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肛周感染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2021-08-03 08:49刘有云孙小君李作瑞祁生平刘香春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2期
关键词:长轴冠状肛管

刘有云,方 靖,孙小君,李作瑞,祁生平,刘 嘉,刘香春(通讯作者)

(青海省中医院放射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肛周感染性病变的位置较浅时,根据临床症状诊断并不难,但对于深部感染,由于无典型临床表现,且病变位置较深,仅凭临床表现诊断是十分困难的[1]。且发展深部肛周感染性病变发生若未予以及时诊治,待脓肿期发展至肛瘘期时不仅诊治难度增加,且极易出现长期反复感染[2]。为此,临床诊断深部肛周性感染时,多应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予以辅助,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还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其病理病变软组织进行比对分析,在众多相关研究中,对此均表示MRI技术诊断准确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3-4]。本研究具体以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共200例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肛周感染性病变患者为对象,分析MRI诊断肛周感染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共200例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肛周感染性病变患者为对象,其中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常规MRI技术诊断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20~75岁,平均(44.52±3.35)岁;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优化MRI技术诊断的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男69例,女31例,年龄20~74岁,平均(44.16±3.73)岁。两组性别、年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均行MRI检查;经手术病理确诊;有发热或肛周胀痛等临床表现。

排除标准:存在MRI禁忌证者;合并肛周肿瘤者;拒绝参与者。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MRI检查,仪器选择1.5T超导型磁共振(厂家:Philips,型号:Achieva),参数值设置:斜轴位层厚、层距分别为4 mm、0 mm,视野200 mm×200 mm,矩阵320×320;斜冠状位层厚、层距分别为4 mm、0 mm,视野230 mm×230 mm,矩阵320×240;矢状位层厚、层距分别为4 mm、0 mm,视野200 mm×200 mm,矩阵320×240。检查前排空大便,所有患者均于同一组放射医学诊断医师指导下取仰卧位,于平静呼吸下进行扫描成像。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技术,予以水平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平扫(扫描方位与人体长轴垂直,后两者扫描方位与人体长轴水平)。观察组基于上述MRI检查操作,增加斜轴位(多采用垂直于肛管长轴的横轴位),斜冠状位、矢状位(平行于肛管长轴的冠状位及矢状位),并在平扫基础上予以增强扫描。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对比两组病变诊断准确率,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诊断脓肿位置坐骨直肠间隙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脓肿位置骨盆直肠间隙、高位括约肌准确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脓肿形态不规则条块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脓肿形态类圆形、分叶状准确率分别为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单多房单房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单多房多房准确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内口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的准确率比较

3 讨论

肛周感染性疾病的术前MRI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肛瘘及肛周脓肿的类型,有助于确定瘘管及肛周脓肿的走行与肛门括约肌、肛提肌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医师制定精准的手术治疗方案及预防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研究观察组行优化MRI技术,结果显示,观察组坐骨直肠间隙、不规则条块、单房准确率均为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准确率80.77%、82.61%、88.37%(P<0.05);观察组骨盆直肠间隙、高位括约肌、类圆形、分叶状、多房准确率分别为89.47%、88.98%、87.50%、92.31%、100.00%,较对照组准确率82.35%、75.00%、82.35%、90.91%、83.33%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内口准确率为89.36%,显著高于对照组准确率71.43%(P<0.05),提示优化后的MRI技术诊断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从脓肿位置、形态、开口等多个方面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其准确率均在90%以上,均显著高于或略高于常规MRI技术诊断准确性,且即便是常规MRI技术诊断,其准确率也均在70%以上,若非受限于样本量,其诊断准确性可能还要更高。韩秀莲[5]相关研究结果也显示,MRI技术诊断这一疾病的准确性均在91%以上,并提出这一诊断方法效果肯定,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丰富且可靠成像信息,与本研究结论相符。分析原因在于优化MRI技术增加斜轴位、斜冠状位扫描为病变诊断提供更全面而准确数据资料,而增强扫描更是能明显提高脓肿的显示率,避免因病变形态多样性而遗漏诊断信息影响诊断结果[6]。

在MRI扫描方位上,采用垂直于肛管长轴的横轴位,有助于显示瘘管与内外括约肌的关系及内口的位置,明确瘘管的类型;平行于肛管长轴的冠状位及矢状位,可显示与肌缘、肛提肌有关的脓肿、瘘管的位置和行程,并可完整观察肛提肌,有助于判断高位或低位脓肿。

肛提肌是由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和坐骨尾骨肌构成的扁平肌,呈左右对称的两块,肌束向内后方走行在直肠后面,两侧肌纤维交叉形成肛尾缝止于骶尾骨,形态为凹漏形肌。由于肛提肌围绕直肠走行的特点,平行于肛管的斜冠状位扫描能显示肛提肌的最大截面,对显示与肛提肌有关的瘘管走行、位置及周围的脓肿要优于常规冠状面。有资料显示,肛提肌在冠状位和矢状位优于轴位[7]。肛门外括约肌是由圆锥形的皮下部、椭圆形的浅部和圆环形的深部构成,其三层的走行大致垂直于肛管,所以垂直于肛管的斜横断位能很好地显示与肛门外括约肌的情况。由于病变形态的多样性,不能在同一平面上完全显示,因此诊断时应将斜轴位、斜冠状位、矢状位结合起来分析,为肛瘘诊断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影像信息。有报道称同时采用DWI序列能很好显示脓肿与肛周肌肉之间形成的对比[8],因为DWI序列也有脂肪抑制作用,故肛周脂肪表现为低信号。

综上所述,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诊断中MRI技术有高准确率,且优化后的MRI技术较常规MRI技术对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尤为突出。

猜你喜欢
长轴冠状肛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单管立式长轴多级熔盐泵的研发及应用
椭圆与两焦点弦有关的几个重要性质及其推论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2013年山东卷(理)压轴题的推广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冠状切口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