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

2021-08-02 19:21房玉红冷婕
艺术评鉴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策略

房玉红 冷婕

摘要:钢琴演奏这一艺术活动有着深厚的内涵以及高雅的情调,对演奏者的专业技巧水平、表现水平、心理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如若演奏者在舞台中无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无法克服紧张、焦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那么无论你专业技巧多么过硬,表现水平多么高超,都无法为观众提供优质的审美体验,因此可见,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优秀与否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良好心理素质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常见的心理素质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钢琴演奏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策略,旨为提升钢琴演奏教学水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钢琴演奏教学  心理素质  策略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1-0163-04

目前部分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时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躁、自卑这类不良的心理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心理素质较差,无法合理调整自身的情绪,这也会让演奏成效大打折扣。教师可以从加强演奏技术、熟悉演奏曲目、提升身体机能协调性、端正心态、锻炼应变能力、丰富舞台实践等方面入手,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良好心理素质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在人类的整体素质之中,心理素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综合了智力、素养等先天因素以及环境、教育、实践等后天因素,将人体内在情绪外化成对各类事件的调整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社会生活出现了较大的变革,这也让新时期的人才新增了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要想让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之后以处变不惊、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各种挑战,就必须以日常教学为载体,充分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而钢琴演奏教学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在钢琴演奏中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但能够保证钢琴演奏的成效,还能够确保学生充分发挥出日常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钢琴演奏技巧,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决定着钢琴演奏的成效

对于演奏者而言,心理状态、音准控制、手法技巧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协调才能够保证钢琴演奏达到最佳效果,如若演奏者并未维持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那么就会降低其心、手、音的和谐程度,进而引发音准出现差错或技巧出现失误等现象。演奏者只有合理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才能够让所演奏的音乐与观众达成心灵上的共鸣,凸显乐曲的深刻内涵,观众也才能够收获良好的审美体验,进而有效保障钢琴演奏的成效。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决定着钢琴演奏技巧的发挥

要想顺利完成钢琴演奏,演奏者自身的专业技巧熟练与否是根本所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将其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如若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等这类不良心理因素,那么其所掌握的钢琴演奏技巧就无法全面发挥出来,非但无法保证钢琴演奏的稳定开展,还会在观众心中留下较差的印象,认为演奏者在演奏技巧方面不过关,长此以往,对于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水平提升有着不利的影响。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创新意识的激发

仅仅拥有纯熟的基础演奏技巧不能够全面增强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还需要在演奏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通过灵感的迸发带给观众颇具新意的视听享受。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保证演奏者能够深刻认识到钢琴音乐作品,并结合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作品进行重新创作。如若演奏者自身心理素质不佳,认为自身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且伴有彷徨、不自信等不良心理状态,就会影响到演奏者自身创新意识的激发。

二、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常见的心理素质问题

(一)演奏过程中出现紧张或胆怯的心理

学生在进行钢琴现场演奏时,经常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及反应,特别是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他们在面对数量众多的观众时,很容易出现紧张或胆怯的心理,因为紧张过度会导致学生手心不断出汗,且维持一个僵硬的神情,如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整,那么就会对钢琴演奏成效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有部分学生出现了情绪高涨伴有快速心跳的情况,在学术界将其称为轻度紧张心理,会随着演奏经验的丰富而逐渐消除。还有部分学生在演奏时会产生手脚灵活程度下降的局面,且伴有一个悲观且失落的心态,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消极紧张心理。当出现上述情况之后,学生一般无法将自身的真实演奏水平发挥出来,教师应当在后续的教学之中加强对其心态调节的训练。

(二)演奏过程中出现害怕或自卑的心理

部分学生在演奏之前会设定一个较高的心理预期,害怕自己的演奏成效不如其他同学,或者是缺乏一定的自信,就会引发自卑或害怕这类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部分学生在演奏之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练习,但在现场演奏过程之中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而显得过于机械化,此时就会认为自身并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进而出现不良情绪,对演奏成效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有部分学生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之中产生了不顺手的局面,此时就会认为是否是自身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心中害怕产生纰漏,长此以往就会让演奏成效大幅降低。

(三)演奏过程中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

部分学生在进行演奏时因为各类因素使得发挥不够稳定,就会引发一系列临时状况,例如演奏失误等。如若出现了失误,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进而出现焦虑、急躁的不良心理,如果调整不够及时,那么就很容易拖慢整体演奏进度,影响演奏质量。在此状态下,学生在面对诸如连音、颤音这类复杂的音乐时,自身就会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之中,害怕出现错误而导致手指僵硬,不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演奏状态。

三、钢琴演奏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演奏技术,增强心理素质

钢琴演奏技术内容较为丰富,包括但不限于手指跑动、双手协调以及音阶练习等,娴熟的演奏技术是确保成功演奏的基础所在。如若学生未能熟练掌握演奏技术就组织其进行公开演出,非但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演奏技术的传授,以此来奠定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基础。教师在日常训练之中,应当组织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强化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在心中完成内化,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根据琴谱进行演奏。强化练习并不是指机械重复,过于枯燥的练习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习成效,因此在日常训练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立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其明确本次演奏技术练习的目的所在,究竟是为了完成对手指的训练还是增强自身的乐感。明确的目标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演奏技术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从而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对乐曲进行理解与表现。

(二)熟悉演奏曲目,增强心理素质

如果说演奏技术是演奏成效的基础所在,那么对作品风格的独到见解则是演奏成效锦上添花的因素,学生必须要对乐曲的结构、风格以及和声配置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这样才能够在演奏过程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因此教师在进行钢琴演奏教学之中,应当引导学生对演奏曲目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了解,诸如作曲家的历史背景、创作手法,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深刻内涵等,以此让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控,进而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背谱对于学生的钢琴演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若学生并未全面记忆琴谱,那么在演奏的过程之中会受到紧张心理状态的影响,产生忘谱、跑音等现象,情况严重时还会引发演奏中断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之中将合理的背谱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背谱效率及背谱准确程度能够大幅度提升,越熟练的背谱能够带给学生更强的演奏自信心,为成功演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身体机能协调性,增强心理素质

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的过程之中,应当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将手、耳、眼、目这类身体部位进行有效的调动,保证不同感官之间的配合程度,这样才能够让演奏成效达到最佳。如若在这一过程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就会降低配合程度,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演奏彻底失败。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经常出现“怯场”这一消极心理,部分学生在演奏之前一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准备,在训练过程之中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演奏状态,但当其登上舞台之后就会不由自主出现紧张的现象,甚至脑海之中一片空白,双手的动作明显失控,严重抑制了钢琴演奏的顺利进行。如若调整不够及时,就会让学生丧失自信心,失去演奏动力。因此学生在出现这类情况之后,教师应当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引导手段。第一,教师应当保持一个平等的心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到学生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挖掘出问题的成因,并给出合理的解决建议。第二,在演奏之前,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保持一个放松情绪,防止心理压力过大而引发演奏失败。同时在日常的训练之中还应当加强对学生身体机能协调性的练习,通过锻炼手指反应力、音乐内涵表达的方式让学生身体机能越来越协调,进而最大化地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端正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之中出现突发情況屡见不鲜,学生必须要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正确应对。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平和的心态必不可少,切忌急于求成,不能过于随便是优秀钢琴演奏者的必备素养。因此教师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来端正学生的心态,以此来全面增强其心理素质。具体而言,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练习与上台演奏之间的区别,在练习过程之中要让学生竭尽全力合理把控乐曲的音色、节奏和音调,以完美来要求自己;而在上台演奏中则应当尽量接受未知因素对演奏所带来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保持平时练习的水准,使他们心平气和地接受演奏当中出现的瑕疵,确保顺利地完成整个演奏,让学生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保证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最佳演奏水平。对于学生而言,舞台表演是日常训练的缩影,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日常训练当做正式演出,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克服心理压力过大这一问题。

(五)培养应变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对于增强其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若条件允许,教师应当组织学生提前感受舞台的氛围,让其能够熟悉舞台环境。而在日常训练之中也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设一个钢琴演奏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情境之中掌握应对突发情况的有效手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不同局面下应对自如,进而全面增强心理素质。

(六)丰富舞台实践,增强心理素质

当前大部分钢琴演奏教学都采取了“一对一”模式或“小班教育”模式,相对而言教师和学生较为固定,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习惯范围较小的演奏情境,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演奏技巧,但如若外部环境出现了变化,特别是上台进行演奏时,学生就不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周围的环境,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之中从不同途径丰富学生的舞台实践,给予其充足的机会让其积累更多的舞台经验。例如教师可以选择部分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组织其参与到各类实践演出之中,可以以人头攒动的公园为舞台,也可以以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为观众,还可以在学校进行公开演出,并且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要积极听取观众所给出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自身在演奏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丰富学生的演奏经验,让其能够在这一过程之中掌握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学生在演奏时应当鼓励其充分发挥自身的风格,无需按照既定的标准来演奏,通过自身的创意让演奏的曲目更具特色,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大有裨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决定着钢琴演奏的成效,因此在进行钢琴演奏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明确学生钢琴演奏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素质问题,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钢琴演奏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盈莉,杨闰涵.高校钢琴演奏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途径[J].中国民族博览,2020(24):31-33.

[2]杨婧.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J].艺术品鉴,2020(29):184-185.

[3]范小稚.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J].戏剧之家,2020(20):67.

[4]李琛,陈静.钢琴表演中紧张心理的调控研究[J].黄河之声,2020(04):50.

[5]王茜玥.探析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J].明日风尚,2020(02):141-142.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策略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我的手机在哪?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生心理素质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