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红
摘 要:整本书阅读在当前语文教育中备受关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意义重大,但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实践对象,实地走访调查具体问题后,以课标要求为导向,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结合具体事例提出创新举措,并采取多维度评价手段,探析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以期改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高年级;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5-0114-05
20世纪40年代,“整本书为主,单篇为辅”的整本书教学方法已由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1],但由于历史局限性,语文教材仍以单篇短章为主,整本书阅读也只是出现在教材附录部分。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提出现实要求,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相比“碎片化”“走马观花”式的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可以使学生沉下心来,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虽说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要“读整本的书”,且在附录已列出必读书目,但通过笔者在城镇及乡村10所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只有2所城镇小学和1所乡村小学在教学中涉及“整本书阅读教学”,但也只是学校的一些高年级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其现状也不容乐观。现在的很多小学并没有将“整本书阅读”列入常规教学中去,在常态的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育思想并没有“落地”,这是一个很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笔者在调查时发现,少数小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涉及“整本书阅读教学”,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阅读书目单一,师生重视程度不够,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等。
本文基于语文课标的字词,阅读及口语交际能力要求,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进行实践,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特色教学设计,建立课程目标主体,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单元规划,打破课上和课下的时空壁垒[3],结合单篇教学时的传统方法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4]分别设置特色教学环节,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最后引入多维度评价方案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且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整本书阅读教学越来越被教育界推崇。各地中小学教师积极响应,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例如上海市育才中学段力佩老师在课堂上试行的名著阅读,边读边议,扬州实验基地的“亲近母语”课题实验等[5]。但其大面积推广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是理论研究不够深入,针对差异化的教学环境无法形成指导,另一方面,学生课外阅读量少且不系统,教师囿于传统思维,在实践中重视不够,指导意识薄弱,偏“经验化”,导致整本书阅读的深入推行阻力很大。
为进一步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现状,笔者特意选取了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前牛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深入到教学一线进行考察,发现如下问题:1.教师和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授课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但是数目极少,并且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写的读后感大都是摘抄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应付了事,教师也并没有与学生讨论交流阅读后的感受。这体现了学生阅读的浅显化,并不会进行应有的思考,也缺乏一定的引导。2.学生的课外读物“营养价值”不高。学生阅读时选择的书籍并非名著,而是网络小说,“营养价值”极差甚至还会带偏学生的价值观。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3.缺乏良好的深入阅读条件。科技的飞速发展,将我们带入了数字化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快餐式的生活和快餐式的阅读。访谈发现该校学生在课外时间只会用小部分时间来网上学习,其余时间都是娱乐。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大致推测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基础教学中存在重视不足的情况。
二、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中的举措
(一)把控整本书阅读的课程标准
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与单篇閱读课程目标一致,均为使学生掌握基本字词,培养阅读意识和口语交际能力,感知自然,人文,形成基本判断能力,二者区别在于整本书阅读其核心在于连贯阅读好书,对其暗藏的奥秘和传达的价值观进行更完整的感知和把控,可以更好地实现课标要求。
笔者经过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发现,由于该年级学生已初具识字写字能力[6],渴望汲取更多知识,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会感知到世界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目的在于育人,在这个阶段,不仅要继续培养学生们语文基本素养,更要向学生们传达优质、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其全面发展和优良意志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由此,整本书阅读策略的书目选择至关重要,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要科学的选择课标推荐的、传达优良思想的古今中外经典书目,要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而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容易推广的书目,还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兴趣,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对书中内容进行表达、讨论,进而深化理解,达到提高语文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效果。
在开始整本书教学前,要基于课标要求对即将阅读书目的教学主目标进行思考[7],针对不同题材书目围绕教学主目标结合传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本文选取小学推荐书目,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对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并评估教学效果。
(二)强化整本书阅读“课前提趣”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的体裁包含童话,小说,诗歌,散文,科技作品等,在开始某一本书的阅读教学前,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学生认知情况、文学体裁和课时安排将该书划分为一定数量的模块,并在课时中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但需注意不能失去整本书的连贯性。由于课时时间有限,整本书阅读一定需要学生课下阅读,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好课下时间,实施课上课下联动的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提趣”——根据内容向学生讲述书中引人入胜的某一个情节,可以是书中的某个故事,某个人物,某段描写,可以是作者在写这本书时的一些经历,同行的评价,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与该书相关的图片及影像资料,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8]等等,在讲述故事时可以运用“卖关子”式[9]的方法迅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其在趣味中阅读。例如在进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整本书阅读时,老师先抛出问题“假如有一天突然变成盲聋哑人,你的生活会如何变化?”,而书中主人公就经历了失聪失明的痛苦,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书中海伦的做法进行对比,找到海伦克服困难并拥有丰富多彩人生的“秘诀”。
在课前指导完成后,教师应分配阅读小组并实施“组长轮流制”和“亲子共读制”,组长应起到带头作用并对同组同学的阅读情况进行监督。亲子共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其次需要语文老师开展示范教学,引导家长学习“亲子共读”的方法[10],这样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十分了解。生字词在小学高年级传统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笔者提出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并让学生发挥自主性的方法:在阅读模块中,学生在阅读资料时对其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记录,鼓励自查字典,同学讨论和请教家长解决,在课上阅读小组内部讨论后由组长将仍不理解的字词反馈给教师,由教师结合本书上下文并且可联系相关文本统一讲解,使学生触类旁通。讲解完之后由教师决定哪些为重难点字词,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课下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熟悉,并在句中体会其意思和用法。例如,在《草房子》整本书阅读中,由阅读小组反馈给教师的生字词集,其中包括“一丝不苟”“忍俊不禁”等,在查字典及讨论后学生会有初步认识,“一丝不苟”中“苟”意思为“苟且、马虎”,该词用于形容对待事情非常认真的态度,可以引导学生用该词形容认真的人和事,养成认真做事、认真待人的习惯;“忍俊不禁”中“俊”意思为笑容,“禁”为控制,该词有很强的画面感,意思为忍不住笑了出来,可以延伸引导学生掌握近义词,如哑然失笑,喜不自胜等。
(三)深化整本书阅读的课中环节
在开始深入教学前对前一节课的生字词进行默写提问,组内互评后交由组长记录。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习成语、修辞手法、写作方式,总结中心思想等等语文基本素养,该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学生讲述该段阅读材料所包含的基础知识点,在重点段落让学生再在课堂上阅读一遍,提倡做读书笔记[11],摘抄优美句子,部分要求背诵等方法加深印象。例如《草房子》中语句优美的段落非常多,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摘抄模仿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讲解知识点前可以采用学生领读,“角色扮演式朗读”“有感情的朗读”“伴奏读”等方法,在向学生讲授时联系与其他文本相似的知识及写作手法[12],引导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小王子》整本书阅读中,针对重点段落,让学生“角色扮演式朗读”加深印象,然后向学生讲述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倒叙的写作手法,以小王子孩子式的眼光引出作者对金钱利益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除此之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不同书目时了解不同阅读方法,例如泛读,精读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终身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草房子》时采用泛读结合精读的阅读方法,旨在掌握故事情节。《小王子》阅读时应采用精读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深层含义。
基础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收集学生提出的疑问,还可以根据该段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列表(控制数量),然后让学生结合文本和实际生活进行分组讨论,讨论时要有组长和记录者,组长负责把控话题方向,记录者记录讨论成果,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例如《小王子》中有一句话为“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于这段话说出自己的理解。《昆虫记》中作者牺牲一切可以取得功利的机会,用毕生精力在研究昆虫世界,对昆虫习性有着生动细致的描写,揭示了大自然的科学真理,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或梦想的力量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在分组讨论时要给足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不能对课堂讨论失去掌控,要在出现问题时适当纠正和引导[13]。讨论后由小组选派代表对讨论成果进行汇报,鼓励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提问,汇报者和提问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评价奖励,该环节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14]。问题的答案是开放式的,教师要对汇报成果进行点评和拓展,提升学生的认知。由于整本书阅读是师生共读,不同于单篇阅读时有教参,学生和老师手头的资料是平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千差万别,问题的答案不重要,教师的认知可能也不能给出确切答案,但是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课后复习质量
在该节课阅读讨论后学生对该段文本形成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课后作业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进行记录并分享,分享形式可以口头和书面,分享对象可以是同学,教师,家长,目的为增强学生阅读后的成就感和分享后的自豪感[15]。传统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作为作业,笔者提出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搜集相关材料,制定作业,作业要包含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和相关拓展阅读材料的训练,教师评价时要充分接受各种角度的答案,进行差异化评价。另一种课后作业的形式是由教师提出范围和深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联系阅读感受和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或日记,鼓励学生写作时进行相关作品拓展阅读,其中问题应具有引导性和拓展性。例如阅读《小王子》的课后问题为“如果你遇到小王子,听到他的经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阅读《昆虫记》的课后问题为“選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阅读《爱的教育》的课后问题为“记录平凡生活中有爱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并写出自己的感悟”。由于学生会不经意间模仿阅读文本的写作手法,这样的自主写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式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不限于传统教学中试卷定量评价,教学日常中的评价占据很大比例。日常评价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对于语文基础素养,例如生字词,背诵片段,写作手法等进行组间定量互评,对于课堂表现和作业表现进行教师定性评价,以上方式以一定比例分配。评价分为定量和定性评价,要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目的,让学生在课堂和课下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16]。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后,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后了解了阅读方法,在趣味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写作手段,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大大增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阅读环境和阅读习惯有了改善,并且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有了更多的话题讨论,在课堂讨论时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后写作也锻炼了写作能力,书本中蕴含的精神也对学生的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思考与讨论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的成因
语文课标中对义务教育阶段要求的课外阅读量为不少于400万字,增加阅读量也是学校、家长共同的期盼[4],但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对学生来说,分数高于一切。在这一功利化的前提下,学生们可能会把课下的许多时间用来研究教材,他们读的课外书会是一些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参书,在五六年级面对小升初的压力,学生会把重心放在与学习和提高学习成绩息息相关的内容上面,课外阅读虽然精彩纷呈,但不能对提高成绩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阅读书本和参考书就不同了,只要弄懂吃透了教科书,准确掌握与理解书中的知识,那么在考试中,就能拿到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对于学校,学生,家长来说均为这样。所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会出现细窄化,碎片化,浅显化等问题,这不仅仅是教师、学生的问题,也是升学考试“指挥棒”对教学方向的指引,要改变这一现状,需“指挥棒”根据课标要求进一步扩大阅读面、重视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探究其他评价手段,推广整本书阅读,增加阅读量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可以将“整本书阅读”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期中期末考试以及小升初考试中去,以此来引起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重视,比如学校和教师每个学期可以规定几本必读书目,在期中或期末考试时,考查必读书目中的生字词,或者是让学生写一写某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等。以此给教师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动力和目标,才可正确地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条件进行大量阅读,助力推广整本书阅读教学。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的机遇及挑战
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只需讲授课本上的内容,需具备的能力为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件制作能力,板书能力等,但是在整本书阅读中,对教师的要求大幅提高了,首先语文教材和课标并没有相关的教学范例,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教师需要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才能为学生精选合适的教学资源,形成一种科学合理且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方式去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其次教师和学生共读一本书,师生的认知水平可能相差无几,要求教师应包容接受学生各种角度的认知差异,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性质,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课前“提趣”、讲授文本内容及制定课后作业时,需掌握搜集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该书目更多相关资料和拓展阅读;教师在“课中”“课后”均需对模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以课标要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该本书有深入研究,才能对该书内容有更高维度的把控。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不断搜集课程相关资料,会给教师带来很大挑战[13]。
对于一线教师,应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能力,向其传达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期改变其固有观念并对其授课方式提供一定指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首先应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关键作用,提高其重视程度。学校层面鼓励教师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各种教学策略尝试,对于先行者和優秀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奖励支持。在大学培养语文教师时,在课程安排中应包含阅读量指标,大量阅读应为基本要求,有利于扩展未来教师的知识面,提高认知水平;并要求其对于某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掌握研究方法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形成探究意识,思辨意识;在实地学习后进行实习,自主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授课,然后发现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有利于其在以后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发挥能力,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水平。
(三)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度变革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以后,小学语文教学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到培养模式的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原来是单一的篇章教学,加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后,课程的资源、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实施策略都会随之发生改变,评价体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度变革。
近年来,语文试卷中对阅读能力的考察比重日趋加大,语文试卷容量及信息量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完成。所以阅读教学仅限于碎片化的单篇教学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理解能力的要求,故而要提升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延续,经不断改进以求适应当代教育,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理论和实践都缺乏系统研究,目前处于尝试摸索阶段,无论任何形式的探索实践都是在开辟前路,都会为整本书阅读的发展打下基础。在此改革期间,本文在文献调研后,以结合新理念和“旧事物”——传统教学方法为出发点,尝试提出创新实施路径,以期为实践提供帮助,但其发展还远未结束,需要各方联动继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6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郑桂华.整本书阅读:为人生,为成长—整本书阅读:应为和可为[J].语文学习,2016(07):4-8.
〔4〕张瀚.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三个关节点[J].教学与管理,2016(17):40-42.
〔5〕任敏.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007):150.
〔6〕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25):12-15.
〔7〕刘俊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7):51-52.
〔8〕殷红梅.高年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5(07):7-9.
〔9〕叶雪冰.开展班级读书会,引领“读整本书”[J].教学研究,2008(06):562-564.
〔10〕刘颖仪.开展亲子共读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027):63-64.
〔11〕冷传芳.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1997(03):86-88.
〔12〕王彤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7(02):11-13.
〔13〕沈萍.初中科学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14〕郭静.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J].青海教育,2015(007):49.
〔15〕钱荃,周姮.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33):96-98.
〔16〕李煜晖.略谈整本书阅读课程方案的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7(02):8-10.
(责任编辑 曹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