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
安顺市平坝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安顺561100
脑外伤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到脑部而导致脑部出现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也较高[1]。在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骨瓣开颅术,但是预后效果较差,患者会出现并发症,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为了分析传统的开颅术和标准去大骨瓣的应用效果,该次在2017年4月—2020年5月期间选择了62例脑外伤患者开展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标准去大骨瓣术)和传统组(传统的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比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选择该院收治的62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MRI、颅内CT等检查,均被确诊为脑外伤。将6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传统组。研究组:男、女分别有18例、13例;年龄上限为75岁,年龄下限为22岁,平均(47.62±8.44)岁。传统组:男、女分别有19例、12例;年龄上限为76岁,年龄下限为21岁,平均(47.85±8.2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与患者具体病情相符;②病情趋于稳定;③单纯的脑外伤;④与家属均为自愿参与;⑤理解力和沟通能力均正常。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②沟通能力较差或理解能力异常;③手术禁忌证;④不愿意参与研究或未签署相关协议;⑤病情不稳定或较为危重、出现休克情况。研究在开展前,均已经得到了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1 常规骨瓣开颅术 患者在接受全麻后,取仰卧位,根据血肿位置和脑部梗死灶选择开颅位置,清除血肿和坏死的组织,开骨窗范围:8 cm×10 cm,进行减压处理。
1.2.2 标准去大骨瓣开颅术 通过经口气管插管的方法给予患者全麻后,去除骨瓣,开骨窗范围:12 cm×15 cm,首先清除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病灶,再清除脑内存在的血肿病灶和血肿,止血后,对帽状腱膜、颞肌边缘以及硬膜边缘进行减张处理,逐层缝合。根据患者的创伤情况判断是否留置引流管,术毕[2]。
①判定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能够自主生活和工作,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法从事原来的工作,存在后遗症,但生活能够自理为有效;症状没有减轻,脑神经功能改善不理想,生活仍然无法自理或死亡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31×100.00%。②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颅内压控制情况。③将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包括脑积水、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切口疝、癫痫。④通过SF-36量表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功能4个维度。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患者的颅内压控制情况,研究组控制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时间、颅内压控制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relative time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contro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时间、颅内压控制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relative time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contro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都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脑外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损伤性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容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得到治疗,预后明显较差[3-4]。脑外伤患者的病理改变就是颅内压升高,因此治疗的关键及时合理控制颅内压,而传统的骨瓣开颅术是临床上治疗脑外伤的常见方法,但是该方法仅仅对颅内局部具有减压的作用,仍然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5-6]。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最早在美国出现,最早由美国颅脑损伤专家Beckerj教师所运用,在获得了理想的疗效之后,美国的其他学者、专家相继开始采用该方法,并且也都得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7-8]。标准大骨瓣术具有范围较大的骨窗位置,能够通过清除患者颞部、额部和顶部的颅骨,对硬膜进行减张和缝合能够有效使患者的颅内压降低,从而促进颅内压水平的降低,有效提升了治疗效果;并且在术后,患者的颅内压控制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术中不仅需要充分重视大骨瓣减压,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颞肌血管和颞肌,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颞肌肿胀,从而也能防止其对颅内造成压迫[9-10]。因此,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脑外伤,手术时间(103.75±10.81)min、住院时间(11.64±2.07)d、颅内压(19.58±3.01)mmHg、并发症发生率(9.68%)都低于接受骨瓣开颅术的传统组(126.64±14.58)min、(16.97±3.71)d、(27.36±3.62)mmHg、32.26%(P<0.05);传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4.19%)明显不如研究组(100.00%)(P<0.05)。结果提示传统的骨瓣开颅术相比于标准去大骨瓣术,后者效果更好,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都较短,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并且安全性高。而有许多研究也显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通过将较大骨瓣摘除后,有效减轻了颅骨挤压脑组织的程度,使其脑部微循环或外侧裂循环均得到有效改善,从而避免了继发性脑干损伤的风险发生;由于颅脑外伤通常起病急,发展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产生很高的颅内压,加重了其临床症状,因此,迅速为患者进行降颅内压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标准性去大骨瓣减压术只需要清除颅内部分血块或将少量血性液体放出,就能够迅速使其颅内压有所下降,从而在短时间就达到了降低颅内压的目的,安全性也较高[11-12]。在薛长理等人[13]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7 d的颅内压为(15.85±2.75)mmHg,而对照组治疗后7 d的颅内压为(21.65±3.20)mmHg,观察组治疗后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标准去大骨瓣治疗脑外伤的效果明显,手术用时短,患者颅内压控制良好,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因此建议在临床上优先选择该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