学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6 个月比较,bP<0.05;与PRP+ESW 组比较,cP<0.05

3 讨论

目前ESW 已视为骨不连保守治疗的首选。但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5,6],单一治疗效果欠佳,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处会出现愈合变差的情况,现为探究何种方式能改善此情况,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ESW 组与PRP 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P+ESW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ESW 组的60.00%、PRP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8 个月后,三组骨痂、骨折线影像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PRP+ESW 组骨痂、骨折线影像学评分显著高于ESW 组、PR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个月后,三组骨痂、骨折线影像学评分较本组治疗6个月后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PRP 属于生物材料,其中的促血管形成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在骨折修复和愈合过程中可刺激骨细胞的活动,与骨骼的生长有特殊的相关性[7,8]。PRP是一种从自身提取的血小板浓缩物,血小板浓度是正常人体血液中血小板计数的4~5 倍[9,10]。PRP 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其中含有的血小板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在骨修复早期反应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低愈合能力组织再生[11,12]。ESW 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具有疗效可靠、无创、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其在该疾病的治疗已得到临床多年实践的认可。将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可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ESW 联合PRP 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非感染性骨不连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患处病程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治斑秃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