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品促思维发展

2021-08-03 00:56徐静
幸福家庭 2021年6期
关键词:酒宴牧羊人植树

徐静

如今,“快”成了一种生活节奏,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渗透着“快”的旋律。有时,语文教师急于达成心中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最终欲速则不达。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慢下来,所谓的“慢”,就是要品读、涵泳、回味,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追求“慢”,才能延长思维的长度,拓展思维的深度,激起思维的碰撞,讓师生的交流绽放出绚丽的火花,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成就一次次的精彩。

一、于细嚼慢品中质疑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以运用设疑法进行诗歌阅读教学,摆脱以往诗歌教学以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目标问题化,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这个由疑促思的过程,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例如,笔者在教授李白的《行路难》时,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诗人创作的缘由,从而体会仕途失意的诗人内心苦闷、茫然、悲伤的心情。于是,笔者运用质疑探究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走入诗境,发现问题

《行路难》以叙事开篇,开头四句描述了诗人李白在酒宴上食不下咽、拔剑不舞的情景。此时,笔者提问学生:“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异常的举动呢,是不是酒宴的饭菜不合他的胃口呢?”面对这样的疑问,学生很快产生了探究其中原因的兴趣。于是,有学生便提出“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酒宴”的问题。笔者则顺势以此为探究的出发点,带领学生走入诗境,让学生仔细品读“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两句诗,让学生在酒宴前加上恰当的修饰词完成句子“李白在的酒宴上食不下咽,拔剑不舞”。有了兴趣,学生便主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两句诗,“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品菜肴之珍奇,这真是一场丰盛、豪华的酒宴。笔者让学生完整地朗读:“李白在丰盛、豪华的酒宴上食不下咽,拔剑不舞。”学生很快便发现了问题:“李白最喜喝酒,也常常以舞剑来助酒兴。那么,既然酒宴如此丰盛、豪华,李白为什么会食不下咽、拔剑不舞呢?”由质疑到主动探究,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课堂的生成中逐渐提高。

(二)聚焦问题,体会情感

学生有了自己的疑问,便兴趣盎然地开始探究原因。看到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笔者便放慢了课堂节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并讨论交流。在思维火花的迸发中,有的学生从诗题“行路难”入手,结合课下注释,得出了结论:“‘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世事艰难。李白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表现自己仕途之路的艰难。”有的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竟侃侃而谈:“李白少有大志,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但是他一直没有被重用,于是心情郁闷写了这首诗。”学生的思维多么灵敏啊!的确,李白胸怀大志,他24岁辞亲远游,直到42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又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所以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于是在离开长安前写下了这首《行路难》。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便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李白“停”“投”这两个动作中所难言的抑郁、苦闷之情。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利用学生的质疑承载课堂内容和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于细嚼慢品中比较揣摩

洪镇涛先生倡导“在比较中揣摩语言以培养语感”,即提倡学生在阅读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对照和鉴赏,从中发现差异,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欣赏能力。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也应注重品味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怀。例如,笔者在教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感知、品读文言的能力,体会苏轼从容流连光景,摆脱仕途失意,忘却个人得失闲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怀,笔者运用比较揣摩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改一改,品字词

笔者修改了原文,将原文“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改为“解衣欲睡,月色迷人,穿衣起行”,虽只字之差,表达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笔者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体会文言语言的精妙。通过反复朗读、比较,学生对两者之间不同的表达效果进行了激烈讨论,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有的学生从“入户”两字中感受到了苏轼的心情:“夜深人静之时,一轮明月高悬空中,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照进门户,月色多么美好!可以想见作者此时的心情该是多么兴奋和喜悦,这比单纯直言月光‘迷人更具画面感、诗意感,也更能体会作者兴致勃勃去赏月的心情。”又有学生从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分析:“我感受到作者赋予了月光人的性格特点,月光仿佛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它懂得苏轼被贬的寂寞,主动来陪伴他,因此苏轼对这样的月光是情有独钟的,美好的月亮是他情感的寄托,所以才有了‘欣然起行之举,而‘欣然直接写出了心情,不邀而至的月色带给了他无限惊喜;‘穿衣起行就比较平淡了,难以体现如此雅兴。”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在慢慢品味中他们体会到了苏轼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之情。

(二)改一改,品意境

笔者修改了原文,将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为“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学生在品读中很容易发现两句的相同之处,即都以水的清澈比喻月光的皎洁,以藻、荇比喻竹柏的倒影,但是难点却是两者表达效果的不同之处。于是笔者将话语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交流的过程中不乏精彩的分析。如有的学生谈道:“原文作者不直言月光如水,给人一种错觉,就好像真的看见庭院中充满了清澈的积水,更能突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该学生在分析的时候若有所思,仿佛已然走进了苏轼所营造的那个澄澈的世界。又有同学接着分析:“不仅如此,作者还似乎看见了水中藻、荇互相交错,这其实是月光下竹柏的影子。夜深之时,竹柏影子的姿态都清晰可见,更加衬托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学生品读文言的感受力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在慢品中感悟到了远超于教师所教的内容,体会到了苏轼闲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怀。

细嚼慢品的课堂绝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重视学生思维的深度的体现,“慢”的课堂应是优雅从容的,它讲究的是气定神闲。

三、于细嚼慢品中创思表达

蔡少军先生认为:“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即学生对文字以及文字背后蕴藏的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积极的思维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思维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写作实践与表达交流环节,无不闪现着学生思维的智慧火花,渗透着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与体会。例如,笔者在教授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牧羊人丰富的人生和他崇高的品质,笔者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思我来写

《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中记叙了牧羊人为“我”打水、生活的情况、挑橡子、种橡树、到荒原放羊、改养蜜蜂、一直种树等事情。于是,笔者让学生以“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 ,但是 ”的句式写一写。学生思如泉涌——“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环境恶劣,但是你坚持不懈地种植树木。”“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家庭不幸,但是你积极乐观地在荒漠牧羊。”“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干旱缺水,但是你热情友好地给‘我水喝。”“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屋子简陋,但是你一丝不苟地认真生活。”“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生活单调,但是你认真仔细地选种种树。”“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不是你的土地,但是你不求回报地无私植树。”“植树的牧羊人,你真伟大!虽然你是牧羊人,但是你一心护树、珍爱生命。”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分享着自己所写的句子,笔者将这些精彩的发言串联起来,惊讶地发现,他們竟然用集体的智慧创作了一首现代诗!

(二)启示我来谈

通过学习《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我们学到了牧羊人身上许多崇高的精神品质。笔者让学生以“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的句式写一写,谈谈这篇文章给自己学习或生活上的启示。

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坚持不懈,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不能放弃,要坚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积极乐观,对于生活中的挫折,我要以阳光的心态面对。”“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热情善良,对于身边有困难的人,我要给予帮助和关爱。”“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一丝不苟,做任何事情都严谨认真。”“植树的牧羊人,我要像你一样珍爱生命,哪怕是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我都要像你一样爱护它们。”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滔滔不绝,交流的过程便是分享与享受的过程,大家都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提供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或写或谈,既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又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思维的训练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思维的训练得益于文本研读中的细嚼慢品,得益于学生充分思考后的畅所欲言。“慢”的实质是“细”,是“深”,是对语言的细品和深究。笔者坚信细嚼慢品的课堂必定会让学生的思维绽放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猜你喜欢
酒宴牧羊人植树
七绝•高铁(高车)
植树
去可可托海,做一个牧羊人
植树真快乐
植树鸟的来信
牧羊人
腊节
宣河镇:理顺“三气”遏制农村滥办酒宴歪风
牧羊人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