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精准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2021-07-29 20:05葛明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问题设置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葛明明

摘 要:课堂提问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改革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重要方式。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问题设置不仅有利于增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引领课堂节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问题设置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打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问题设置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59

近期,我阅读了柴静的书《看见》。虽然专业不同,但她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很让我钦佩,特别是她对采访对象问题的设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不禁思考,在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给学生设置很多问题,或引导、或启发,但是,我们能否保证每一个提问都是合理的、有效的呢?记得工作之初,我的导师曾经告诉我,问题能够很好地引领课堂,但是问题的设置,決不能随意,要下大功夫。带着这个问题,结合我个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就新课改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如何设置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表述要科学严谨、指向明确

这个“严谨”既包括教师提问语言的准确性,也包括教师要对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预知性。如果一个问题的提出,带来的是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和教师零散的反馈和评价,那么这样以问题引领的课堂是失控的,当然肯定也是失败的。或者学生的答案多数与教师预计的答案相去甚远,那么也说明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存在问题的。因为问题设计指向不明确,所以学生的思维才会偏离,学生找不准答案的“点”,往往是因为教师给的问题“点”不清晰、不明确。所以,在我们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中,首先要注意问题设计要严谨、明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学生不知道教师要问的是什么,自然无法思考和组织答案,导致学生或者无话可说或者答非所问。这样的提问无法得到学生的有效回应,往往成为教师的“自问自答”。反思的时候,有些教师会把问题归咎到学生身上,认为学生不积极,班级氛围太沉闷,却没有意识到问题设置不佳,才是导致学生“无话可说”的根本原因。例如,有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总是喜欢设置“启示”类问题,却没有意识到“启示”类问题并不适用于所有设问。当教师使用了不适当的问题类型,发现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时,可以通过补充直接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类问题,提高问题的指向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做出准确的回答。

二、问题设置应难易适宜、层次清晰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设置如果过于简单,则没有提问的价值,如果过于繁难,则学生很难理解,无从下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仅需要复述课本内容就能回答的问题以及缺少思考价值的问题设置意义不大。这类设问,不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更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样,教师设置的问题如果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或思维能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结合学生现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注意“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设计出既不会高不可攀又要需要经过一定的思维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思考,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信心,学有激情,学有所获,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设计多个问题时,应注意由易而难,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维,引领课堂节奏,既启发学生思维,又真正起到了问题的引领作用。

三、问题内涵宜与时俱进、引领价值

新课程改革提出道德与法治课应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问题设计,必须体现这一原则。课堂问题设置要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与他们更“近”一些的问题,引发学生共鸣。例如有一个“校园今昔对比”调查,让同学们通过参观校史馆、查找学校档案、访问老教师等方式,搜集学校今昔对比的文字或图片。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从体会自己身边事物的变化来体会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鲜活的时代性,这也是我们学科的独到之处、特有优势,因此我们设计的问题,一定是紧跟时代潮流的,不能落后于时代,也要注意价值观的引领,要传递正能量,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问题思考需凸显意识、留白充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课堂“问题意识”从学生层面来说,是指学生质疑、释疑的意识和能力,它受益于教师教学的熏陶、引导和自身的积极努力,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问题设置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学生还没有准备好,思维还没有被调动起来,教师就开始提问,这样的结果是,问题设置流于形式,教师自问自答,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工作之初,我习惯在课堂上说“给大家1分钟时间,一会儿我找同学回答”。后来,一位听课的教师委婉的指出,这个“1分钟”学生是想不到什么的,不要吝啬放手给学生的时间,只有充分思考才能使提问更有价值。

综上所述,无论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是我们所倡导推进的教育新理念,或是我们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的新方式,都要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以问题为引领,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进行问题探索、培养问题意识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上简单论述了目前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应该努力去实践,共同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猜你喜欢
问题设置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技巧的思考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