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农业未来发展时指出,“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的要求。本文依据2017年至2019年黄泛区农场农业生产数据,对黄泛区农场产业可持續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运用DPSIR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构建黄泛区农场社会、经济、生态、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等五个维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析并评价黄泛区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提出黄泛区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关 键 词:农业可持续发展;DPSIR指标体系评价;黄泛区农场
一、黄泛区农场发展现状
(一)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基本情况
黄泛区农场(以下简称农场)是1951年1月在原黄泛区复兴局的基础上创建的,常住人口5万人,职工1.5万人。农场内有10万亩高标准良种繁育田,种子生产实行“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机械调度、统一投入管理、统一质量追溯、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近年来,农场粮食产能稳定,年平均粮食总产量75,000吨,小麦平均单产550公斤。2019年,小麦平均单产达625公斤,其中4万亩黏土地小麦平均单产675公斤,比上年度增产19.7%,创历史新高。自1952年起,农场开展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九十年代至今,畜牧业呈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机械化发展趋势。2018年,农场生猪年出栏量70万头,依托规模养殖,大力推进种养结合,推进粪污综合利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了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黄泛区农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情况
黄泛区农场以种养结合为主体思路,以绿色发展为主题,重点以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生产为主,建立了“小麦、玉米+有机肥+沼液+生物防控”的绿色粮食生产模式、“瓜果菜+有机肥+沼液+生物防控”的绿色果蔬生产模式、“大豆、花生+有机肥+沼液+生物防控”的绿色经济作物生产模式,形成了“绿色养殖畜-黑膜贮液池-生态种植-秸秆综合利用”的循环主线,具体循环途径是:养殖产生的粪污废水通过固液分离,固体废弃物作为有机肥的原料,液体废弃物作为液体肥料贮存在黑膜贮液池。经过厌氧发酵后的液体肥料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和喷滴灌管网给农作物种植提供有机肥,种植业产生的秸秆经过粉碎后,一部分用作饲料,一部分作为培养菌菇所用的培养基,还有一少部分秸秆跟固液分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一同作为有机肥加工的原料。通过这样的途径,实现区域生态化的循环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黄泛区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析评价
(一)黄泛区农场DPSIR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析
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出发,遵循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等原则,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黄泛区农场的实际情况,从驱动力维度、压力维度、状态维度、影响维度、响应维度出发,构建社会、经济、生态、农业生产、资源利用5个层次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析黄泛区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
1.研究方法
(1)改进的熵值法
由于评价指标的不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很大差异,故需要对每个指标赋予权重,本文依据刘亚男在《基于P SR和改进熵值法县域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改进熵值法的资源环境评价方法,采用改进的熵值法来确定权重。改进的熵值法计算方式如下[1, 2]:
①指标标准化处理
X ij″ = ( X ij?X j ) S j (1)
( i = 1, 2 , … , m ; j = 1, 2 , … , n )
式中:X ij″——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值;X ij——第i个样本第j项评价指标的原始值;X j ——第j项评价指标的均值;s j——第j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差。
②测算每项指标的比重、熵值与系数
Pij = X ij″/ ∑ m″ i = 1 (2)
e j = ? k ∑ Pij l n Pij ( k > 0 ej > 0 ) (3)
g j =1? e j (4)
式中:Pij ——第j项评价指标下的i个样本值的比重;e j——第j项评价指标熵值;g j——差异性系数,i = 1, 2 , … , m ; j = 1, 2 , … , n。
③计算每项指标的所占有的权重(w j)
w j = g j / ∑ g j (5)
2.黄泛区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析
(1)社会经济效益(驱动力维度)
选取了“城镇化率、农场职工人均产值”2个指标。其中:城镇化率(即黄泛区农场城镇总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农场职工人均产值(即黄泛区农场农业总产值除以黄泛区农场总人口),这2个指标反映了黄泛区农场社会经济发展对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驱动力,均为正向指标。
在社会经济效益子系统中,农场职工人均产值(0.94)的权重较大,城镇化率(0.19)的权重较小。这表明与城镇化率相比,农场职工人均产值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经济效益对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
从社会经济效益子系统看,2018年以来,黄泛区农场职工人均产值增加,社会经济效益不断上升,并在2018年达到安全水平。由于黄泛区农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黄泛区农场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改善。
农场经济发展的速度近年来逐渐有所放缓。2017—2019年的三年间,黄泛区农场农场职工人均产值的贴近度整体处于下降的态势,农场职工人均产值的年均增长率由2018年的1.72%降低到2019年的0.08%,表明农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减慢,经济社会发展对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能力渐渐下降。需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等核心需求,积极研发、推广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技术,进一步提高农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3]。
(2)经济人口效益(压力维度)
选取了“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人口密度、黄泛区农场总人口、农场职工人均纯收入”四个指标。其中,农场职工人均纯收入反映了黄泛区农场产业发展为农场职工带来的经济效益,为正向指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即2017年至2019年度因黄泛区农场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总面积)、人口密度(即黄泛区农场总人口数量除以总耕地面积)、黄泛区农场总人口(即黄泛区农场总人口数量),这三个指标反映了经济建设和人口增长对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潜在压力,为负向指标。
在经济人口效益子系统中,建设占用耕地面积(0.94)和农场职工人均纯收入(0.79)的权重比较大,黄泛区农场总人口(0.55)和农场人口密度(0.62)的权重比较小。表明与黄泛区农场总人口和农场人口密度相比,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和农场职工人均纯收入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人口效益子系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黄泛区农场经济人口效益状况良好。从经济人口效益子系统看,2017—2019年黄泛区农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职工人均纯收入逐渐增加,农场人口密度及总人口数量基本稳定,黄泛区农场经济人口效益状况良好且水平较高。
从经济人口效益子系统看,2017—2019年的三年间,黄泛区农场农场职工人均纯收入的贴近度呈现直线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由2018年的5%提升到2019年的15%,而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贴近度呈下降趋势,2019年比2018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减少了17.5%,经济人口效益子系统健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职工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对于农业农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农场还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农场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3)生态利用效益(状态维度)
选取了“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四个指标[4]。其中,“人均耕地面积(即耕地面积除以总人口)、土地垦殖率(即黄泛区农场年度耕地面积除以总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即相关配套设施齐全能够正常进行灌溉的耕地面积)”这三个指标反映了耕地资源利用的程度与结构情况,为正向指标;农作物受灾面积(即黄泛区农场年度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的面积),反映了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的情况,该项指标为负向指标。
在生态利用效益子系统中,土地垦殖率(0.95)、有效灌溉面积(0.94)、农作物受灾面积(0.93)的权重较大,人均耕地面积(0.62)的权重最小。表明与人均耕地面积相比,土地垦殖率、有效灌溉面积及农作物受灾面积能够更好地反映生态利用效益子系统对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
2017—2019年,黄泛区农场生态利用效益总体较平稳,但还是有待提升。从生态利用效益子系统看,2017—2019年的三年间,土地垦殖率和有效灌溉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农作物受灾面积2018年比2017年增加了60.38%,但2019年又降低了60.38%,与2017年持平,呈现波动变化趋势,这说明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农场需要继续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早准备药剂药械,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4)农业生产效益(影响维度)
选取了“人均粮食产量、小麦单产、农场职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农场农业总产值”五个指标。其中,人均粮食产量(即黄泛区农场年度粮食总产量除以总人口)、小麦单产(即黄泛区农场年度小麦总产量除以实际小麦播种面积),这两个指标反映了农场农业生产效果;农场职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农场农业总产值(即黄泛区农场一年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这两个指标反映了黄泛区农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农业机械总动力(即主要用于农业的各种机械的动力之和)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这三个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在农业生产效益子系统中,人均粮食产量(0.88)和农业机械总动力(0.77)的权重较大,农场职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0.43)、农场农业总产值(0.29)和小麦单产(0.23)的权重较小。表明与农场职工农业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农场农业总产值和小麦单产相比,人均粮食产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占总收入比重能够更好地反映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子系统对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
2017—2019年,黄泛区农场农业生产效益高,农场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由2018年1.81%增加到2019年的2%,农场农业总产值持续上涨,对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潜在影响。
从农业生产效益子系统看,2017—2019年的三年间,黄泛区农场人均粮食产量指标的贴近度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人均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由2018年的5.06%到2019年的27.31%,增加22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逐年增加,证明农场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场近年来重点发展粮食处理仓储装备、高效智能绿色农机装备,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行“五统一”管理措施,推广高效智能绿色农机装备,开展深松、深翻、秸秆还田、播种等作业质量信息化监控技术,效果明显。粮食产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方面的提高对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资源环境利用效益(响应维度)
选取了“农药使用量、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四个指标[5]。其中,农药使用量、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这三个指标反映了由于农业生产造成的资源环境利用压力,为负向指标;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即黄泛区农场年度新增加的能最大限度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这个指标反映了黄泛区农场为提高资源利用率而进行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为正向指标。
在资源环境利用子系统中,农药使用量(0.84)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94)的权重较大,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0.31)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5)的权重较小。表明与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相比,农药使用量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能够更好地反映影响资源环境利用子系统对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
从资源环境利用子系统看,2017—2019年的三年间,黄泛区农场农药使用量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逐年减少,农场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019年比2017年减少了接近70.93%,农药使用量减少了接近7.35,农场在循环农业和资源环境保护等工作上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摒弃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传统增长模式,以种养结合为主体思路,重点以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生产为主,建立了“绿色养殖畜-黑膜贮液池-生态种植-秸秆综合利用”的循环主线,切实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理念贯穿到农场农业发展中,走出一条农业绿色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
黄泛区农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注意农药、化肥、薄膜等物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减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压力。
(二)黄泛区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综合评价
本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驱动力(社会)-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压力维度(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状态维度(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影响维度(农业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响应维度(资源环境)”五个维度出发,对黄泛区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利用获取的2017—2019年黄泛区农场相关指标数据,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由表11可以看出:在社会、经济、生态、农业生产、资源环境五个系统中,各指标权重分布较为均衡,说明各指标都是影响黄泛区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体而言,2017—2019年,农场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逐渐放缓,但是经济效益稳步上升,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减少和职工人均纯收入增加;生态效益呈波动变化趋势,土地垦殖率和有效灌溉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但农作物受灾面积每年变化较大;农场农业生产能力强,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资源环境利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应不断加强循环农业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农场社会经济效益下降
农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农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减慢,社会效益对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能力渐渐下降。需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等核心需求,积极研发、推广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技术,进一步提高农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2.农场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农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职工人均纯收入逐渐增加。
3.生态效益呈波动变化趋势
农场土地垦殖率和有效灌溉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农作物受灾面积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继续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早准备药剂药械,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4.农场农业生产能力强
2017—2019年间,农场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效果明显。
5.农场资源环境利用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加强循环农业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以种养结合为主体思路,重点以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生产为主,建立“绿色养殖畜-黑膜贮液池-生态种植-秸秆综合利用”的循环主线,把“绿色”的内涵和要求贯穿于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全过程。
三、黄泛区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针对黄泛区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的分析评价结果,依据社会、经济、生态、农业生产、资源环境五个系统对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情况,农场应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场社会经济效益;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场经济效益;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生态效益;加强重难点技术攻关,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进行循环农业建设,加强资源环境利用,形成长效运营机制,全面激活农场农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农场农业可持续发展,变绿色为效益。
(一)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场社会经济效益
科学合理规划是建设资源循环型农业的前提,而落实科学规划则是成功推动资源循环型农业建设的关键。从农场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依据资源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理念,選择突出当地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农、林、牧、副、渔多领域与多层次确定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科学制定资源循环型农业示范推广措施,选择有较好基础的企业作为承担主体,建立健全产业链产业发展模式,以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为先导,努力提高质量、培育品牌、做强产业。
(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场经济效益
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有力带动垦区经济增长。通过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开展商标注册、无公害产地认定和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扩大产品知名度。通过品牌效应,扩大销售总量,线上依托绿色特色产品特点,大力发展“互联网+畜产品”营销、“点对点”营销和定制营销,把高品质产品卖出好价格。线下突出鲜活美味的特点,鼓励进市场设专柜、建立直营店和开展传媒推介等,拓宽销售渠道。
(三)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生态效益
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早准备药剂药械,大力开展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扩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绿色植保技术覆盖面。
(四)加强重难点技术攻关,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制定生猪产业绿色发展生产标准,认真落实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病死猪无害化、粪污资源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以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高效适用的处理模式;在种养密度较高地区建设规模化沼气工程,实现粪污就地就近利用;开展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创建工作,发展体验型、观光型休闲养殖业。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应用及推广水平,针对沼液、沼气、沼渣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开展横向联合攻关,加强对沼液含盐量高,重金属危害以及粪污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装备研发,加快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健全完善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在种植业全环节推行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体系,实现重点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粮食处理仓储装备、高效智能绿色农机装备。全场农机管理实行“五统一”管理措施。即全场农机户必须遵守统一指挥调动、统一机车停放位置、统一保养维修、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收费标准。
打破垦区与地方的界限,把农垦企业先进科学技术、生产标准、技术模式和管理方式输送到周边农村,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梯级推进,通过示范展示、科技培训、场县共建、跨区作业、产业带动等形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镇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五)进行循环农业建设,加强资源环境利用,形成长效运营机制
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生态上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两大产业,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尤其是在农业生产规划布局设计上,要采取产业化循环农业的生产方式,充分考虑两个产业的合理搭配和紧密结合,采取企业园区内部封闭运行的“点循环”,或采取种植业主与养殖业主合作,实现区域配套、循环共生的“面循环”,也可面对市场将畜禽粪便生产为有机肥进行销售,实现生态“大循环”。
农场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种养平衡,在粪肥的储存、施用全过程中,都严格控制污染物(液态、气态)的排放。畜禽养殖场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减少经营成本的同时,保持种养平衡。农场应优先考虑将畜禽粪便作为肥料来源,粪肥施用量不能高于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量,不足部分再添加化学肥料,一定要限定每公顷耕地氮肥的最大施用量及最佳施用时间,畜禽粪肥必须要有足够的耕地予以容纳。
建议创建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点,加大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在推进规模集约化养殖的同时,配套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并加大对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规范力度,提升牧场粪污处理能力。解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调动农户积极性,不断完善沼液沼气沼渣循环利用体系,充分发挥大中型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企业作用,推进农牧对接,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输送管网、田间储存、沼气利用、水肥一体化、智能化施肥灌溉等设施建设,建立“小麦、玉米+有机肥+沼液+生物防控”绿色粮食生产模式、“瓜果菜+有机肥+沼液+生物防控”绿色果蔬生产模式、“大豆、花生+有机肥+沼液+生物防控”绿色经济作物生产模式,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消纳利用畜禽粪污。
参考文献
[1] 刘亚男,李淑杰,黄烁秋.基于DPSIR和改进熵值法县域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7,29(8):114-118.
[2] 卓凤莉.基于熵权系数和集对分析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河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6):111-114.
[3] 魏后凯.走向可持续协调发展[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37-39.
[4] 樊杰,周侃,王亚飞.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2016版)的基点和技术方法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7(3):266-276.
[5] 周道静,王传胜.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城市化地区专项评价——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7(3):359-366.
(中文校对:杜凯)
A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arm Agriculture in Yellow River Flooding Area of Henan Province
Wang Ziwen
(China State Farm Economic Development Center, Beijing 100122)
Abstract: When talking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we must persist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e must not go all in to catch up with fish and stick to the policy of combining farming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ata from 2017 to 2019, the autho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arm industry in Yellow River Flooding area. By using the DPSIR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of five dimensions: society, economy, ecolog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analyze and evalua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arm agriculture in Yellow River Flooding area,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arm agriculture in Yellow River Flooding area.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DPSIR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Huang Fan Qu farm
(英文校譯:杜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