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吉祥
你知道吗,“碑”虽然有个石字旁,但很久以前的碑并不全是用石头做成的,还有的是用木头做的,意思也和现在有很大出入。据《周礼》一书记载,周代就有了碑,当时的碑上没有文字,用途有三种:
第一種碑是立在宗庙院子里的石头,用来拴住祭祀用的牲畜。
第二种是树立在王宫门外的石柱或木桩,人们会根据它在阳光下投射的影子的方向来测算时间,这种碑后来演化为日晷。
第三种碑是立在墓地中、用来辅助安放棺椁的。周天子去世后,下葬时由于墓坑又大又深,而棺椁又大又重,人们没法儿轻易地将棺椁安置好,便在墓坑的四角树立了大木板做支撑物。大木板上还要有穿孔,系棺椁的绳索通过大木板的穿孔和辘轳,这样就能确保棺椁平稳地徐徐落入墓坑。这种大木板不仅叫碑,而且有特定的称呼,叫作“丰碑”。
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各地诸侯纷纷称霸,周王室订立的一些等级制度也被渐渐推翻,原本只有周天子能够使用的丰碑,一些诸侯下葬时也使用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葬礼的隆重,使用丰碑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于是丰碑的意思慢慢发生了变化,由墓坑旁的支撑物变成了高规格葬礼的组成部分。
麃孝禹碑 山东博物馆藏
秦代以后,人们为了纪念逝者,在石头上刻字为墓中的人歌功颂德,这就出现了纪念性的石碑。1870年山东出土了西汉河平三年(前26)的廪孝禹碑,它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纪念性石碑。
东汉时期,树立墓碑的风气广泛流传,石碑的形制也基本定型。当纪念性的石碑盛行以后,丰碑的本意就被人们渐渐忘却了,绝大多数人只是从字面的意思来认识丰碑,于是就有了高大、崇高等全新的含义,史书记载隋代的帝王就将高大的碑称为丰碑。
非常有意思的是,早期的丰碑在碑上部中间靠近碑额的地方都会有一个圆孔,这是对原始丰碑样式的一种保留。后来,碑更换了材质,也更新了作用,人们就对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需要特别提示你的是,现在的碑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碑泛指各种形制的刻着文字或图画、树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物的石头,而狭义的则是指立于墓地、寺庙、纪念地的石碑。如果你去西安碑林博物馆,看到的就是广义的碑。
石碑一般有碑额、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碑身又有碑阳、碑阴、碑侧之分。
碑额就是石碑的上端,也叫碑首或碑头,上面大多雕刻着石碑的标题和蟠龙。隋代以后的石碑碑额多为方形,也是现在大家常见的样式。
碑的正面叫碑阳,背面被称为碑阴,碑文刻在碑阳,如果碑文较长碑阳容纳不下,就可以刻在碑的侧面和碑的背面。比如唐代颜真卿刻立的颜氏家庙碑就是一块四面都刻有文字的碑。
碑的底座原本是长方形的,从唐代开始,高官显贵将石碑底座雕刻成类似乌龟的形状,所以碑座也叫“龟趺(fū)”,民间俗称是“王八驮石碑”。其实龟趺是传说中龙的儿子,名叫“赑屃”。这位大力士看起来和乌龟长得差不多,但它比乌龟多了尖尖的獠牙。因为它的力气特别大,能负重,象征着长寿吉祥,所以古人把它的形象做成石碑的底座。
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你知道石碑的数量单位是什么吗?我们平常讲一支笔、一辆车、一架飞机、一艘轮船等,这里的“支”“辆”“架”“艘”,都是数量单位。那石碑呢?你想到的是“块”或者“座”吧,大家平时不总说“一块石碑”,或者“一座纪念碑”吗?但石碑更确切的数量单位是“通”,在博物馆等相关业务部门的账目上,记载的是“××通碑”,你记住了吗?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讲“一块石碑”“两座石碑”,这就是专业名词口语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