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的历史逻辑论析

2021-08-03 09:51李新芝钟联国
理论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逻辑起点

李新芝 钟联国

摘 要:党的百年历史是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不断实现创新发展的百年演进史。全面考察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内在逻辑,必须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起点开始,围绕着中国人民如何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心议题,呈现出从追梦、筑梦到圆梦的基本历史向度,其演进的内在逻辑要素包括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其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因,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意识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精神动力,创新能力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物质力量。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的历史逻辑充分表明,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之需而生。

关键词:党的统一战线理论;逻辑起点;历史向度;逻辑向度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7-0012-08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科学理论都是在积极回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中产生出来的。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是其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百年奋斗史。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正是在党领导统一战线以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的。目前,学界主要集中于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历史和基本经验研究,如对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创新成果的研究[2],及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基本经验的研究[3]。本文以党的百年历史为背景,全面分析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的历史逻辑,揭示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内在逻辑,总结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基本经验,以达到认清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增强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的行动自觉性之目的。

一、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逻辑起点

黑格尔认为,逻辑起点“不能是一个具体物”[4],而应该是一个抽象的范畴。理论的逻辑起点应当是蕴含着理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贯穿于理论体系建构、发展、创新的始终,规定着理论的基本范畴、主要架构和根本性质。以之考察历史,那么历史和理论应该具有同一性:当历史开始,理论体系便随之建构;当历史发展,理论则随之演绎并逐步形成体系。故此,理论的逻辑起点实质就是历史逻辑起点和理论逻辑起点的统一。基于对党百年历史的全面考察,笔者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逻辑起点,其主要依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产生的特定历史环境所决定

毛泽东深刻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亦即中国的特殊的国情,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5]646。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5]631,这决定了中华民族必须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性课题[6]。在此特定历史环境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确立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积极开展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了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历史征程。由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党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成为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中心议题和内容秉持。

(二)由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所决定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鲜明阶级属性与时代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其政党的属性要求和特质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不能仅凭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党之力,而是必须依靠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尤其是建立与农民阶级的巩固的工农联盟来实现,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在把“农民和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反对资本统治以前,在革命进程迫使他们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7]455。列宁也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8]。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和现实需要出发,始终致力于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在积极总结党的统一战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认识,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中国化。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构成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逻辑起始,也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核心所在。

(三)由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所决定

理论随历史和实践的推进而发展变化。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创立、完善、创新都根植于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梦、筑梦、圆梦的伟大实践,同时为追梦、筑梦、圆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在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党的统一战线实践呈现出双向互动的统一关系,即从理论分析现实出发,到实践中总结升华为理论,又回到实践中付诸行动。从追梦、筑梦到圆梦,在直面党的统一战线实践重大课题的过程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党的统一战线实践必须坚持的正确的路线政策和策略原则,又在进一步指导黨的统一战线实践中上升到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形成具有亮丽实践特色、绚彩民族特色、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极大地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宝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实践始终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产生发展的基础和泉源。

(四)由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产生的传统文化基因所决定

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发展演进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滋养的结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责任;无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追求,还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的人文理想,以及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等等,都成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传统文化基因。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和忠实弘扬者,源源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有益的思想养料,并内化为党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接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增强了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实现寻梦、筑梦、圆梦的历史自觉,丰富滋养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壮大统一战线,进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历史使命的实现。从这一意义上说,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历史演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创新发展的过程。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9]据此,我们认为,揭示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的历史逻辑也需要置身于其演进的特定社会历史环境,并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历史逻辑的研究应该从逻辑与历史两个向度上展开”[10]的原则,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起点出发,从历史向度与逻辑向度相统一的视角展开分析。

二、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历史向度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1]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洞悉,也揭示了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实践与理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正是通过致力于发起、组织和领导不同形式的统一战线,成功地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梦、筑梦、圆梦的历史进程与百年来党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相链接,可以清晰地展现出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的基本历史向度。

(一)追梦时期(1921-1949年):党的统一战线理论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民族“救亡”。因此,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成为党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主线。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主要目标指向是集中回答如何通过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从而实现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站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和政治基础,也是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中心议题和价值追求。

根据对近代中国特殊国情的深刻分析,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5]645。民主革命初期,党根据对中国社会各阶级政治态度的准确分析,初步界定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对象,认为农民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手工业者、小店主、小雇主日趋困苦破产失业,最终会加入到革命队列之中,提出要主动团结民主党派,共同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策略方针。国共合作破裂后,党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将统一战线的重点转向农村,积极发展和巩固工农革命统一战线,以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反革命统一战线;之后又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实践基础上,党注重对发起、组织和领导革命统一战线的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总结,使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获得重大创新发展。

追梦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一是关于领导权的认识。掌握和巩固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发起和组织统一战线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教训时指出:“由于共产党内的机会主义路线,不努力扩大自己的队伍(工农运动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而只依仗其暂时的同盟者国民党……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12]156-157对于如何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党有着独特的理论见解和实践把握,认为单靠党的宣传鼓动是不够的,“必须使他的一切党员在实际行动中,在每日的斗争中,表现出他们是群众的领导者”[13]546-547;党的领导权的取得单靠在工人阶级中的活动也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一切革命同盟者中,党“不但是工人阶级的利益的代表者,而且也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代表者,是全民族的代表者”[13]547。经过革命初期的探索、革命中期的实践以及革命后期的经验总结,牢牢掌握统一战线领导权成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命题。二是关于组织形式的认识。正确的组织形式是革命统一战线成败的重要基础。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决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这种组织形式一方面利于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到一定的革命领导权,另一方面也利于巩固国共联合战线之间的亲密性和互动性,是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重要尝试。1940年3月,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三三制”政权建设构想。“三三制”既是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重要创新。这些成功实践及其有益经验都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来源。三是关于策略方法的认识。策略方法是关系革命统一战线成败的重要条件。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必然是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即“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作为方法论大师,毛泽东非常注重党的统一战线策略,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務也只是瞎说一顿。”[12]139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有理、有力、有节”“满足同盟者利益、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等策略方法,为巩固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追梦时期,正是基于党始终致力于发起、组织和领导革命统一战线,基于党始终致力于对统一战线实践经验教训的及时总结,党的统一战线队伍不断巩固壮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不断丰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统一战线的革命才得以胜利,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才得以实现,中国人民才得以真正“站起来”,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才得以根本改变。

(二)“筑梦时期(1949-2012年):党的统一战线理论逐步扩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历经长期战争的摧残,国内依然是“一穷二白”,贫穷与落后仍然困扰着中华民族,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成为党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主线。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主要目标指向是集中回答党如何通过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实现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富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也是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中心议题和价值追求。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富起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摆脱贫穷的社会主义,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现实需要,使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应然得到发展和创新。

筑梦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一是對统一战线的新定位。邓小平认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14]1871980年又补充了“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一概念,这就意味着统一战线从革命统一战线转变为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对新社会阶层的定位。2001年,江泽民明确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5]286。2004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把“社会主义建设者”纳入党的统一战线范围,是筑梦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创新。

1993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在第十八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统一战线的本质就在于大团结、大联合。”[16]2000年,江泽民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统一战线的宗旨是“大团结、大联合”。筑梦时期,正是因为从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认识层面对统一战线和新的社会阶层的准确定位,推动了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圆梦时期(2012年以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大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繁重任务,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中心任务就是集中精力解决“强起来”的问题。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主要目标指向是集中回答党如何通过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实现让中国人民“强起来”。“强起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义复指,“强起来”目标实现之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所以,新时代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也就不仅仅属于“爱国统一战线”,更有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深层内涵和时代定义。“强起来”是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中心议题和价值追求。

从新时代统一战线面临的具体形势看,“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17]128,直接影响着新时代党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的经济基础、工作范围、工作方式,从更高战略、更宽视角、更长眼光来规划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依然紧迫,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成为重大课题。圆梦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一是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习近平强调统一战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18]539。进入新时代,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一战线工作开展好”[18]557。二是创新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面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涉及范围广、涉及人员多、涉及事务杂的现实难题,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17]138;面对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心理状况、利益需求、价值理念存在不一,习近平指出“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18]562,要运用更为高超艺术和更为精妙方法。“通过发扬民主、广泛协商,可以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更加普遍地认同党的主张”[18]558,从而把不同社会力量都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等。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也为圆梦时期党领导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实现让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综上,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历史演进就是以回答党如何领导统一战线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中心议题,呈现出从追梦、筑梦到圆梦的基本历史向度。从追梦、筑梦到圆梦,党对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党对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体系越来越完善,而且具有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点和时代特色。

现实总是孕育于历史之中。全面回顾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贯穿追梦、筑梦和圆梦的历史主线。其中,追梦是筑梦和圆梦的起点,筑梦是追梦和圆梦的展开,圆梦是追梦和筑梦的终极指向。历经百年来党领导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努力,追梦、筑梦的目标追求已经基本实现。新时代,我们正处于圆梦的关键时期,“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是实现圆梦目标的根本之策,这也意味着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必将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继续得以丰富和发展。

三、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逻辑向度

逻辑向度是指理论内在的必然的发展逻辑。任何的思想成果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方位由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催生出来。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一个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环境中,面对的是中华民族由盛而衰的惨痛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一切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也是由此展开。概括地说,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呈现出从追梦、筑梦到圆梦的基本历史向度,其内在的必然的发展逻辑则主要由三个逻辑要素共同促成,即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党性意识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7]669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历史演进放置于百年来中国特定复杂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考察,清晰展现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认识与实践方案是党基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决定着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基本方向,这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逻辑体现。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社会基本矛盾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化,社会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能否正确认识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9]。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结合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来把握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使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认识得到持续深化和拓展。

建党初期,党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就是源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把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是围绕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制定的。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回答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如何“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5]645的问题。中共二大根據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定性和判断,结合中国社会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深刻指出了无产阶级作为力量十分薄弱的一方,“应该集中力量组织产业工人工会,如铁路、海员、五金、纺织工会等”[20],即必须加强无产阶级内部的团结,同时又必须注重联合同盟者。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导下,党通过对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比较鉴别,认为在中国现存的各派政治势力中,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力量,应积极实现与国民党的初步合作,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联合战线,由此推动国民革命发展并达到高潮。这一时期,党对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策略原则以及领导权问题等都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认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也因此获得初步发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决定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要围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来制定,统一战线的工作重心也转移到“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1]上来。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4]182,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任务。同时,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发展壮大,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回答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正确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22]这一重要观点,进一步明确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发展的总体思路。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主要针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定位以及如何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在党的周围的具体策略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展开,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认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也因此获得进一步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3],这是党立足于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以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统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主线。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围绕如何迎接新的矛盾挑战、团结新的社会群体、协调新的多元利益诉求而展开,新时代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18]539。习近平根据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工作范围、工作方式的深入思考,明确提出将“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年轻一代”三类人员作为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对象,并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艺术、构建大统战格局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也因此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

可见,百年来党对统一战线问题的理论思考始终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问题导向性,即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历史演进始终是与特定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环境变化相联系的,始终是围绕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变迁而展开,实现了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从“革命统一战线”向“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转变。在不同历史时期变幻不定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党始终重视对特定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研判,进一步明确党的统一战线服从和服务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目标指向,以此推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充分体现我党清醒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二)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党性意识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精神动力

党性是指一个党派的本质属性。党性规定着该党派的任务、目标、性质、宗旨等。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其党性即以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为基本的任务规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高远的目标使命、以满足人民利益为核心的道義旨归。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共产党必须是善于把握和揭示历史规律的政党,“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7]413。这既是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合理性依据,也是无产阶级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基本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人的终极历史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就规定了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411。坚定地选择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这不仅使共产党始终置身于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也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性质和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坚定而清醒的党性意识。作为“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15]293,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胸怀远大革命理想,坚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不变初心和使命担当。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指出,近代中国“仍在封建式的军阀势力统治之下,对外则为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所支配的半独立国家”[13]139,革命对象特别强大,号召党员应当“到群众中去”,共产党应当成为把“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13]162。从党的二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到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重要命题,不仅回答了为什么必须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且回答了党应该怎样发起、组织和领导统一战线,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以此作为发起、组织和领导最广泛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尽管不同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内涵、实现目标、战略定位等略有不同,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其最基本的、共同的内涵。

百年来,党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党性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党的最高利益和全部利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致力于发起、组织和领导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增强不同社会阶级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成功地“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来践行党性要求始终不变的基本出发点,这不仅是党与生俱来的突出特点和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优势,也是推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精神动力。

(三)中国共产党人卓越的创新能力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物质力量

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党的统一战线实践相结合的结果;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中国化,不断推进党的统一战线理论顺利演进向前,不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信仰,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作为指导党的统一战线实践的基础,还因为党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解决党在统一战线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以党在统一战线实践为源泉,以党的统一战线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总结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成果,表现出马克思主义创新型政党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推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物质力量。

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进程中,党的创新能力集中表现在:党总是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和着力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把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坚持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5]645。在这一重要观点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以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策略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加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步伐。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14]89。明确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并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在政治、工作、生活上对知识分子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悉心关照。江泽民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尊重”的重要观点,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5]593。随着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确立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的对象,还进一步提出将“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年轻一代”三类人作为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重点团结对象。这些重要论述的提出是因应党的统一战线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增添了新内容,为党的统一战线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党的统一战线实践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过程,即从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分析和解决党的统一战线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在党的统一战线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其升华为理论。正是中国共产党具有作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型政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得这一双向互动过程得以顺利实现。

结语

统一战线是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并发扬光大,这正是我们回顾和厘清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的历史逻辑的意义所在。回顾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内在逻辑,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坚持以中国道路为引领,坚定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以中国精神为旗帜,增强统一战线凝聚力;坚持以共同利益为支撑,打造统一战线最大同心圆。这些基本经验对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征程中“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

[2]張献生.凝心聚力:统一战线的根本功能和价值所在[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4).

[3]王小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轨迹与实践特色[J].重庆社会科学,2013(2).

[4]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1.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刘吕红,薛小平.近百年党建布局演进的历史进程与动力机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7).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64.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10]赵庆元.我们何以要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逻辑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4.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00.

[17]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9]蒋英州,蒋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及其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2).

[2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

[2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54.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576.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9.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逻辑起点
找寻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初探
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逻辑性思考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建构体现学术自由精神的现代大学制度
以新审计职能观为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构建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探究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