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松
摘要:数学具有抽象和严谨的特征,并且其中含有大量符号化的内容,所以数学课堂较为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现阶段,新课改已经获得一定成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激发课堂的活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一、开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意义
第一,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探究,小学数学改革工作迫在眉睫,教师应该以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基础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彰显对数学教学事业的热情,综合采集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第二,进行有效教学能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指导。部分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新课标的概念,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原有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降低课堂的利用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效率较低,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三,有效教学能保障教材效益的最大化。在课堂中,教师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可以不断拓展自身的思维模式,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开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积极性
1. 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如果学习数学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就会一直处于愉悦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稳步提高。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悟。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材中的趣味点,为学生构建轻松有趣的情境,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例如,在学习加、减、乘、除运算时,教师可以把计算带入到情境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每个运算的先后顺序,加深对四则运算的印象。
2.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材中许多数学内容和题目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拓展教学的范围,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面积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寻教室中的几何物体,判断他们的类型,并计算它们的面积。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窗户,使用皮尺测量窗户的长、宽,然后计算它的面积,利用这种方法能把理论和实际构建紧密的联系,提升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在进行实践性学习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计算它们的表面积,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印象,保障数学教学的价值。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扩大数学知识的辐射范围,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3. 采用提问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还能加深他们学习的效果,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提问式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向学生提出疑问:“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如果做成三角形或者正方形的可以吗?”这个问题与学生的认知较为贴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教师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圆的性质,让学生明确圆的应用价值。之后,教师再次进行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必须是圆形呢?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逐渐加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教师利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1. 采用数形结合的模式
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不久,没有对其拥有明确认识。教师把理论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教学的效率。数形结合的思想能使小学生从“数”和“形”两方面出发,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
2. 构建思维导图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许多概念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和信息整合能力较弱,无法把一段时间内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导致经常遗忘知识点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把所有的知识都串联到一个系统中,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的目的。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
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可知,教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善教学的效果。教师构建民主、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阳光的课堂氛围,这样能缓解学习数学学习的压力,让他们一直保持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在轻松的氛围内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安全感,这样他们才敢于、乐于提出问题,充分地融入到课堂中。
2.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氛围
現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教育事业的优化升级进行有效助力。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数学的教学模式,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这样能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例如,采取微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微课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它是以视频为载体,并应用图片、视频、音频、游戏等要素进行辅助。它能够把复杂的知识进行浓缩,把课程的重难点汇集到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中,便于学生进行吸收和理解。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把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四)进行差异化教学,拓宽学生的进步空间
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存在一定的不同。教师应该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差异,合理地应对差异,在教学中时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分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保障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中创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的效果,确保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优化逻辑思维的模式,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冬梅.让有效教学浸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寻[J].华夏教师,2020(21):81—82.
[2]王景华.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20(18):215.
[3]任宗荣.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