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云,邹燕子(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215129)
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受累的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1]。因此,早期对重症患者的病因进行准确、快速的判断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既往,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明确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因,其中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进行相关病因的临床评估,但该诊断方式耗时较长,且具有较高的转运风险。而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作为无创诊断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脏器解剖结构的显示中起到关键作用[2,3]。鉴于此,本研究探究重症超声管理(PCUM)在我院100例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19年8月我院采用常规诊治方案的52例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重症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9月~2020年3月我院采用PCUM方案的48例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重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39~67(51.08±3.24)岁;急性呼吸困难36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6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41~65(51.20±3.27)岁;急性呼吸困难33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呼吸困难者动脉血氧分压<60mmHg,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0mmHg,和或氧合指数<300mmHg;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表现为意识障碍、脉搏>100次/min,四肢湿冷,皮肤有花纹,黏膜苍白;尿量<30ml/h,脉压差<20mmHg;③临床资料均保存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胸廓畸形;②重症医学科留治时间<24h;③存在胸部外伤或大量皮下气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诊治方案,主要包括临床评估(临床表现、既往病史)、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CT血管造影等。
1.3.2 观察组 采用PCUM方案,进行心脏超声与肺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病理状态与心包填塞或占位情况,明确是否存在急性的肺源性心脏病等情况,评估患者腔室内径、左心功能、右心功能、室壁的厚度、容量的状态等;检查双侧胸腔和肺脏情况。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与超声检查结果,明确患者的病因。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位操作者实施。
1.4 临床观察指标 (1)对比常规诊治方案与PCUM方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症状检出率;(2)对比采用常规诊断与PCUM方案的初步诊断时间、确定诊断时间、启动其他诊断检查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诊断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诊断急性呼吸困难病因(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实变、肺间质病变、急性肺栓塞、气胸)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分布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梗阻性休克)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急性呼吸困难诊断准确度比较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诊断准确度比较
2.2 两组诊断所需时间比较 观察组初步诊断时间、确定诊断时间、启动其他诊断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诊断所需时间比较(±s,min)
表3 两组诊断所需时间比较(±s,min)
启动其他诊断检查时间观察组对照组n 初步诊断时间确定诊断时间48 52 t P 13.94±1.65 22.82±3.07 17.802 0.000 55.89±5.71 67.64±8.32 8.167 0.000 41.79±4.68 75.06±9.25 22.406 0.000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与急性呼吸困难均为重症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呼吸、心率增快为非特异性表现,往往会掩盖隐匿的原发疾病;若未得发现潜在的病因可导致治疗方向错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早期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既往,临床诊断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相关病因需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肺动脉CT血管造影,或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如Swans-Gans导管、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等,上述诊断方式均具有耗时长、花费高等缺点,且床旁无法及时获取有效信息。此外,由于重症患者往往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或使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持续泵入维持血压,外出检查风险极大[5]。因此,积极探究更为合理的诊断方案极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水肿、肺实变、肺间质病变、急性肺栓塞、气胸、分布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梗阻性休克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PCUM方案对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初步诊断时间、确定诊断时间、启动其他诊断检查时间均早于常规检测(P<0.05),提示PCUM方案可在保证对各种类型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症状检出率的同时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分析其原因:PCUM方案中所使用的超声系统可利用多普勒原理,实时显示血管中一定范围内的血流频谱图,从而确保超声科医师能够精准地观测血管壁及血流情况[6];此外,超声检测具有组织谐波与血流显像功能,能够有效降低气体等伪影的干扰,清晰显示区域内血流状态改变或血管解剖结构[7]。此外,与X射线、CT相比,PCUM方案可于床旁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强、无辐射等优点,还能够整合不同系统或器官功能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始动病因,这对于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8]。但值得注意的是,PCUM方案往往仅检测病变容易出现的部位,存在漏检的可能,结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还应扩大样本量,扩大超声检测范围,以进一步探讨PCUM方案在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PCUM方案保证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检出效果,缩短初步诊断时间、确定诊断时间、启动其他诊断检查时间有助于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