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丹, 曹 杰, 辛 毅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 消化内科,安徽 宿州 23400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40%,致死率较高[1]。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是常见因素,出血率为10%~15%,严重会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患者死亡[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具有发病急、病情恶化较快和预后不良的特点[3]。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钛夹阻断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6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34)、B组(n=33)。A组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58.43±1.39)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8例,乙肝合并酒精引起的肝硬化11例,酒精引起的肝硬化2例,原因尚不明确的肝硬化1例。B组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58.61±1.35)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乙肝合并酒精引起的肝硬化7例,酒精引起的肝硬化10例,原因尚不明确的肝硬化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均为食管静脉曲张;无门脉高压断流术或者分流病史;依从性好;之前没有采取其他相关的手术方案治疗。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曾有静脉系统血栓;肝、肾及心功能异常。
1.3 研究方法 直接对A组患者胃底静脉曲张注射组织胶,退针后立即在导管中注入5 ml氯化钠溶液,防止组织胶将注射针堵塞,然后再继续进行下一个注射点的注射。对于B组患者,先选用钛夹阻断胃底曲张静脉血流,再在胃底曲张静脉内多点注射适量的组织胶,退针后立即在在导管中注入5 ml的氯化钠溶液,防止组织胶将注射针堵塞,然后再继续进行下一个注射点注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将2周内发生再出血定义为近期再出血,2周至6个月发生再出血定义为远期再出血[4]。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者曲张的程度下降;有效是静脉曲张直径缩小程度>50%,或者曲张的程度下降1个等级;无效是静脉的曲张没有变化。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组、B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百分率/%)
2.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近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远期再出血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例(百分率/%)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4/33),显著低于A组的29.4%(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例(百分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机体对门静脉高压的一种代偿,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门脉高压、血流阻力增加,进而在患者体内形成门体侧支循环,发生曲张的静脉容易发生破裂,从而导致患者机体大出血[5-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临床属于危急重症,消化道近期出血后易产生近期再出血及远期出血,病死率极高,易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导致死亡[7-8]。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止血难度大,病死率高、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因此,及时控制住出血极其重要[9]。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呕血、皮肤湿冷、大便变黑、心悸及血压水平降低等,临床研究证实出血早期得到控制可使病死率明显降低[10-11]。
组织胶作为一种异物,注入体内最终会排出到体外,在组织胶注入 3 个月内会因为排胶出现出血现象称为早期排胶出血。少量、多次注入组织胶,可使血管充分发生闭塞,预防排胶出血[12]。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6个月,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近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远期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钛夹阻断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单独注射组织胶更为显著,安全性较高。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后续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综上所述,钛夹阻断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静脉曲张,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远期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