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伦彬
龙虎隘古道,是“湖广古道”的重要通道,位于湖南省汝城县井坡乡界头村至乐昌市五山镇青岭村委会隘口子、地前坳、塘坳、松子岭路段,通往五山、廊田、樂昌。其中,界头至地前坳2公里全部由鹅卵石铺就,地前坳至塘坳、松子岭段由青石和麻石砌筑,其余大多为土路,崎岖光滑处则砌有石板便于行走。
乐昌段总长约4公里,在两山相夹的险要通道口,筑有石寨,名曰“龙虎隘”。龙虎隘由两个拱券式结构的石墙筑就,高约3米,长约6米,宽约2.5米。龙虎隘建于清道光辛丑年(1841年)。至今已177年历史。石门上方,中间阴刻“龙虎隘”三个大字,右边阴刻“道光辛丑仲夏”,左下方阴刻“桂阳县事刘澐督建”。字体遒劲,颇有功力。在龙虎隘下方十米处,曾有一尼姑庵,墙面涂红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尼姑在此每天敲木鱼诵经修道。九十年代初,因年久失修已毁;下方二十余米处建一凉亭,青砖瓦结构,高约3.4米,长约6米,宽约3.2米,面积约20平方米。亭顶已毁,现仅残存四面墙。
据清《皇朝经世文续编》卷八十八“兵政十四塞防(上)”载:“城溪隘之右二十里曰龙虎隘。下行入粤之乐昌。距县治六十里而遥。距乐昌界五里而近。乘垣望可见数里。内有隙地容数百人。不百武有水泉。山旧曰分界岭。以龙虎团在其内。故命之龙虎。”
改革开放前,乐昌和汝城等地乡民到湘粤地带,均走此古道前往经商、买卖、谋生或走亲串友,是湖广重要的交通要道。
据《郴州文史》记载,1934年11月,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第一师和中央军委直属团、第一、二纵队及红五军团从此道进入青岭宿营,第二天经学堂山翻越国字脑到达石下村、大王山。在红军长征部队经过龙虎隘时,遭到国民党地方武装陈国英部的突然袭击,两位战士不幸牺牲,葬于距龙虎隘前方左侧20余米的地方。另据《中共乐昌地方史》记载,1949年10月4日,奉命解放韶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14军由湖南汝城界头龙虎隘古道进入乐昌五山青岭,当晚在青岭宿营。10月5日,14军从青岭出发,经石下、山溪到达麻坑。两支大部队经过此道时均在此驻足、歇息。对研究古时湖广交通脉络和红色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2018年11月,龙虎隘古道列入乐昌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摄影:连付城)
更 正
2021年第3期第64页《喜迎党的百年华诞(朗诵诗)》,第2段第3行“遵义会议批右倾”,“右倾”应为“左倾”;第3段第2行“改革开放春风动”,“春风动”应为“春风劲”。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