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姿态

2021-08-02 11:27邹贤中
飞天 2021年7期
关键词:曾祖父好心人户口

邹贤中

不同的时期,人们有不同的生活姿态,正是这种不同,构成了一帧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画卷。

像草芥一样卑微地活着

像草芥一样卑微地活着,这是曾祖父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其实,我是没有见过曾祖父的,我出生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去世十多年了。然而,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通过长辈们的口口相传,曾祖父卑微一生的形象在我脑海中形成了大致的轮廓。

曾祖父出生在1900年,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风雨飘摇的年月。曾祖父呱呱坠地的那一年,八国联军侵入了北京圆明园。这次浩劫最后以清廷与十一个西方列强国家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为终结,这丧权辱国的“九七国耻”彻底将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退兵是有条件的,其中一项就是赔款加利息合计9.8亿两白银,这让连年吃败仗国库空虚的晚清政府雪上加霜。“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话道尽了民间百姓的疾苦。为了偿还列强的赔偿款,晚清政府更加疯狂地搜刮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群众的民脂民膏。

曾祖父的父母是无田无地的雇农,是农民群体中最受压迫剥削的阶层。政府的疯狂搜刮不可避免地落到他们的身上。地主面对如狼似虎的官兵自然没辙,于是回头将自己的损失算在雇农们身上。如此一来,曾祖父的父母的日子就更加悲惨了。以往累死累活就图一口饭吃,现在大人吃不饱,孩子更加没得吃。很多次,曾祖父都到了快要饿死的边缘。

曾祖父五岁时,为了能多吃一口饭,他就给地主放牛。地主觉得自己给曾祖父赏赐了一口饭吃,就是他的救命恩人,于是更有了打骂他的理由。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口痒手痒,地主就可以把曾祖父臭骂一顿,甚至还要动手打他。他的父母见了也不敢声张,只能事后搂着曾祖父默默地哭泣,教育他忍气吞声。

这些经历让曾祖父养成了卑微、胆小、怕事、懦弱的性格。

清朝在1912年彻底结束了它统治中国的历史,人们欢天喜地迎来了新时代。然而,这一切对曾祖父来说并没有什么改变,革命的风波并未波及到他居住的小山村。12岁的他没有条件读书,依旧当雇农。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可是,在山沟沟里当雇农的曾祖父并不知道。直到192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毛泽东领导的军队打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曾祖父一家才在1928年彻底摆脱了雇农的身份,成了拥有田地的人。这对他们来说,在以往是根本不敢想象的破天荒的大事。那年,曾祖父已经28岁了,也就在那一年,他与一位同样翻身做主人的雇农女子结了婚。

曾祖父一生见过太多的兵荒马乱,虽然有了田地,虽然翻身做了主人,但他还是很胆小。他一直卑微地走完了一生。

其实我是能理解曾祖父的。这是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性格特征,童年的特殊记忆给他们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能吃饱穿暖是最大的幸福

曾祖父结婚两年后,也就是1930年,爷爷出生了。爷爷一出生,就是拥有了田地的人,爷爷是幸福的。然而,爷爷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却是吃饱穿暖。

爷爷居住的湘南农村极为偏僻,小镇名叫曲兰,号称衡阳的“西藏”,其偏僻程度可想而知。而我那个小村庄,又是我们镇最偏僻的地方,被村民们形象地称之为曲兰的“西藏”。村庄崇山峻岭,连绵起伏,这也就决定了可利用的水田极少,人均水田才三分。爷爷有兄弟四人,姐妹两人,这就成了八口之家,一家人才两亩四分的水田。在那个年代,杂交水稻还没有面世,水稻亩产最高六百斤,这还是收成好的年月。如果收成不好呢?那就不好说了。不管收成如何,公粮是必须要交的。如此以来,剩下的粮食就更少了。农村山高,田地大多挨山伴阴,光照少,产量更低。为了克服先天不足,勤劳的乡亲们都是种早稻和晚稻两季的。尽管如此,家里还是不够吃。

那年冬天,北风从西伯利亚一路南下,在野外发出凄厉的啸声。除了风,还有雪,外面冰天雪地,积雪厚达十几公分,湘南的农村一片银装素裹。虽然山村分外妖娆,有了平素见不到的风景,但是对爷爷来说,它只能徒添伤感。寒冷的冬天,人更需要食物温饱自己。然而,家里的仓库已经空空荡荡,连一颗粮食都扫不出来,穷得连老鼠都不愿在爷爷家里安家了。除了没有粮食,地里也没有菜,一家数口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胃里酸水直冒。爷爷的一个妹妹更小,直饿得抱着凳子哭,其他人也一个个委顿不堪。一个好心人来到了曾祖父家里,看到这种情况,就问曾祖父怎么不给孩子们弄点吃的。曾祖父指了指连一颗粮食都没有的粮仓直摇头。好心人看不下去了,就让曾祖父叫一个孩子去他家里取点米。爷爷忍饥挨饿跟着好心人去了。到了好心人家里,好心人还叫爷爷吃了一碗米饭,至于菜,就是一碗吃剩的干辣椒。在农村,没什么好吃的,湖南人无辣不欢,烧一碗干辣椒在那个年代就是下饭的好菜。爷爷已经两天没沾油米,他早就餓坏了,狼吞虎咽地吃了碗饭。好心人给爷爷量了五斤米。在回来的路上,尽管冒着大风雪,爷爷却颇为欢心,吃到了一碗白米饭,他好像捡到了天大的便宜。多年后,每当说到童年生活的艰辛时,爷爷都要说到那碗饭。那碗饭成了爷爷一辈子挂在嘴上的说辞,甚是荣耀。

在今日的我们看来,那是一段极其惨淡的岁月,却因为人世间的一点温暖,让爷爷铭记了一辈子。爷爷把米带回来后,一家八口人根本不够吃,曾祖父带着爷爷在野外扒开积雪,找来一些被雪覆盖了的野草和米一起熬成了一锅粥。外面的野菜都吃光了,只有野草,还被茫茫大雪覆盖。大家吃了这顿难以下咽的粥,救活了当时已经处于生死边缘的一家人。

爷爷当家做主后,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除了用少量的土地种植必要的蔬菜外,他带领父亲开荒拓土,种植了大面积的红薯、土豆、南瓜这些辅助粮食。在粮食根本不够吃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每天都有米下锅,交完公粮后,爷爷先留下少许的粮食用于招待客人,然后把粮食按一年十二个月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又按照每月的天数计算好平均数,每天做饭的时候,奶奶都要用秤按照当天的分量称出来。如此以来,平均下来每餐最多三两米下锅,这对于一家子来说是绝对不够的。为了不被饿死,爷爷辛辛苦苦种下的红薯和土豆这些辅助粮食就成了救命的主粮。

由于有了爷爷的辛勤付出,红薯、土豆、玉米等粗粮就多了,爷爷总算不用忍饥挨饿了。吃饭要有菜,为了能够下饭,爷爷种了不少菜,虽然不够丰盛,但因为有了每年榨的菜油、花生油、大豆油、茶油以及自家养猪的猪油,倒也可以填饱肚子。

父亲解决了曾祖父那一辈以及自己童年时代忍饥挨饿的问题,这成了爷爷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像候鸟一样勇敢

父亲出生在1960年,他高中毕业时正值19岁。也就在那一年的春天,一代伟人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我们的小山村,没有考上大学的父亲决定南下打工。父亲用蛇皮袋背着几件陈旧的衣服勇闯天涯,他独自一人来到了广州。那时候的广州一片热火朝天,他从事过很多工作,搞建筑、进工厂、当保安、做小生意……只因为能力有限,人生也没有任何起色。还有很多次因为没有暂住证和流动人口证,遭遇过不少窝心事。

父亲就像一只勇敢的候鸟,唯一不同的是,候鸟是在寒冷的冬天飞到南方过冬,到了春回大地的时候,又不远千里原路返回。而父亲却是在草长莺飞的春天飞到南方,在大雪飘飞的年关时节翩然归来。游子是风筝,他们与家之间有一根长长的线。如果真有这么一根线,我想,那就是年关了。不管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不管你离家多远,不管你有钱没钱,最后都得回家过年。每次回家过年,父亲都要对我们兄弟说,你们要努力读书,争取以后把户口迁到城里去。我在广州打工,遇到治安查证件时,本地人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就行了。甚至说一句白话,治安员就不用查他们的证件。

父亲话里话外全是艳羡。

我知道,父亲是想拥有一个广州城市户口的。城里户口多吃香啊,这不仅仅体现在查证件上面,在求职、社会福利、子女入学等方面都有很多优势。然而,父亲没有学历,也没有特殊的技能,又买不起广州的房子,甚至连他工作的私企由于保障不健全,社保都不给他买,积分入户也行不通。如此一来,每一条入广州城市户口的路都被堵死了,他只能望着广州的户口“徒有羡鱼情”。古代文人取仕,常用“日近长安远”形容求取功名之难。广州的城市户口对父亲来说,比古代文人取仕还难。

飞旋的年轮不断向前,不知不觉间,父亲在外打了一辈子工,广州户口依然没有办成。倒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挣的钱让我们兄弟吃饱穿暖了,也供我们读了一些书,他还在我们乡下建了红砖房。这一切,在爷爷手上又是不敢想象的。渐渐地,父亲对广州户口不再心心念念,他开始学会了知足常乐。父亲离家甚早,少年时代学来的农业技能几乎丢得一干二净,就算再拾起锄头,他也不愿意辛辛苦苦种田种地了。那种生活,既辛苦,又赚不到钱。虽然在外打工有一些辛苦,有一些无奈,但是比起在家种田种地好多了,打工不但有了固定的收入和休息时间,还不用看天吃饭,而且收入远远高于种田种地。

父亲说,你看现在的农村,处处可以见到小汽车,甚至还有不少小别墅。山林里树木也葱茏了起来,农村的环境是这么好。年轻的时候在城里挣钱,老了到乡下养老不是挺好的吗?

我想,这对父亲来说,纵然有遗憾,但也挺好,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我“没有”完成父亲的梦想

我出生在1990年,亲眼目睹了爷爷在家种田种地的辛苦,也听父亲说过在外打工的不易。那时候,家里的长辈总是喜欢这样教育我们:好好读书,以后读个大学,找份好工作。在家种田,晴天晒,雨天淋,不容易呢。就算去打工,没学历也是干体力活,辛苦不说,工资还低。多读书,坐办公室吹着空调,敲敲电脑不是很好吗?

我知道,他们描绘的未来是很多农村孩子一生至高无上的追求,这也是他们没有成功于是寄托在孩子们身上的梦想。

我先后参军、打工、入警,如今成了深圳市公安局的一名公职人员。父亲得知我成为公职人员后,激动得无以复加,哎呀,我现在去深圳,不怕查暂住证了吧?我告诉父亲,现在的深圳,早就不查暂住证了,也没有了关内关外这一说了,都特区一体化了。

父亲问,那你能入深圳户口吗?

我这才明白,入城市户口成为父亲一辈子最美好的珍藏。

我回答父亲说,能呢。根据深圳市公职人员有关规定,可以办理深圳户口。

父亲在屋子里踱了几圈步子,激动地说,太好了,深圳是特区,是一线城市,你赶紧入深户吧。

单位下了通知,说是要给我们办理入深圳户口。当然,以自愿为主。斟酌再三,我却没有办理。父亲得知后,十分不解。我说,爸爸,您说,入深圳户口有什么好处呢?

老小老小,人越老,越发像个孩子。他扳着指头说,第一,孩子入学;第二,社会福利更好。

我说,老爸,您数出的好处只有两个,可是把户口留在农村好处更多呢。您看我在城里买了房子,住房问题解决了。按照积分入户,孩子在深圳读公立学校不成问题。我们买的是深圳社保,老了一样可以享受养老待遇。再说了,现在是农村人进城容易,城里人想在农村买地建房子却是绝无可能。我们在农村有房子、有田有地,多好呀。现在提倡乡村振兴,未来的农村会越来越好。就说我们山村吧,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等我退休了,回到老家养老,种花种草该多好。

父亲被我描述的蓝图吸引了,他说,可不是,在我小时候,人们只想着种田种地,田地里有草还得去拔除,你们倒好了,还要种草,真是不可思议。现在的农村确实不一样了,路灯早就安好了,人们吃完晚饭可以散步,还在村里的广场跳广场舞。

父亲未能完成的心愿,本来是想寄托在我的身上的,然而,当机会来临,我却放弃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父亲理解了我。我想象着越发美好的生活就像一條河流在向前奔涌,心中感慨万千。这感慨,如浪涌,一波又一波冲击着我的心头。

猜你喜欢
曾祖父好心人户口
在路上
有一种感觉叫不舍
痕迹
凝眸深处
户口
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户口的如何申请恢复
黑暗之光
八类“黑户”可登记户口
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
人无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