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探索与实践

2021-08-03 21:50钱聪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闻学高校教师

钱聪

摘 要:“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新文科要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的双向交流机制的探索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探索。

关键词:部校共建; 新闻学; 高校教师; 行业人才; 双向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7-050-002

一、新文科本质

新文科之“新”不仅是新旧、新老的“新”,更是创新的“新”。换言之,不仅是形容词的“新”,更是动词的“新”(创新)。如此理解,方能把握“新文科”的本质和核心要义。新文科需要明确新定位、新理念、新理论、新学科、新方向、新专业、新课程、新模式、新标准,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科教育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抓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大讲堂“四大关键突破”,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

(一)协同育人,强化育人模式

新文科注重的是协同育人,主要应体现在:一是打造协同育人的导师制度。注重大师引领,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担任导师,为基础学科学生授课、指导科创项目、开设讲座等。建立由学术导师、科研导师、思政导师、朋辈导师等共同组成的学业辅导体系,负责开展专业教育、学业辅导、学涯规划、思政教育等,各有侧重、各施所长、相互补充、协同育人,共同助力学生发展。二是营造因材施教的育人模式。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强交叉、重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模式,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特色课程,并提升课程挑战度,促进专通结合、交叉融合。支持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层次、跨学校修读课程,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能力和志趣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进程,根据禀赋、志趣、能力、规划等自主选择成长路径。建立循序渐进的科研训练体系,推进优质科研教学资源向强基学生开放、重大科研项目吸纳学生参与。三是构建本研衔接的知识体系。全面梳理知识体系,进一步打通本研课程,有机衔接本研课程体系,鼓励研究生导师提前介入拔尖学生培养。打造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实施灵活的课程替代、免修、免听、缓修、学分认定等制度。

(二)发展新兴学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如健康服务与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互联网金融、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艺术管理、供应链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金融科技等。

如工+文:能源与气候经济、设计艺术哲学、新媒体等;医+文:生命伦理学、医学信息学、健康管理等;农+文: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农业经济学等;理+文:计算法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等;文+文:政治学、经济学+哲学,体育旅游,音乐教育等。

文科教育是培养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新文科建设对于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加快培養新时代文科人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文科建设不仅影响文科本身、影响理工农医教育,更影响高等教育全局。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要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要抓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大讲堂“四大关键突破”,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

二、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

新文科的发展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不能一味的追求理论,要与行业进行沟通交流合作。

(一)分层分类开展教师示范培训

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等组织形式,分层分类开展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卓越校长专题研修等教师示范培训。培训要将师德素养、工匠精神、“双创”教育、信息技术等列入培训必修内容。

(二)衔接专业教师开展协同研修

衔接专业教师开展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遴选具有教学专长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主持建立“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面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传统(民族)技艺等紧缺专业,组织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名师、兼职教师领衔技术技能实训。面向承担计划任务的单位、基地管理人员和专兼职培训者进行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

(三)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实现常态化

教师企业实践和兼职教师聘用有效对接,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的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被选派的教师,采取考察观摩、技能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形式开展企业实践。设立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任教。

三、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实践

(一)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

组织专业课教师每学期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企业实践。重点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以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应用技术需求等内容,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结合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发掘学校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各地要遴选具有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有较强影响力、覆盖专业面广的企业,完善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工作站)机制,支持企业常设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

(二)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

設立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任教,兼职教师每人每学期任教时间不少于80学时。建立本地区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前培训,支持兼职教师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学研合作研究等。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行业特点、人力资源成本等,具体确定兼职教师聘用人数和补贴标准。

(三)深入开展新文科研究与实践

加快新文科建设,统筹考虑“新的文科专业、文科的新要求”,改造升级传统文科专业,发展交叉文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深入实施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更加注重产业需求导向,更加注重跨界交叉融合,更加注重支撑服务,探索建立文科教育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树立文科教育新理念。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成效,建设质量文化,持续提升文科人才培养水平。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培养学生对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的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推广实施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注重综合性项目训练。强化学生职业伦理意识与职业道德,融入教学环节,注重文化熏陶,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

(四)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大学生实习条例”立法进程,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制度保障。探索实施文科大学生实习路径,认定一批文科实践教育基地,布局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为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拓展实习实践资源。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三级实施体系,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以行业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

强化文科教师实践能力。建立高校文科教师实践能力标准体系,把行业背景和实践经历作为教师考核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实施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搭建文科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等行业实践平台,实现专业教师行业岗位实践全覆盖。加快开发新兴专业课程体系和新形态数字课程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教师培训,推广应用最新改革成果。

四、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保障机制

(一)明确职责分工

高校应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南,成立专家库,完善信息管理平台,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组织开展督查评估。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专项资金渠道,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地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升计划的实施成效。同时学校要将计划纳入本地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制订本地区项目实施办法,安排专门机构、专人负责,落实工作经费,做好计划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高校要整合优质资源,制订对接需求的实施方案、落实条件、人员与经费保障,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做好项目总结和效果评估。

(二)加强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支持教师培养培训资源匮乏省份与资源丰富省份联合组织实施计划,建立承担单位工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组建专业化培训专家团队,建成一批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资源,推进探索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学位教育课程衔接和学分互认,构建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三)开展督导评估

高校要健全高校教师与人才双向交流的绩效评价和激励制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自我评估、匿名评教、专家抽评、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开展工作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经费分配、任务调整、考核奖励、鼓励宣传的重要依据。

基金项目:河套学院2020年度新文科研究与实践一般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探索与实践——以部校共建新闻专业为例,项目编号:HTXYXWY2002

参考文献:

[1]宁琦.社会需求与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任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

[2]赵淑萍.全媒体赋能:从跨学科社会服务趋向看新文科构建的动力[J]现代出版,2019(03)

[3]梁维意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02)

猜你喜欢
新闻学高校教师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理性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浅谈新闻学的学科影响力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