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香,杨 群,武姮静,潘 可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病死率呈上升趋势[1]。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疗效较好,但术后会有并发症发生。肠梗阻是结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以腹痛、腹胀等为主要表现[2]。临床可根据患者病史、X线检查等结果获得诊断线索,但因缺乏有效的实验室指标,使得早期检出率不高[3]。腹腔引流液细胞因子在术后炎症反应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4]。血清降钙素原(PCT)是监测全身性感染严重程度的敏感、可靠指标;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敏感指标。既往有关腹腔引流液细胞因子联合血清PCT、CRP预测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研究较少[5-6]。故本研究通过分析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腹腔引流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PCT、CRP水平,探讨联合检测对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预测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结直肠癌92例,男37例,女55例;年龄23~69(54.38±18.25)岁;体质量指数(BMI)(21.25±3.61)kg/m2;肿瘤分期:Ⅰ期29例,Ⅱ期35例,Ⅲ期28例。纳入标准: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或其他治疗手段者;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者;未行预防性造瘘者;术前无阿片类药物、免疫抑制剂使用史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二次手术者;急诊手术者。
1.2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记录92例术后肠梗阻发生例数及时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将92例分为研究组(发生肠梗阻)和对照组(未发生肠梗阻)。①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相关指标;②比较2组术前、术后当日、术后5 d腹腔引流液TNF-α、IL-6及血清PCT、CRP水平;③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因素;④分析腹腔引流液TNF-α、IL-6联合血清PCT、CRP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预测价值。
1.3检测方法
1.3.1腹腔引流液细胞因子检测:检测前禁食>8 h,于术前、术后当日、术后5 d抽取2组静脉血3 ml,3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浆,置-20℃环境中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腹腔引流液TNF-α、IL-6水平,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TNF-α≥100 ng/ml为阳性,IL-6≥10 pg/ml为阳性。
1.3.2血清PCT、CRP检测:术前、术后当日、术后5 d抽取2组空腹外周静脉血3~5 ml。应用BD730型全自动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应用CDE68型全自动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PCT水平。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PCT≥0.5 ng/ml为阳性,CRP≥10 ng/ml为阳性。
2.1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及2组一般资料比较 92例结直肠癌术后5~8 d内11例(11.96%)发生肠梗阻,其中8例经保守治疗后肠蠕动恢复、梗阻解除,余3例急诊行肠粘连松解术,11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结直肠癌2组一般资料比较
2.2术后不同时点TNF-α、IL-6、PCT及CRP水平比较 术后,2组腹腔引流液TNF-α、IL-6及血清PCT、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并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除研究组血清PCT、CRP水平呈上升趋势外,其他指标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当日、术后5 d时腹腔引流液TNF-α、IL-6及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结直肠癌2组术后不同时点腹腔引流液TNF-α、IL-6及血清PCT、CRP水平比较
2.3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有COPD史及TNF-α、IL-6、PCT、CRP阳性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见表3。
表3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2.4腹腔引流液TNF-α、IL-6联合血清PCT、CRP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预测价值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腹腔引流液TNF-α、IL-6及血清PCT、CRP单一和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55、0.730、0.657、0.871,以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最大。见表4及图1。
图1 腹腔引流液TNF-α、IL-6联合血清PCT、CRP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表4 腹腔引流液TNF-α、IL-6联合血清PCT、CRP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预测价值分析
肠梗阻是指肠管内或肠管外病变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急腹症[7-9]。肠梗阻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临床虽可根据患者症状及影像学征象对其做出正确诊断,但目前尚无能早期预测术后肠梗阻发生的标志物[10-11]。若能找到合适的检测指标,并加以及时干预,对避免或减少肠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炎性因子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Zurlo等[12]研究已证实,血清细胞因子已成为评估疾病的有效指标,且在患者预后评估中亦具有一定价值。但Burns等[13]报道发现,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细胞因子较血清细胞因子发生反应快。故本研究分析腹腔引流液细胞因子联合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预测价值。CRP是反映机体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炎症的较敏感指标,不受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对局部炎症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4-15]。PCT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活跃程度的一种蛋白质。正常情况下CRP、PCT水平低表达,继发感染后会持续升高[16]。Cho等[1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PCT水平与肠黏膜通透性和损伤程度有关。最近研究发现,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升高是肠道运动减弱的重要原因,而IL-6、TNF-α是参与此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18-19]。
本研究显示,2组术后腹腔引流液IL-6、TNF-α及血清CRP、PC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术后5 d上述因子水平亦高于对照组。一般来说,细胞因子水平通常于术后1 d出现高峰,后逐渐下降。因此术后患者在尚未出现临床症状、体征前,监测腹腔引流液或血清中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可能为预测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的有效方法[20-21]。Ray等[22]研究发现,肠梗阻和局部组织中高表达的细胞因子与相关趋势因子有关,可导致白细胞浸润至肠壁黏膜肌层,释放炎性介质,进而促进白细胞聚集,抑制肠壁平滑肌收缩,引发肠梗阻。此外,本研究还进一步分析IL-6、TNF-α、CRP、PCT水平对术后肠梗阻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腹腔引流液TNF-α、IL-6联合血清PCT、CRP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预测价值最佳,进一步提示上述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有效手段。
综上,腹腔引流液TNF-α、IL-6和血清PCT、CRP水平是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临床可通过检测腹腔引流液TNF-α、IL-6与血清PCT、CRP水平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