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红,田静(.新野县中医院儿科,河南 新野473500;.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河南 南阳473000)
尿路感染是儿童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是病原菌在侵入泌尿系统后生长繁殖,侵犯尿道黏膜或组织后所引发的肾盂炎症、尿道炎、膀胱炎[1]。临床多表现为尿频、发热、呕吐等症状,会造成肾脏、尿路黏膜等泌尿系器官受到损伤,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延误治疗时机会造成患儿病情迁延不愈,严重者还会出现肾功能衰竭情况,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尿路感染多使用各类抗生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随着抗菌药物种类的更新迭代和耐药菌不断变化增长,导致小儿尿路感染治疗难度增加[3]。所以定期对患儿进行尿液培养,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和分布特点,为尿道感染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提高治疗效率,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为此,笔者通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儿627例,对其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菌株鉴定和耐药性分析试验。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尿路感染治疗的患儿627例,其中男198例、女429例;年龄1~13(6.74±4.22)岁。纳入标准:(1)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尿路感染的相关标准[4];(2)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无精神疾病,无认知障碍。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者;(2)合并其他感染疾病者;(3)由非感染性疾病所致者;(4)免疫缺陷性疾病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5]中的相关标准进行细菌培养、鉴定。采集所有患儿入院后接受治疗前的尿液标本,对采集的尿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M.H琼脂平板全部采用哥伦比亚琼脂(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分离菌株的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Walkaway96 plus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贝克曼库尔特公司)。采用2016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MIC法对药敏试验进行判读。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WHONET 5.6微生物实验室数据管理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1 病原菌种类和构成 627例尿液标本中共检查出病原菌19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18.97%),以粪肠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菌151株(77.44%),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等;真菌7株(占3.59%),分别是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见表1。
表1 尿路感染患儿尿液标本中病原菌构成和分布
2.2 常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性都较高,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抗药性为零。见表2。
表2 尿路感染患儿尿液标本中常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2.3 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 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其余药物耐药性较低。见表3。
表3 尿路感染患儿尿液标本中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尿路感染已成为第二大感染性疾病,全世界每年约有1.30~1.75亿人发生尿路感染[6]。由于小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免疫能力较差,泌尿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儿童的输尿管较成年人长且弯曲,弹力纤维、管壁肌肉发育不全,在患上其他种类的感染性疾病后病菌入侵患儿的泌尿系统,多通过细菌上行性感染的方式。该病在1岁以内的婴儿发病率更高,且多见于女婴[7]。患儿在发生尿路感染后多出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情况,而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菌血症、败血症等并发症,严重者还会出现慢性肾衰竭。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至关重要,但随着时间改变抗菌药物的增加,病原菌也会出现变异,所以有关抗菌药物对病原菌耐药性和分布特点的探究有着较为深远的临床意义[8]。
研究结果显示,总共检查出病原菌195株,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性都较高,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抗药性为零。分析原因是此类细菌可产生多种细菌毒素,具有耐药机制复杂、耐药性强的特点。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率低的原因可能与临床应用较少有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检查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达77.44%,而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其余药物耐药性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大肠埃希菌相较于其他病原菌细胞壁更加坚硬,其抵抗机体内血清的杀菌能力更强,同时对吞噬细胞和高渗尿破坏的抵抗能力也更强[9]。同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还可能与抗菌药物主动外排、产生β-内酰胺酶、外膜孔蛋白的缺失等原因有关[10]。且大肠埃希菌具有粘附作用,能粘附在尿路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引发炎症,同时降低了药物作用。
综上所述,造成儿童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应选用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耐药率较低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应注意中段尿培养,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保证治疗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