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周翔 许翔 周燃
(1.安徽大学体育军事教学部 安徽合肥 230601;2.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竞技体育运动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是专项的体能、全面的技术、多样化的战术、强大的心理等综合素质相互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产物。心理因素会因为运动项目的专业特性,对竞技能力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也会随着运动员体能下降、技战术运用和比赛临场变化而频繁出现波动起伏。备赛期间团队会为提高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准备和筹划,但运动员却常常因为不可预测的情况而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不仅会影响技术发挥,也会成为左右比赛结果的变数[1],乃至对后期面对同类比赛的心态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心理状态不同于体能、技战术等因素,因其无法用肉眼直观性的描述,说服力相对较低,因此,应该构建怎样的心理因素是教练员和研究人员长期探索的领域。
手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需要激烈的身体对抗、快速多变的攻防转换,还需承受来自团队、自我、教练、对手、裁判和结果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1]。负面心理干扰严重影响运动员技术发挥,是决定比赛最终胜负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水平运动员应通过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个人追求的塑造,建立面对复杂情况的心理对策[1,2]。近几年,国内开展较好的运动项目已经把运动员心理层面的训练纳入整体训练计划,甚至在比赛期间,会有专业人员为运动员做心理方面的跟踪监控。手球项目领域对运动员心理状态构建的研究尚不够具体,导致个人(团队)技战术难以突破瓶颈[3]。该研究试图探索影响手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种心理因素,把手球比赛中必要的心理因素具体化,全面分析和理解与竞技能力相关的心理因素,为改善运动成绩提供帮助。
该研究对华东地区在中国手球协会注册的235名大学生及职业运动员开展了问卷调查。筛选参与对象的过程中,主要采纳了手球专家和资深教练的建议,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2.1 问卷调查
该研究为了探讨影响手球竞技能力的心理因素采用了开放型问卷调查。开放型问卷调查具有可以记录答卷者对问题的认识和经验,答卷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陈述意见和观点的优点。这在针对某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调查时,或者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的探索性研究中普遍使用。问卷中详细说明了研究目的,并且声明会按照研究道德准则对问卷内容严格保密。
1.2.2 研究步骤
该研究分为文献考察、问卷编辑、问卷回收和问卷分析4个阶段。通过查阅文献以及与手球专家教练和心理学教授沟通,对问卷的构成部分和问题环节进行筛选和修正。问卷调查是与各队主教练员沟通后,向运动员详细说明了研究目的,求得同意之后在现场完成并统一收回,答卷过程约15min。
1.2.3 问卷分析
笔者对收集的问卷进行了归纳式范畴化整理。归纳式范畴化是指熟悉问卷内容,根据问卷回答的共性与否整合原材料,将类似的内容汇总后进行细节因素分类,再从细节因素中寻找相似的内容,将其再归纳为一般因素。当问卷内容中出现涉及类似体能和技术因素的回答,或者回答内容模棱两可的情况,会经过手球专家和运动心理学教授的协商,得到同意后再进行分类,确保问卷内容分析的合理性。
众多实践和理论研究证实,调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竞技能力。该研究通过开放型问卷调查,研究了影响手球运动员比赛时技术能力的心理构成因素。通过对235个原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心理技术、团队协作、自我调控”3个核心因素;“表象训练、思维调节、自我效能感知、自我调整、积极思考、团队协作、与教练沟通、与团队成员沟通”8个细节因素。
心理技术因素分为思维调节和表象训练2个细节因素。思维调节意味着在备赛和比赛期间能够做好思维控制,它包含快速扭转负面情绪的认知能力。特别是理性的认知是发挥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表象训练解释了想象训练对提高竞技水平的重要性。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和日常生活中普遍提出了心理技术的必要性,在3个核心因素中约占47.5%。其中有58个问卷与积极、肯定的自我思维调节有关,例如“肯定能够打得好、只努力想好的一面、正面接受现实、压力就是动力”,体现了运动员面对自身失误时为尽快制订应对方案做出的努力。另有51个问卷回答与表象训练有关,意味着运动员在比赛前和睡觉前,会根据赛前分析的内容展开最佳方案的模拟想象。
现实比赛中,运动员会因为经历临场突发情况导致丧失自信、担心表现不佳或犯错、过分重视其他人会如何看待自己[4]等,心理层面崩溃,从而诱发一系列危机反应,包括判断力下降、情绪慌乱、无战术的攻防等。运动员普遍通过自我调控来抑制心理产生的波动,却很少有采用心理技术作为调控手段。心理技术是以心理训练为基础[5],贯穿在身体、技术、战术训练过程中,是对个人运动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手球运动员应该通过适合自己的心理技术,努力预防或应对因心理原理导致的比赛能力下降。
团队协作分为与团队间的沟通和与教练间的信任2个具体因素[1]。手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首先强调团队内部要形成共同一致的目标[1],队友之间要相互关怀和信赖,相互合作和牺牲,尤其是运动员相互间的默契沟通、相互宽容不仅是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相互助力的根本,也是日常生活中建立默契的基本途径,凝聚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发挥组织效能[4]。统计显示,核心因素中团队协作因素约占29%,包含了与队友、教练之间的交流(51个问卷回答)和信任(19个问卷回答),并成为影响竞技能力的细节因素。问卷中“队友间的信任、团队间的交流、为实现球队目标而共同努力”等选项都被认定为相互沟通因素。“对教练员的信任、与教练员的交流”等选项归纳为对教练的信赖,成为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细节因素中的重点。在与教练的沟通过程中,运动员不仅需要获取有关技战术的信息,还要领悟教练员的心理信息,有助于明确技战术处理手段,提高执行质量,在比赛中起到肯定性的主导作用。教练的鼓励、运动员相互间的信赖表现可以降低运动员自身的不安情绪、强化自信心和竞技水平发挥,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竞技能力及比赛结果的重要心理因素。
自我调控分为自我效能感知和情绪调节2个细节因素。自我效能感知是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预期目标的信念和期待,同时也是提高竞技能力的动力。情绪调节是灵活应对比赛中的瞬息万变、改善负面情绪的个人手段。这种心理调控属于运动员提高自身竞技能力最有效的内在因素。为竞技能力构建的心理因素,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还会正面引导运动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战胜心理困境,主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6]。统计显示,核心因素中自我调控因素约占22.6%。其中40个问卷回答可以归纳为不惧怕比赛中出现失误并努力克服,成为影响竞技能力的细节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一定可以”的赛前自我效能感知和应对心理负担的情绪调节。运动员的负面情绪不仅会贬低自我,还会影响到整个团队日常生活的氛围。特别是当运动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心理负担或受到打击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大,导致加重负面情绪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耐心、意志品质、提高自我效能感知、制定较高目标、心理的灵活多变”等心理元素形成合适的对应逆境策略[2],达到保持相对平稳的心理状态。
该研究针对大学生及职业手球运动员归纳了可能影响竞技能力的各项心理因素。考虑到参与者从事手球运动的平均年限达到10年以上,可以推测与大部分运动员一样,参与者几乎都是在幼年时期开始接触手球,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承受艰苦训练、比赛、伤病带来的各种正面、负面的情绪。再加上学业、家庭、教练及对未来的人生选择等因素导致中途放弃手球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针对青少年手球运动员群体探索影响竞技能力的心理因素。
考虑到手球运动和集体项目的特性,该研究通过开放式的问卷调查,收集关于各种可影响竞技能力的心理因素。但是,开放型问卷调查并没有针对训练比赛和日常生活进行明确划分,在因素分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有必要引用更多方法和手段,对竞技能力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针对总结出的心理因素,区分重点,把影响手球竞技能力的心理因素更加具体化。
该研究通过分析影响手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种心理因素,再次强调了心理因素在当今体育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把与手球竞技能力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细致化归纳,提高社会群众对手球项目的关注度,以手球项目梯队建设和持续发展为目标,为中国手球成绩提升奉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