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吸慢呼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1-08-04 09:22刘金枝
系统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衰耐力护理人员

刘金枝

东营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东营 257000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阶段,其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已引起各级医疗机构的普遍关注[1]。临床统计表明[2],多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就诊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耐力降低和呼吸困难,这和患者全身肌肉功能受损、通气紊乱紧密相关,而近4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气肌无力现象,这是造成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及预后差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应用药物治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必须予以吸气肌训练,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进行吸气肌训练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功能状态是有效的。该院随机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中抽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分组后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在该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中抽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奇、偶数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满足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且遵医嘱规律服药治疗[3];临床资料齐全且能配合该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对该次研究了解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意识障碍者;无法配合呼吸训练者[4]。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5~75岁,平均(61.3±5.4)岁;心衰时间2~11年,平均(5.3±1.6)年。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53~76岁,平均(61.4±6.5)岁;心衰时间2~10年,平均(5.2±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备案。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遵医嘱密切注意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变化;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做好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严格遵医嘱给药,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具体用法、用量以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等。

观察组则予以快吸慢呼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5-6]:(1)在科室成立快吸慢呼训练干预小组,成员组成为康复训练师、心内科医护等,其中康复训练师负责患者快吸慢呼训练任务的监督,而心内科医护人员则主要负责快吸慢呼训练的具体实施、训练期间突发事件处置、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内容。小组全体成员都要先经过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快吸慢呼训练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训练期间注意事项以及突发事件正确处置方法、运动耐力测试方法、心功能检测方法等。(2)心内科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快吸慢呼训练,具体方式为:先通过鼻腔做深吸气,时间在1 s内,在无法吸气后做屏气动作,持续约3 s,然后用鼻腔缓慢呼气,时间控制在3 s左右。每次反复训练上述动作,6次,训练时间≤10 min/次,早中晚饭后2 h各训练1次。注意在训练前让患者填写自我感知运动强度量表,评估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对评分不足2分的患者要尽早停止训练并予以氧气吸入,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后再进行训练。对评分超过3分的患者,则可让患者在休息后再训练。(3)护理干预:①加强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快吸慢呼训练的目的、作用,让每例患者都能清楚明白做训练的价值,积极配合训练。②加强心理辅导:护理人员要经常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必要时予以心理辅导,尽可能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③做好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心衰发生的常见诱因,指导患者做好保暖,防止着凉;鼓励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减少情绪波动;鼓励患者适宜运动,严禁做重体力劳动;戒烟酒;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监测,介绍基础用药知识(用药剂量、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定期复查等。(4)做好出院指导:护理人员要在患者住院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时间,同时指导患者家属正确配合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叮嘱患者做好呼吸训练记录,复查时提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反馈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干预前后运动耐力(静息心率、6 min步行距离)及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s),分]

组别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74.10±11.00 63.03±11.88 7.965<0.001 72.06±11.02 51.06±10.88 7.478<0.001 78.22±10.45 51.06±10.88 7.446<0.001 77.31±10.51 60.02±9.88 7.983<0.001 69.13±13.04 42.71±13.20 7.920<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耐力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静息心率(69.01±1.35)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76.30±2.03)次/min,而6 min步行距离(440.12±5.60)m则明显大于对照组(400.30±5.78)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20、23.65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耐力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耐力比较(±s)

组别静息心率(次/min)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m)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83.33±3.11 83.78±3.21 0.078 0.885 69.01±1.35 76.30±2.03 14.920<0.001 366.04±15.10 365.98±15.06 0.012 0.964 440.12±5.60 400.30±5.78 23.653<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VC、MVV及FEV1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5、15.606、3.549,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耐力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耐力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FVC(L)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1.66±0.32 1.65±0.34 0.298 0.843 2.76±0.60 2.30±0.63 2.445 0.021 MVV(L/min)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58.40±6.56 58.38±6.60 0.041 0.966 85.60±4.11 68.01±3.55 15.606<0.001 FEV1(L)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1.18±0.51 1.17±0.57 0.061 0.943 2.25±0.49 1.77±0.54 3.549<0.00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的常见病之一,由各种病因造成患者心功能异常或者心脏结构改变而发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胸闷,虽然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大量数据证实,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7]。该次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均有增加,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静息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6 min步行距离则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VC、MVV及FEV1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这说明快慢呼吸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效果。呼吸训练和运动锻炼虽然都是提升运动耐力的常用措施,但由于慢性心衰患者不适宜做运动,因此临床目前首选呼吸训练[8]。呼吸训练是通过增强患者的呼吸肌来改善其心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9]。以往临床主要应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来进行呼吸训练,虽然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但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效果不佳。而快吸慢呼训练既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又可以改善其心功能,两者互为补充,从而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10-11]。刘晓莉等[12]在其研究中指出,观察两组干预前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讨组的静息心率(364.97±15.01)次/min、6 min步行距离(439.64±5.58)m和 对 照 组(365.01±15.02)次/min、(401.25±5.64)m相比明显占优势(P<0.05),干预后研讨组的FVC、MVV及FEV1(2.73±0.58)L、(85.01±4.01)L/min、(2.23±0.41)L明显优于对照组(2.29±0.67)L、(67.99±3.52)L/min、(1.74±0.53)L(P<0.05)。快吸慢呼训练也属于生理呼吸的一种,经患者快速的吸气和缓慢的呼气来让其膈肌、肋间外肌等吸气肌完全参与到呼吸过程中,促进呼吸肌的做功,提升肺泡的通气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11]。大量数据显示,进行呼吸训练包括吸气肌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骨骼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调节心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均衡性以及紧张性。慢性心衰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且对疾病缺乏一定的了解,经常因担心运动会加重病情而惧怕和减少运动,从而造成膈肌活动减少,呼吸功能减弱,诱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实施快吸慢呼训练配合护理干预,经心理辅导、健康宣教及指导等一系列措施,明显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消除负面情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快吸慢呼训练配合护理干预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心衰耐力护理人员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