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再到揭阳,车子沿着崭新的滨江大道前行,宽敞的双向四车道上车辆往来有序,两旁火红的三角梅在棕榈树掩映下迎风摇曳,一直延伸……随着车子的前行,道路沿江一侧宽阔的绿化带不断带来惊喜:各种植被搭配的主题公园、潮剧广场、青狮广场、休闲设施、运动场……人们在里面慢跑、放风筝、野餐、唱潮剧、打球,一派市民休闲生活景象。滨江大道全长50多公里,沿江绿化带平均宽度100米,最宽处甚至超过300米,这就是人们称为“万里长廊”的揭阳碧道。
揭阳市委市政府为什么要如此大手笔搞城市景观建设?
“城市的发展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需要长远的规划。”随行的揭阳市老促会的同志说。这数百公顷的沿江风光带需要数届揭阳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而事实证明,他们的决策是正确的。与沿江景观带隔路相对的,是建设中的恒大、万达、保利、华润、碧桂园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端宜居项目和商业综合体项目,而在距离滨江大道不远的绿地国际空港城,也在加紧施工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随着滨江大道及风光带的全线建成,应运而生的“环岛效应”,使这里成了一片新的投资热土。
从揭阳城区一路向南,到达滨海新区,原来需近3小时的车程,由于揭阳大桥和揭惠高速的开通已缩短为1小时。滨海新区位于大湾区陆上出省通道,高铁、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穿境而过,在建的汕汕铁路,揭阳至惠来铁路和开通的梅汕客专,形成区域铁路三角循环,让滨海新区更加紧密联通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乃至全国铁路网。这样,“双区”建设的政策红利、产业分工、资源要素流动等都能辐射到滨海新区。
春光照耀下的滨海新区,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崭新的高楼、工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去年底开工的40多个项目正有条不紊地建设着。其中在滨海新区西南部的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更是一片热火朝天景象:穿梭往来的工程车、起起落落的吊机、拿着对讲机不停说话的工人、轰鸣着转动的搅拌机……总投资估算654亿的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中。
今年,是“十四五”开启之年。揭阳市委市政府紧扣省委对揭阳的发展定位,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精准定位 抢抓机遇
揭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潮汕地区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全市有137公里海岸线和9300平方公里海域。现已汇集了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海上风电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沃土。
如何把这块沃土开发成发展的热土?揭阳的精准定位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产业强市。这是对揭阳全市全域的要求,就是要把千年古城的历史文脉、文化魅力彰显出来,把滨海新城的区位优势、城市特色展现出来。
定位之后如何实现?揭阳市委书记蔡朝林提出,切实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质量抓好老城区保护提升,高标准推进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老城蝶变、新城崛起、产业振兴。
在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工作安排中,多次提及与揭阳相关的内容。揭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牢牢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战略机遇,积极抢抓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和“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新机遇,充分发挥揭阳自身有利条件和良好发展态势,把发展机遇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优势。
倾力打造产业强市
3月28日,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举行2021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动工和招商合作项目签约活动。2020年,在“抗疫”背景下,揭阳加快中石油炼化一体化、国电投海上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近期签订的超千亿元共39个合作项目落地,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揭阳深入貫彻新发展理念,紧扣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要求,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充分发挥揭阳的产业基础优势,以重点产业园区为依托,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揭阳坚持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提振传统优势产业信心,加强玉器、纺织、医药、钢铁、塑料等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同时依托揭阳潮汕国际机场、高铁和揭阳港,推动智能智造、快递物流、电子商务、文旅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揭阳将崛起成为沿海经济带上产业强市。
为构筑良好的营商环境,揭阳牢固树立“乙方思维”,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揭阳,全市上下接续奋斗,争分夺秒地加紧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