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莉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节日元素,能丰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课程资源,还能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幼儿个性需要发展。在重視幼儿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相结合,围绕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巧妙地为幼儿创设传统节日的活动,引领幼儿在活动中进行思考交流和探索,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近年来,传统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淡。因此,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让他们学习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皮亚杰说过:“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他如何与客观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即如何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本身具有渗透性和启发性,可以内化幼儿的精神世界,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清明节是祭祀先人缅怀逝者、纪念烈士的节日,可以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龙舟竞技、端午美食等,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中秋节是代表团圆的美好节日,体现了人们美好安定生活的追求,可以让幼儿感受浓厚的家庭氛围;重阳节代表着“仁”和“孝”,可以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师将中国传统节日融入教学活动,能够将“忠孝礼义”内化于幼儿内心,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通过感受、模仿等方式构建知识框架,逐步感知传统节日所表达的情怀,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一)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定的人文故事和价值意义,在确定活动目标时,教师应挖掘传统节日中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例如,将端午节融入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向幼儿讲述关于屈原的故事,讲一讲端午节的各种习俗。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布置端午节区域活动的环境,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画龙舟、缝香囊、讲雄黄酒、包粽子等。语言活动有唱儿歌“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叶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美术活动有手工制作“你的粽子,我的香囊,他的五彩线”。社会活动有包粽子“粽子飘香,来一口,裹上糖,大家都来尝一尝”。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包粽子、赛龙舟,在传统节日氛围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捕捉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点,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从而设计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的教学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根据中国传统节日特点,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
教师要根据中国传统节日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多样化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节日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根据节日特点,创设幼儿可探索、可操作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在创新、探索中感知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
1.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获得学习体验的一种教学途径。教师通过组织幼儿集体学习,让幼儿感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让幼儿发挥各自的能力特点并吸收相应的知识经验。例如,在设计大班元宵节“踩高跷”的活动时,教师设计的活动环节为:①让幼儿讨论自己参与过的元宵节活动;②让幼儿观看元宵节踩高跷的庆祝活动视频;③让幼儿自主探索、尝试踩高跷;④引导幼儿交流踩高跷的经验;⑤开展踩高跷比赛。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自身经验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踩高跷的乐趣和元宵节的节日氛围。
2.融入到区域活动中。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通过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自主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教师将传统节日元素融入区域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并传承传统文化。例如,在端午节“包粽子”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准备粽叶、米等游戏道具尝试包粽子;在中秋节,教师可以搭建小舞台举办皮影戏小剧场,让幼儿分工商量剧本,并绘制海报、设计活动环节,以锻炼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
3.融入到日常活动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皆教育,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的渗透教育。例如,在春节前的幼儿晨间接待活动时,教师可以播放《新年好》等歌曲,让幼儿感受春节浓浓的喜庆氛围;在元宵节,幼儿午睡起床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花灯视频。通过这些随机教育,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帮助幼儿拓展传统节日文化知识。
幼儿园课程评价就是一种以幼儿园课程为评价对象的特殊活动,它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作出判断的过程。
(一)活动前审议
在传统节日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以教研组的形式开展课程审议活动,针对传统节日课程的活动方案进行讨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共同探讨活动的可行性、教育性和科学性,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修改。教师也可在活动前,将设计意图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主题活动说明表告知家长,便于家长提供活动中所需要的支持与辅助。
(二)活动中改进
教师要及时记录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在教研活动中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不断地改进和调整,促使活动更加贴近幼儿。例如,在端午节开展的斗蛋游戏中,有幼儿提出了把蛋放在编制的袋子中的建议,于是引发出新的活动“编织手工蛋袋”。教师可以让幼儿为自己的蛋设计独一无二的蛋袋,延伸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三)活动后反思
在传统节日活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课程进行反馈、总结和反思。对于活动效果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幼儿出发,回顾活动开展的过程,总结“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活动结果是否达到了预设目标”“活动对幼儿的价值以及对教师的发展是否能产生积极作用”等问题及活动经验,以此来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拓展传统文化知识。
当传统节日作为设计区域活动的主题时,教师的“催化”“阐释”“引导”需要“秉要执本”,即秉“兴趣之要”,执“探究之本”;秉幼儿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之要,执探究活动之创新设计之本。随着幼儿逐渐接触、感知、理解传统文化,教师的催化作用便不只是让传统文化在幼儿的心中生根发芽、让爱国情怀在幼儿的心中扩展,更是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素养。
文化传承是一个隐性的教育过程。将传统节日与幼儿区域活动相结合是传承文化并培养幼儿创新活动素养的有效措施。在一个个特别的日子里,在一个个师生共创的节日氛围中,幼儿在师生共建的区域活动中成长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传统文化的引导者、区域活动的催化剂,激发了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多种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展现创造力。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区域活动,展现出了文化传承的亮点、幼儿思考的亮点、游戏合作的亮点和思考创新的亮点。
(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八批学年课题“中国传统节日元素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819YYQ110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长安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