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2021-07-29 23:34张霞蕾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堂教学

张霞蕾

摘 要:小学阶段德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涉及道德、文化、精神等多个方面,是当前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德育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最终实现德育教学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小学 课堂教学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4.054

小学德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需要教师首先认识到德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学生的心智特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渗透德育教学,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的成长。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身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与传道者,需要正确科学地引导学生。首先,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教学工作,同时深刻地了解到德育的重要意义。因而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将德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德育教学的熏陶之下。能够践行乐于助人、尊师重道、独立自强、爱国守法等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

1.课堂教学的理念落后

根据笔者的观察,部分教师开展德育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的教师心中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检验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没有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对课堂教学缺乏深入的研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并未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

例如,在评选优秀三好学生的时候,学习成绩占据了更高的权重,相反学生的个人品德与行为习惯却占据着较低的权重,导致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无法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效果。

2.教师专业水平需要提升

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对小学教师要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需要小学教师不断地革新与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但在真实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的德育教学水平亟待提升。如部分教师忽视对学生渗透德育,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部分教师个人修养不足,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学生年纪较小,自身的价值观等正在形成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教师与同学的影响,养成错误的行为习惯。

三、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

通过以上情形分析,教师与学校首先应当正确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将德育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如果要想将德育渗透到小学的课堂教学当中,首先就需要帮助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理念,让教师与教育管理工作者,深刻理解德育的目标与背后蕴含的意义,充分认识到小学时期是德育教学是最为重要的启蒙阶段。小学生来到校园,不仅是要学习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养成科学正确的“三观”与行为习惯。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德育专项培训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举办后,教师与学校需要认真地总结经验与问题,并且要根据学校当地的特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积极探索如何在小学校园中巧妙地渗透德育,将德育放在日常教学工作的首位,最终实现小学德育的理想效果。与此同时,学校也对教师进行德育教学的培训,根据德育教学的目标,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因为只有教师本身思想道德水平到达一定程度,才能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做出表率,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2.建立德育教学情境

教师要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需要构建适合德育的教学场景,教师首先要依据德育教学的理念,将教学目标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精选教材内符合德育教学目标的文章,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德育的内涵。例如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可以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或相关视频,营造出一种凄凉悲惨的氛围,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那个时代背景下,穷苦民众的具体生活画面,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出小女孩在寒风瑟瑟的冬天,衣衫褴褛地向过路的行人推销火柴的场景。将文章中的文字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仿若置身其中,亲身体验文中小女孩的感受,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于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惋惜、同情与愤懑。

教师通过这样情景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生动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百姓的苦难境遇,进而让学生明白当今生活的幸福与美好,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能够更加珍惜今后的生活。同時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联想,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们应当如何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帮助他们,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紧密结合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因此要将德育教学渗透到小学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利用学科教材,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深入挖掘其中与德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

教师在分析研究课本的时候,首先需要挖掘其中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其次需要找寻其中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部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感同身受,进而产生情感与精神双层面的共鸣,将德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细节处入手,如在日常打招呼的时候,鼓励学生使用礼貌、文明的用语,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尊敬教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可以在日常的英文学习中,加入Hello、Thank you等表示礼貌与感谢的词汇。如果是高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实践、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如保持环境卫生、遵守社会交通秩序、爱护小动物等,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然地使用课堂教学知识,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与德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4.对知识展开综合利用

在掌握了以上的教学方法后,教师还可以综合利用不同学科的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与品德。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德育与小学数学有机结合到一起。在学习小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分段计费问题中的不同用水量的收费问题给学生进行讲解,通过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理解分段计费的具体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费问题,要进行分段计算,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鼓励大家节约用水,避免浪费水资源,让大家理解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与意义。通过这种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养成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总而言之,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就是小学阶段,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教师要重视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紧密结合课本内容,构建出场景化的德育教学氛围,最终将具体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学忠《浅析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速读(上旬)》2017年第7期。

[2] 金腊弄《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年第6期。

[3] 黄继乐《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外语文》2017年第6期。

[4] 苏聪《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方法浅谈》,《软件:电子版》201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课堂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