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利水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0例

2021-08-02 03:58李晓华郭亚南郭德洪
中医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乙型利水腹水

李晓华,郭亚南,郭德洪

(1.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硬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2.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炎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炎性反应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病情迁延,患者易出现肝硬化[1]。肝硬化可导致患者肝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各类并发症,肝硬化腹水就是其中之一[2]。肝硬化腹水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等症状,治疗难度大[3]。临床上常给予拉米夫定和呋塞米等进行治疗。拉米夫定是抗病毒药物,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呋塞米是常用的利尿剂,短期控制腹水效果较好,但药物长期治疗效果欠佳,且腹水症状长期存在,易复发,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近年来,中医相关研究较多,许多学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并与西药相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健脾利水汤源自《胎产心法》,过去常用于治疗孕妇脾胃气虚,近几年来,研究发现用其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健脾行水的作用。2017年6月—2019年10月,笔者采用健脾利水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0例,观察健脾利水汤对该病患者肝功能和腹水的改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1~66岁,平均(50.94±5.87)岁;病程1~15年,平均(5.46±1.72)年;肝功能Child分级为A级18例,B级1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0~68岁,平均(51.38±5.13)岁;病程1~14年,平均(5.32±2.05)年;肝功能Child分级为A级21例,B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4]。①肝硬化患者近期出现乏力、腹胀等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②腹部叩诊提示移动性浊音阳性,患者腹腔内液体含量>1 000 mL;③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认患者出现腹水。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5]中脾虚水停证的辨证标准。症见:腹大胀满,乏力,食欲不振,面黄,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舌白腻,脉缓。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西医诊断标准者;②中医辨证为脾虚水停证者;③近期未做过肝脏手术者;④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精神疾病患者;②患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③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④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恩替卡韦片(由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70327101,0.5 mg/片),0.5 mg/次,1次/d,口服;呋塞米片(由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701N02,20 mg/片),40 mg/次,1次/d,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水汤加减,药物组成:白术20 g,茯苓20 g,人参10 g,当归10 g,陈皮14 g,泽泻30 g,紫苏子14 g,川芎15 g,甘草片3 g。1剂/d,水煎药汁至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两组均于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①治疗前后,用量尺测量患者腹围,记录患者24 h尿量。②按照参考文献[5]相关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包括腹大胀满、乏力、食欲不振、面黄、下肢水肿、小便短少等)进行评分,每项症状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3,6,9分。各症状评分相加即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症状改善越好。③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静置,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 ALB)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年1月)》[6],根据中医证候积分,以疗效指数判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疗效指数为30%~<70%。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疗效指数<3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μ=2.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腹围、24 h尿量对比

治疗后,两组腹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24 h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腹围、24 h尿量对比

8.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8.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L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9 讨 论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为门静脉高压[7]引起毛细血管静脉端水压增高,导致水分渗入腹腔,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等症状[8]。中医学认为,肝腹水可归为“鼓胀”等范畴[9],其病机为酒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10],临床常见脾虚水停证。脾虚水停证多由酒食不节导致脾气亏虚所致,《灵枢·水胀》言:“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脾虚导致水谷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进而气血不足,水湿内停,故表现为腹胀、乏力、面黄等症状。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常给予拉米夫定和呋塞米等进行治疗,可起到抗病毒和利尿的作用。健脾利水汤加减方中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利水渗湿,有健脾功效,可补脾虚,从而促进水谷运化;人参补中益气;当归补血活血;陈皮理气健脾;泽泻利水渗湿;紫苏子健脾利尿,行气理气;川芎活气行血;甘草片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石晓琳等[11]研究表明:健脾利水汤有燥湿利水的作用,可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腹水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健脾利水汤可以提高疗效;治疗组腹围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健脾利水汤具有健脾利水的作用,可促进腹水排出,从而减小患者腹围,增加24 h尿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ALT、AST均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发生肝硬化,细胞破损,血液中ALT、AST水平升高;肝脏是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当发生肝硬化,肝功能紊乱,TBiL水平升高;ALB可维持机体渗透压,当发生腹水,ALB水平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健脾利水汤治疗可疏肝理气利水,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腹水症状。

综上所述,健脾利水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减小患者腹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然而,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如研究时间较短,未能反映出患者远期预后情况,下一步研究可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证明健脾利水汤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疗效。

猜你喜欢
乙型利水腹水
猪乙型脑炎概述及其防治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联合检测血清及腹水中的肿瘤指标对腹水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
肉鸡腹水咋防治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构建利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