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3-0068-02
即时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对衡量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即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及时、直接的评定、判断、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积极调整学习状态,有利于促进其创新思维与探究精神的综合发展。
1.营造活跃氛围,尊重情感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认知正处于发展时期,因此,教师的即时性评价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能够在激励、表扬、引导、启发、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调整学习状态,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注重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五上《珍珠鸟》一课时,笔者先根据自读要求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安排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根据文章的结构去分析文中表达的情感,并找出文中体现“美好的境界”的词句,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起先……随后……渐渐……有一天……”,发现课文中“小鸟一步一步地挨近‘我”的秘密。由于学生经常会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因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利用即时性评价启发学生:“大家充满期待的眼神告诉老师,今天的课堂是温馨而美好的,请同学们抓住描写珍珠鸟动作的词句,细细品读。”另外,笔者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起点去思考探究:“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你与它们的关系如何?你们是怎么逐步建立深厚友谊的?”针对学生的回答,笔者即时引导:“同学们和小动物的情谊是随着信赖而逐渐加深的,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教师作为行使评价权利的主体,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情感需要考虑,以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
2.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因势利导体现即时评价的导向性,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化知识,合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时点评,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精细化的整理,将评价转换为教学的机遇,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发展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五上《搭石》一课时,笔者以学生的个性为聚焦点展开即时性评价:“课文最后一节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那么,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有的学生说“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总让对方先走”,有的学生说“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有的学生发现细节“搭石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笔者即时点评:“你们非常细心,发现了不同的细节,和作家刘章心灵相通,和作家家乡的人们心灵相通。”以此引导学生感受乡亲们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深刻理解课文中浓浓的乡情,笔者即时评价:“作者家乡的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老人摆搭石的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如此,笔者不断提醒,适时启发学生去体会文中流露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教师要善于运用即时评价,让每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主题思想的理解,启发不同程度的学生从多个角度品味课文语句的精妙之处,并引导学生从“秋凉搭石—无私换石—协调走石—谦让过石”学习作者抓住题眼、选取典型画面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3.精准交流互动,引发深层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即时性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能准确理解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以恰当的评价打开学生的心扉,启发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中的词句建立广泛联系,深入把握文章的精髓。语文课堂中的观察、反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回应,教师要在即时性评价后,密切關注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相关认知经验、知识技能和学习的情感态度,在评价过程中要验证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的要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补充和纠正,深化课堂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教学五下《草船借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笔者这样提问:“周瑜大吃一惊,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同学们,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当学生回答不够准确全面时,笔者给予学生交流尝试的机会,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交流,并进一步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帮助学生点明主题、梳理思路:“草船借箭的故事源于周瑜的妒忌,根据你的阅读,能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吗?”根据学生的发言,笔者进行即时评价,点明课文的中心,并引导学生弄清周瑜哪些方面比不上诸葛亮。通过比较故事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相机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细节“诸葛亮笑着说”去理解他为什么笑,他在笑谁。在梳理文章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他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他笑鲁肃的老实、宽厚,他还可能笑周瑜的不自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学生自然有了对课文更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人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