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7-30 01:10蒲诗函庞曼丽徐丽梅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家族史病程年龄

蒲诗函,庞曼丽,徐丽梅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1]。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2]。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是指糖尿病患者无皮肤原发性疾病,而出现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3]。皮肤瘙痒在糖尿病患者患病过程中可能是第一迹象,有30%的患者在糖尿病确诊前以皮肤病就诊[4],也可能伴随糖尿病全过程。杨敏等[5]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皮肤瘙痒症是最常见的皮肤并发症,发病率约26%。尽管糖尿病继发的皮肤瘙痒症危险性很小,但发病率很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故本研究探讨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危险因素,旨在揭示糖尿病与皮肤瘙痒症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191例,男110例,女81例;年龄25~87(61.2±12.4)岁;病程1~40(13.11±8.89)年。将191例中并发皮肤瘙痒症的92例(48.17%)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皮肤瘙痒症诊断标准参考《皮肤性病学》第8版。排除标准:因银屑病、湿疹、水痘、药疹、过敏性皮炎等原发性皮肤病引起瘙痒者;因系统性疾病引起瘙痒者,如导致胆汁淤积的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代谢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寄生虫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感觉异常性背痛、肱桡肌瘙痒等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症、情感障碍、幻觉症、强迫和强制症等精神或心身疾病;正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生素、抗抑郁药、降糖药、降压药、抗惊厥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呼吸兴奋剂、钙拮抗剂、利尿剂、激素类、免疫抑制剂、调脂药、精神安定药、血浆膨胀剂、血液替代药物、镇静剂、尿酸抑制剂等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引起瘙痒者;妊娠多形疹、妊娠类天疱疮、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妊娠特应性皮疹等妊娠特有疾病引起瘙痒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综合征者;临床资料欠缺、无法配合完成评估及精神障碍者。将191例中未并发皮肤瘙痒症99例(51.83%)纳入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是否使用胰岛素,其他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KD)],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FPG)、血肌酐(Cr)、尿素(BUN)、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通过统计分析,探讨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临床资料比较

2.1.1一般及生化资料比较:2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BMI≥24 kg/m2比例、糖尿病家族史、饮酒史、FPG≥11.1 mmol/L比例、血Cr、BUN、UA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表1 并发或未并发皮肤瘙痒症的糖尿病2组一般及生化资料比较

2.1.2其他并发症和合并症比较:2组DPN、DKD、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DR、冠心病、高血压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并发或未并发皮肤瘙痒症的糖尿病2组其他并发症和合并症比较[例(%)]

2.2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BMI、糖尿病病程、胰岛素使用、其他并发症、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家族史、FPG、血Cr、BUN、UA、TG、TC、HDL-C、LDL-C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表见表3。

表3 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表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KD、DPN、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BMI、糖尿病病程、FPG是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影响因素(P<0.05,P<0.01)。见表4。

表4 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可能贯穿糖尿病整个病程的常见并发症[6],虽然发生机制尚无明确结论,但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7]:一是高血糖、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蓄积;二是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明显升高,抑制细胞正常功能,使真皮变薄,胶原减少;三是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存在免疫紊乱,免疫调节机制在高糖引起的感觉和自主神经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炎症反应,糖脂代谢紊乱会加剧炎症反应,使胶原合成减少,导致细胞分裂障碍,真皮结构变薄,防御能力下降。因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起病隐匿,常不能早期诊断而延误治疗,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而难以治愈。

本研究观察组年龄、有糖尿病家族史比例、有饮酒史比例及血Cr、BUN、UA均大于或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病程长于对照组。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年龄越大、糖尿病病程越长、有糖尿病家族史及伴血Cr、BUN、UA升高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概率越高,提示临床对于高龄、糖尿病病程长、肾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应特别关注皮肤状况,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2组在性别、胰岛素使用、吸烟史、血脂指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别。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因纳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缺失而未统计,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需进一步完善。

本研究观察组并发DKD、DPN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并发DKD、DPN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症的概率更高。提示临床对并发DKD、DPN的患者,在日常诊疗中要做好宣教,重视皮肤护理及早期症状,做到未病先防。

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逐渐老化,皮肤瘙痒症患病率升高。皮肤老化,分泌油脂减少,皮肤萎缩、变薄、干燥,修复功能和屏障功能均减弱[8]。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血糖控制不佳、FPG高的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症的概率大,瘙痒程度重。此外,高糖状态及其介导的多种病理变化,导致内皮功能紊乱,破坏细胞功能,引起炎症反应及循环障碍,最终破坏皮肤功能,出现瘙痒[9]。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典型病理改变是微小动脉、微小静脉、管径<100 μm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网出现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皮肤组织血流量减少,皮肤组织缺血、变性、坏死,继发感染,引起瘙痒[10]。糖尿病并发症可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出现肢端感觉异常,痛觉过敏,触觉、温度觉减退,以及皮肤结构或功能障碍,汗液分泌减少,易致微生物侵袭造成瘙痒[11]。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DKD、DPN、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BMI、糖尿病病程、FPG是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影响因素,表明高龄、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有糖尿病家族史,血糖控制不佳,BMI大,并发DKD、DPN及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风险高,与文献[12]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高龄、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有糖尿病家族史,血糖控制不佳,BMI大,并发DKD、DPN及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风险较高,临床防治应从上述影响因素入手,控制血糖达标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家族史病程年龄
变小的年龄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年龄歧视
算年龄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中心突出,边缘失语:温州家族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