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中社区奖励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研究
——以社会交换理论为指导

2021-08-02 07:40姚巧红连洪俪张学敏李玉斌
软件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龄社区满意度

姚巧红,连洪俪,张学敏,李玉斌

(1.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辽宁师范大学后勤服务产业集团办公室,辽宁大连 116081)

0 引言

随着国家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项目的全面推进[1],中小学教师拥有了可随时随地和大范围进行知识共享的专属通道。然而,技术环境仅仅能为知识共享提供条件,却不能保证知识共享行为一定会发生[2]。事实上,由于学界对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教师知识共享的研究不充分、激励措施缺位以及知识共享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还不明显等因素影响,包括网络学习空间在内的许多在线教研环境常常处于沉寂状态,或者仅仅维持形式上的联系,在教师知识共享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3]。如何让广大教师将个人观点见解等知识性内容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共享出来,是当前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已有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提出“受到尊重、得到关注、社会影响、社会性支持、价值自我感知、任务性代价、认知性代价、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便利条件”等影响因素[4-6]。但从教师知识共享行为有效发生角度看,通过道德教育、氛围影响、行为约束来提高人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是通过个人需要、劳有所得、自我实现等构建有效的促进机制?是打造知识共享的“免费蛋糕店”,还是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惠家园?这些问题学界似乎没有给予严肃对待。为此,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从人类行为的“经济性”出发,以调查实证方式分析了网络学习空间中社区奖励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希望能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管理等提供帮助。

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 社区奖励

传统商业领域广泛使用积分兑换、增值服务、优惠折扣等奖励措施,以此吸引和留住顾客,激发他们的购买意愿,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上述传统领域的激励措施被巧妙地应用到互联网行业中,社区奖励概念应运而生。社区奖励指网络社区管理者为吸引、激励和驱动社区用户参与平台活动而提供的奖励,主要有虚拟货币(如社区积分、财富值、经验值)、等级特权(如内容解锁、社区权利)、荣誉标签(如徽章、LOGO 形象)、虚拟商品、小额现金等。

1.2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霍曼斯(Homans)提出。该理论以古典经济学、社会分析学和提供解释的心理学为基础,把人的行为理解为一种权衡得失、计算利弊、期待回报的理性行为,认为主体行为的产生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满足而发生的交换。目前,社会交换理论已成为分析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已有大量研究利用其分析个体间的行为交互与社会互动过程。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作为一种社会互动行为,行为主体不可避免地受到知识共享过程获得利益与付出代价感知的影响,这为分析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的持续发生提供了新的视角。

2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2.1 研究模型

相关研究认为,社区奖励对用户具有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7]。实用价值是从“经济性”角度出发分析用户的参与行为,认为行为主体采取某种行动前会对预期收获进行衡量。实用价值主要指网络学习空间成员参与空间活动获得的直接性收益,主要有网络学习空间积分、财富值、经验值、虚拟货币、兑换券和小额现金。情感价值反映的是用户对社区奖励给其带来的情感收获,主要体现在级别权限、荣誉徽章带来的成就感,得到更多“关注和回应”时体会到的社交感,以及参与社区活动获得的自我肯定和助人愉悦感。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每个人都是价值的创造者和利益的追求者,用户的行为是对获得与付出心理感知与权衡的结果,如图1 研究模型所示。

2.2 研究假设

2.2.1 社区奖励价值感知

知识型虚拟社区用户等级特权提升、荣誉徽章获得是伴着知识共享行为虚拟货币増加而改变的,而用户等级特权提升意味着可以在虚拟社会区中享受更多的待遇,荣誉徽章的获得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度。也就是说,用户在通过知识共享行为获得社区奖励实用价值的同时,会给自己带来情感上的收获,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对社区奖励实用价值的感知正向影响其对社区奖励情感价值的感知。

2.2.2 网络学习空间满意度

满意度作为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事前期望与实际使用后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的心理状态,有形成复杂性、测量困难性等特点[8]。网络学习空间满意度指教师对以往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分享知识信息活动的总体感受,是教师期望、网络学习空间有用性、易用性、价值性等多个变量直接或间接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群体之间知识共享行为看似是“教师A←→教师B”的直接互动,实际上是“教师A←→网络学习空间←→教师B”间接交互关系,每位教师面对的都是网络学习空间。因此,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本体是否满意的影响。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教师把自己花费很多时间原创或整理的信息资料、经验技能、思想观点放到个人空间中共享,如果网络空间能够公平地给予一定奖励作为回报,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会得到提升。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2: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对社区奖励实用价值感知正向影响其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满意度。

假设H3: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对社区奖励情感价值感知正向影响其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满意度。

2.2.3 知识共享行为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指教师分享、搜索、转发、评论信息资料的行为。社会心理学家发现,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类由知识贡献者自主决定的“角色外”行为,具有很高的自我决定性,此类行为主要受分享者兴趣、获得感等“内部因素”激励[9]。所以,目前社会性虚拟社区基本上都综合使用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这种自主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激励。从现有研究看,有的认为社区奖励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0],也有的认为影响不显著[11],但更多的研究支持有积极正影响的观点。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4:网络学习空间中,社区奖励的实用价值感知正向影响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

假设H5:网络学习空间中,社区奖励的情感价值感知正向影响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

满意度是期望确认理论模型中的核心概念,是用户行为持续发生、用户忠诚度和用户口碑效应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问答类SNS[12]、在线教育平台[13]、学术虚拟社区[14]、学术门户网站[15]等研究情境中,用户满意度对用户行为的积极影响都得到了实证。网络学习空间也是人机结合的信息服务系统,教师对以往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分享知识信息活动的总体感受将会对其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6: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满意度正向影响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

3 实证研究

3.1 调查问卷编制

为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其中,知识共享行为测量借鉴徐美凤[16]和熊淦等[17]的研究;实用价值感知与情感价值感知测量借鉴Depeng 等[18]和Zhao 等[19]的研究;满意度测量借鉴王拓[20]的研究,所有问题均采用Likert 5 点计分。

3.2 研究样本与数据

对有网络学习空间使用经验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调研,获得有效问卷210 份。调查对象年龄在29-46 岁之间;教龄小于2 年的62 人(29.5%),教龄在2~5 年之间的87 人(41.4%),教龄大于5 年的61 人(29%);男性63 人(30%),女性147 人(70%);学段分布上,小学64 人(30.5%),中学146 人(69.5%);学历分布上,专科及以下9 人(4.29%),本科178 人(84.76%),研究生23 人(10.95%)。

3.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3.1 模型整体检验

采用SPSS 和AMOS 对社区奖励的实用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满意度和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4 个测量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见表1。

Table 1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of variable scale表1 变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表1显示,变量的α值分别为0.705、0.768、0.839 和0.751,均超过了0.7 标准,表明调查问卷的一致性信度较好。利用AMOS 对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χ2/df=1.116,RMSEA=0.024,CFI=0.979,GFI=0.979,IFI=0.980)。此外,变量的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6,平均萃取方差值均大于0.5,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8,表明调查问卷的收敛效度较好。

3.3.2 研究假设检验

使用AMOS 对6 个假设进行整体检验,结果如图2 所示。实用价值感知对情感价值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影响(H1,β=0.60,P<0.01),但对空间满意度(H2,β=0.14,P>0.05)和知识共享行为(H4,β=0.02,P>0.05)影响不显著;情感价值感知对空间满意度(H3,β=0.39,P>0.05)和知识共享行为(H5,β=0.28,P>0.05)具有显著正影响;空间满意度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正影响(H6,β=0.30,P<0.05)。

Fig.2 Research hypothesis testing图2 研究假设检验

3.3.3 空间满意度中介效应分析

从图2 可以看出,满意度在社区奖励情感价值感知与知识共享行为的相互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采用Hayes(2012)编制的Model4 模型,在控制性别、年龄、教龄的情况下,对满意度的中介性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和表3。从表2 可知,中小学教师对空间奖励的情感价值感知对知识共享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B=0.26,t=4.69,P<0.01),且放入满意度中介变量后,情感价值感知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预测效应依然十分显著(B=0.18,t=3.05,P<0.01)。情感价值感知对空间满意度的预测效应非常显著(B=0.34,t=6.09,P<0.01),空间满意度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预测作用也非常显著(B=0.24,t=3.54,P<0.01)。另外,情感价值感知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直接效应及满意度的中介效应bootstrap 95%置信区间的上限和下限都不包括数值0(见表3),说明情感价值感知不仅能够直接预测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知识共享行为,而且能够通过中小学教师对空间满意度的中介效应预测中小学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

Table 2 Analysis of mediating effect model of spatial satisfaction表2 空间满意度中介效应模型分析

Table 3 Decomposition of model total effect,direct effect and mediating effect表3 模型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

3.3.4 性别、教龄和网络使用经验的调控作用

表2 结果表明,性别和网络使用经验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控制作用不明显,但教龄对知识共享行为的控制效果显著(B=-0.2,t=-3.22,P<0.01)。按照教龄年限进行编组分析,3 种知识共享行为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4。

Table 4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s among teachers of different teaching ages表4 不同教龄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描述性统计结果

为进一步判断教龄对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行为是否有一致的调控作用,在数据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情况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分组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浏览行为上,不同教龄年限组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1.289,P=0.278),但在回帖行为和发帖行为上差异显著。通过独立样本T 检验对教师的回帖行为和发帖行为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回帖行为上,教龄大于5 年组教师与教龄在2年组和2~5 年组教师的差异显著,教龄2 年组和2~5 年组教师的差异不显著;在发帖行为上,3 组教师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构建社区奖励因素对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对模型结构关系和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如下:

(1)社区奖励的实用价值感知直接正向影响情感价值感知,说明中小学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过程中获得积分、财富值、经验值、兑换券等虚拟货币,能够提升其个人情感,但对其共享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2)社区奖励的情感价值感知直接正向影响满意度和共享行为,说明中小学教师重视个人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级别权限、荣誉徽章带来的成就感、得到更多“关注和回应”时所体会到的社交感,以及参与知识共享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肯定和愉悦感。

(3)网络学习空间满意度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进一步验证了知识共享行为是知识贡献者自主决定的“角色外”行为,的确具有很高的自我决定性。

(4)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龄对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发帖和回帖行为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4.2 相关建议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在国家网络学习空间体系建设中,应同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社区奖励功能建设,吸引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知识分享。目前,网络学习空间在支持课堂教学、个性化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功能已经比较完善,但在社区奖励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个人知识被视为一种重要且独有的宝贵资源,若要每位教师真正把自己认为十分有价值的知识主动放到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共享并非易事。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拥有者“无私奉献”,需求者“随意存取”,显然难以激发中小学教师在空间中持续分享个人知识的欲望,也难以吸引优质资源拥有者积极“入住”。优质资源拥有者不积极“入住”,网络学习空间供给能力上不来,自然难以吸引有需求用户的积极到访,网络学习空间在知识共享方面出现“冷冷清清”局面在所难免。因此,为了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的大范围共享,带动教师群体共同成长,使网络学习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社区奖励体系建设非常必要。

(2)研制符合中小学教师特点和需要的专门奖励方案,切实发挥社区奖励的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激动广大中小学教师持续进行知识共享。奖励方案是社区奖励的具体实现形式,目的是引发用户的重复行为。从商业网络社区领域看,奖励方案的实现模式主要有积分奖励、会员卡和会员俱乐部3 种[7]。目前,社会性虚拟社区大都采用了积分奖励方式,对社区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产生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但深入分析也不难发现,不同平台面对的用户群体不同,每个平台的社区奖励方案也不完全一样,如乐途旅游网使用礼品卡、乐币、感谢量、经验值、荣誉勋章等;人大经济论坛使用论坛币、经验、威望、学术水平、热心指数、信用等级等。由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用户主要是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网络学习空间中社区奖励方案设置应该针对这些用户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

(3)加强网络学习空间满意度建设,让更多有经验教师共享个人实践知识。实证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满意度不仅会直接影响其知识共享行为,还会在情感价值感知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说明满意度在中小学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提升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的满意度,应该关注长期导向、共同利益下的知识共享动机,把网络学习空间打造成为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惠家园。很多老师不愿意进行知识共享,主要是担心知识独有权和优势地位的丧失,所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做好知识所有权保护(如知识共享协议[21])和建立获得与付出相一致的社区奖励机制十分重要。另外,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教龄比较长、拥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并不是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如何激发这些教师共享个人实践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网络学习空间满意度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猜你喜欢
教龄社区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3D打印社区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