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丽萍,杨益龙,黄春红
(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务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浅静脉留置针又称外周静脉套管针,是由钢针和套管组成的输液工具,穿刺后只留软管在血管内,对血管刺激性小,能随意弯曲,可较长时间留置在血管中。不仅能减少穿刺次数和液体外渗,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随时静脉输注药物,减少浅表静脉的穿刺损伤,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临床静脉输液的主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年龄段患者[1-3]。但是在老年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其静脉血管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肉组织松弛,血管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更容易引起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的并发症[4-6]。
相关研究表明[7-8],温度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加温输液管,降低药液输入人体时的温差,可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发生。赵丽丽使用一次性热敷贴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进行热敷,发现局部加温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血栓有一定影响[9];李玲自制热敷袖带对老年患者手术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进行研究,发现输液侧肢体加热对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有一定效果[10]。上述研究由于加热温差大,皮肤加温的装置较为简单,热敷效果不明确。因此,本文研究采用医用肢体加温袖带对老年患者输液侧肢体进行热敷,探索医用肢体加温袖带对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效果。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月及2020年11月—2021年1月我院老年院区住院的10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需要浅静脉留置针输液,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无热敷)和观察组(采用医用肢体加温袖带热敷),每组5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25,年龄63~85岁,平均(71.31±15.56)岁;输液周期5.5~11.5 d,平均(8.21±2.35)d,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5∶26,年龄61~84 岁,平均(72.65±16.42)岁;输液周期6.0~13.0 d,平均(9.45±3.7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依从性较好,能配合护理干预;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③输液量≥500 mL·d-1。(2)排除标准:①不能使用静脉留置针或穿刺失败者;②皮肤所需热敷处有破损,不可热敷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对两组患者实施浅静脉留置针穿刺,选择手腕或手背处血管,常规扎压脉带,消毒范围直径6~8 cm,穿刺时对准血管,进针角度>30°,针尖刺入皮肤后即刺入血管,然后再减小角度,沿着血管走行进针,回血以后再置入套管,松开压脉带,调节输液滴速40~60 滴/分,固定后嘱患者尽量避免局部活动。对照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时,输液侧肢体不进行热敷。观察组患者使用医用肢体加温袖带对输液侧肢体前臂进行热敷,温度设置为40°C~45°C,热敷时间至当天输液完毕,热敷期间加强对局部皮肤的护理,直至静脉留置针拔除。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皮肤温度使用红外线电子体温计,设置为体表温度模式,取前臂中点位置测量,分别记录每一天留置输液开始及结束时的皮肤温度。
1.4.2 针管堵塞判断标准未堵塞:输液速度正常,静脉回抽无阻力,有回血;部分堵塞:输液速度减慢,静脉回抽有阻力,但有回血;完全堵塞:输液速度停止,静脉回抽阻力大,无回血。
1.4.3 浅静脉炎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静脉炎的判断标准,分为0~4 级。0 级:无症状;1级:穿刺部位发红,可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穿刺部位疼痛,可伴有发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物改变,未触及硬结;3 级:穿刺部位疼痛,可伴有发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物改变,未触及硬结;4级:穿刺部位疼痛,可伴有发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物改变,可触及硬结。
1.4.4 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分别记为0~5分。0 分:无痛;1 分:轻微疼痛;2 分:轻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4 分:重度疼痛;5 分:无法忍受的疼痛。
1.4.5 留置时间记录从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到留置针拔除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输液侧肢体皮肤温度变化比较观察组皮肤温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液侧肢体皮肤温度变化情况比较/°C
2.2 两组患者针管堵塞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浅静脉留置针针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针管堵塞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浅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浅静脉炎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51 51 tP疼痛评分0.64±1.43 1.22±1.82 3.019<0.05
2.5 两组患者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留置时间比较/d
3.1 皮肤温度对观察组患者的输液侧肢体进行40 ℃~45 ℃热敷,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室温药液被快速稀释,缓解因静脉输液造成的肢体冰凉的情况。
3.2 针管堵塞老年人静脉血流慢、血管硬化、血黏度高、凝血快,促使静脉血栓的形成,容易造成堵管。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浅静脉留置针针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为堵管的判断标准采取的是主观判断,未进行光镜下血管壁的观察,表明医用肢体加温袖带对静脉留置针堵管情况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浅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由于老年人静脉血管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穿刺时血管更易受到损伤。使用医用肢体加温袖带对前臂进行局部热敷,使静脉血管扩张,减少导管与血管壁接触的几率,促进血流速度,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与药物吸附,从而减少了静脉炎情况的发生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程度。
3.4 疼痛程度冬季持续输入同室温药液,使血管痉挛,容易产生肢体冰凉感和疼痛感;将医用热敷袖带温度设置为40 ℃~45 ℃,可防止老年患者对热敷袖带温度感觉迟钝造成的烫伤,且对肢体四周均匀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快速改善肢体冰凉的情况,同时温热降低了痛觉神经的兴奋性,疼痛缓解明显,从而提高了老年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3.5 留置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越大,使用医用肢体加温袖带对输液侧肢体进行热敷,减少了浅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相对延长了老年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综上所述,使用医用肢体加温袖带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显著,为保障老年静脉留置输液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新方法,以及对医院践行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但医用肢体加温袖带对浅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